||
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位于镇江市十里长山生态园,总投资8900万元,总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博览园按照汉、唐、明、清4种不同的园林法则进行构思营造。
入口观景台源自汉武帝之“多兴台观”,象征侯神明、望神仙之情,充分体现了汉代园林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
入园依据唐代园林的自然性,追求意象美,在不规则中体现深刻的思想,布景充分展示了山、水、画、人、文、与自然的寓意。中部以明代山、水、池、花、木共体组成园景,充分体现弯、环、绕、包,曲则有情,收园以清代景观与风水的结合。
整个园区从南至北,经历四个朝代的演变,体验不同朝代的韵味,全力满足现代人的渴望,融入大自然的思想,把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无论是全家欢聚还是孩童玩耍,或一人闲坐,都可自由于天地,而各得其所。馆内的功能区分为体验区和展示区。
体验区有中式民俗餐饮区和中式民俗住宿区。展示区分为农耕文化展示区、中华太岁馆、中华名人书画馆和养生馆。
在农耕文化展示区中,通过对农耕场景和农具的实物、蜡像的展示,追溯扶犁开耕的历史渊源,展现出骈手砥足的原始手工作坊;博物馆的主殿是中华太岁馆。太岁,又称作肉灵芝,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
中华名人书画馆汇集了全国各大知名书法家的作品,这不仅给园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更是提高了园区的文化内涵。
注:本博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特在此致谢!
图片拍摄者:王从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