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楼是镇江金山四大名胜之一(其它三者乃中泠泉、文宗阁和金山寺)。
芙蓉楼坐落在镇江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原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该楼之所以名闻天下的主因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此送别友人辛渐而写下千古名篇《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该诗乃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时所写。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好友辛渐拟由润州(今江苏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至润州,然后在芙蓉楼分手,并写下该诗。该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镇江市为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于1992年将这座历史名楼在其遗址重建。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它们之间由曲折回廓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芙蓉楼系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古建筑,高19米,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二楼中央,高悬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的“芙蓉楼”三个大字。其两侧有两座仿古建筑,与芙蓉楼形成犄角之势,东北面为“冰心榭”,是展示中泠泉的水质和演示茶艺的场所;东南面是“掬月亭”,是观看湖中的三座石塔和明月倒映水中相映成趣的佳地。若逢晴朗天气,皓月当家,清风徐来,湖波微皱,风景更美。
注:本博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特在此致谢!
王从彦by华为手机
镇江金山人文底蕴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09244.html
镇江金山中泠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75582.html
镇江金山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81209.html
镇江北固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8258.html
镇江西津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1686.html
镇江西津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7380.html
镇江宝华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91908.html
镇江焦山摩崖石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3058.html
镇江焦山万佛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0485.html
镇江焦山碑林和瘗鹤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5675.html
镇江焦山古炮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4696.html
镇江焦山乾隆行宫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3681.html
镇江焦山定慧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2906.html
镇江焦山桂苑书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4060.html
镇江焦山罗汉雕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83899.html
镇江南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0176.html
镇江南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52609.html
镇江宜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054327.html
镇江宝塔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59874.html
镇江竹林禅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3922.html
镇江古城墙公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3955.html
镇江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827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