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例教学
1、形成背景
范例教学,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论,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邦德国各级学校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但不少学校却采取了不断扩充教材内容和注入式教学方法,使青少年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大学方面埋怨中学毕业生质量低劣;中学方面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竞争性的招生办法严重地助长了死记硬背零碎片断书本知识,以应付入学考试的倾向。1951年秋,联邦德国的大学、高等师范学校和完全中学的代表,在蒂宾根召开了一次以中学毕业生质量为中心议题的讨论会。会上形成了关于进行教育改革、提高科学教学效果的《蒂宾根决议》。《决议》主张,为了振兴战后的教育,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要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同“范例”的接触,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一般认为,《蒂宾根决议》就是范例教学的端绪。它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流派之一,与前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和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相提并论。
2、范例、范例教学法和范例教学的概念辨析
A.什么是“范例”?
“范例”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范例”的概念与“案例”相近,“范例”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介绍的已经发生的某种事件及前人处理某种问题时的经验教训,它多半是己经解决的问题,也包含有待解决的问题。“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实际应用来看,随着范例和案例概念外延的拓展,两者的相交部分越来越大,也为了研究的简便,我们可以把范例看作是“典型案例”,因为“将范例和案例截然分开,对两者的发展都不利”。
B.什么是范例教学法和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瓦根舍因认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打破完整的体系,改革烦琐的教材内容,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内容,通过“范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以“关键性问题”带动教学。范例教学法初步地解释为:“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例子进行教与学”、“典型例子的教学”,甲这种教学不是为例子而教例子,而是通过典型的教学例子,让学生理解非典型事物即一般事物。学生根据一个问题领域或一门学科的若干例子去掌握一般,用己掌握的一般去理解更多的特殊事物。为此,我们可以把范例教学法界定为:使学生能依靠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也被称作“范例方式教学”、“示范性教学”和“范畴教育”。范例教学与案例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教学程序上都要遵循由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增强对待客观事物行动的自觉性的认识规律日。范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范例教学是一种应用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范例为载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3、主要代表人物
范例教学论的主要代表通常被认为是克拉夫基(W-klalki)和瓦根舍因(M•wagenchein)。范例教学实质上并不是一种新发现,它并不属于某一个人的首创。
4、基本假设
“没有一个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可以穷尽整个知识领域和精神世界,也没有人能够毫无缺漏地掌握某一科学领域的全部知识与能力,更不必说能使一个学生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
5、基本思想:
(1)教养性学习 范例教学论者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正视学生在学校中有限的学习时间,组织他们进行“教养性的学习”。所谓“教养性的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范例教学论者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不断学习的推动力,而不是一种让学生学会模仿与复制现成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为此,首先应当对教材进行裁剪,以彻底性代替肤浅的全面,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认识代替记住所谓系统性的知识材料。其次,教学应追求深而不是广。它要求将某些重点的知识内容进行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学过后能在头脑中扎根。这就意味着教学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而把某些枝节一带而过。重点的知识内容就是范例.每一个范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是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每一个范例都是个别,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范例教学论还指出:深入的教学范例,可以造成“共鸣”现象。这就是说,一种教学内容使那些在课上不教的同类内容也能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学生自发去学习它们的兴趣。这样,讲究少而精的教学,恰恰丰富了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上。
(2)主动性学习范例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范例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范例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把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性与独立性作为范例教学的目标。主动性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问题意识。其一,独立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的掌握知识,从而在学习上有过重负担.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教学的成功在于通过教学以后,学生能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迈开自己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批判认识的能力、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乃至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独立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这种独立能力,那么范例教学将成为一句空话,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范例教学法不主张下结论式地教授呆板的知识与固定的技能,它仅仅是作为一种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帮助而存在的。
独立能力的培养,或者说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第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方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牢牢地与学生的兴趣与关心的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第二,“教学既不是封闭式的、定型的结构,也不是带有框框的定义,它应当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追求”这同时也要求教给学生的是在他们“最近发展区中能感知得到的文化财富”其二,问题意识的培养。范例教学把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或问题态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范例教学论者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要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一项任务;其次,教师必须耐心等待,合理安排时间,不搞封闭式教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最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出问题。
(3)发生的学习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始终包含着一种内在的逻辑,一种内部的概念结构。比如,一个科学的定律、一个教学公式、一种对一个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一种语言规则和一种绘画原理或音乐原理。”‘“在范例教学中学生学到了这种“内部逻辑”,学得的东西就可以是一种“生产性的知识”或者说“能动的知识”,学生凭借这种“内部逻辑”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而这种内部逻辑只有通过“发生的学习”才能为学生所了解和把握。克拉夫基举了联邦德国基础学校四年级“家乡常识课”中学习地图知识的例子对此作了说明.在第一阶段中,教师先让学生熟悉他们所居住的小镇,了解小镇的什么地方有工厂,什么地方是邮局,什么地方是他们的住宅,以及了解公路的分布与河流在小镇的位置和流向。在第二阶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木块和纸板制作各类建筑物的模型,用纸条制作公路与河流模型,并用这些模型代替小镇上的真正建筑物、公路与河流布置在一个沙盘上,然后让学生指点出学校的位置以及各自住宅的位置。在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让学生用各种符号把建筑物、公路、河流以及其他城镇画在较大的铅画纸上,而把布置了模型的沙盘移去,再让学生识别小镇上各种建筑物、公路、河流以及其他城镇设施的位置,找出他们各自的住宅所处的地方。在最后一个教学阶段中,教师把用各种符号作标记的小镇图挂起来,向学生作一定的讲解,并把挂图与沙盘作一比较。这样,学生就一步一步了解了地图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了地图的“内部逻辑”。这种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进行的学习就是“发生的学习”,这种教学也称“发生的教学”。这种教学艺术可以把死的科学事实重新变成产生该事实的活的过程,变成创造和揭示该事实的活动。这个过程也被称作“回逆再构”过程,就是使教学回到科学的认识产生的最初阶段,重演其形成过程,重新对其作科学的归纳与概括。
(4)开放式教学范例教学论者指出:“要使教学中的范例反映学科的整体与学习者的整体”,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封闭式的。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多、更新快,我们并不能编制一个毫无遗漏的教材,就算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也不能使学生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不仅仅向他们灌输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学习者的实际,使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范例教学论者看来,教学不能是按部就斑的,必须灵活机动,有时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中冒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找到突破口深入下去。例如,物理中光学单元,不必从发光体影子、直线传播等一步步进行下去,而可以直接从提出屋顶裂缝下、树阴下太阳光圈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人手,或者从当前学生中热点话题着手.这样,教学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范例教学不但可以说明一个学科的整体—即传授知识.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包括他们的认识、智能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学生在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文化科学的一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新的能力(包括了解事物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为观点)。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想,这个思想贯穿于范例教学理论之中,体现了它的核心主张。
6、基本观点
改革繁琐的教材内容,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内容,通过“范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以“关键性问题”带动教学。
7、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在教学要求上做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作为主体的学生与作为客体的教材相结合;
在教学程序上要遵循由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瓦根舍因认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迁移等能力。目的是集中学生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完成有限的内容。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精减,加强、深化某些部分,突出重点的知识内容,这就是范例:它们是隐含着本质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通过范例,既能使教学做到少而精,激发他们在课外自发地去学习这些不教内容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8、范例选择的一般原则
(1)范例要具有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就是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借鉴该方法进行解决。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举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尽量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前人的经典之作、经验之作,有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对思维方式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2)范例具有时代性
一个好范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反映具体的实际应用,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范例贴近学生兴趣点
选择的范例接近学生的生活或兴趣点,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而且他们也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案例,这样上课时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学习会比较主动,授课效果会比较好。
(4)范例的难易合适
需要注意范例的难度。没有难度,学生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根据授课的对象来选择案例的难易程度,如果学习者对计算机网络只有一些浅显的认识,我们一般选择比较容易的或者看起来无从下手,但掌握了相关内容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案例。
(5)范例的大小合适
尽量避免选择太大的案例,因为每次授课的时间有限。而且选择不大的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不多,这样更容易突出授课目标,不容易偏离授课内容,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6)选择一个大范例贯穿课程的所有授课内容
平时每次授课选择的范例虽然都希望尽可能接近现实网络,但由于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案例不可能很大。一般只满足基础知识的讲授,但与现实的系统会有较大的差距,甚至可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选择一个大案例可以比较接近实际网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这样的网络,既可以巩固和贯通课程授课内容,也有助于他们建立系统或工程的概念,并培养其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能力。所以选择个大的案例还是很有必要的。
9、教学基本程序
A、范例地学习“个”,即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B、范例地学习“类”,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特征。
C、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要求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切身经验的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例如地理教学中,“防风林与草原”这一内容教学的程序是:
第一阶段,用乌克兰防风林带景观说明俄罗斯南部草原的风光,使学生了解草原景观特征;
第二阶段,迁移到其它地区草原的景观,例如美国的中西部草原、中国的内蒙古草原等景观,使学生认识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
第三阶段,在对“个”和“类”的景观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草原形成的规律的理解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特殊地理条件下采用防风林带干预自然的作用;
第四阶段,进一步认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能依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然而人类不能彻底地支配自然。这样学生能从世界观的角度审视问题。
总之,范例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使学生通过范例性材料,举一反三地理解和接受基本性、基础性的知识,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当然,从个别、类再到普遍规律的认识程序,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10、开展范例教学实践的一般注意事项
(1)选好相应范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探求未知世界的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搜集教学资料、准备教学内容时应精心挑选和策划,范例要能使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一个良好的范例就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与组织.范例教学过程才可消除沉闷、平淡无奇。教师知识的传授与语言表达也应注意峰回路转,这样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好的范例要能非常吸引人,这样当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时,学生能一下子将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同时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来。如在word教学中谈到文档设置密码时,也可以提到如何利用工具来破解它。这样学生必然会出现惊讶,并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与猜疑,此时教师再把握时机展开精选的范例进行层层剖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设置打开密码与修改密码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很容易让学生把握此范例的脉搏。也往往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来。因此教师应认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其中的特点和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选出适应我们学生学习的范例来,并研究能通过哪些直观手段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来。以及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应用所学的知识等等。由于计算机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及应用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学以致用。例如让学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他们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学会发送电子邮件,他们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看到自己的成果,便可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在实践中我们也相应地结合了计算机高新等级等认证考试,利用其公开的题库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范例的组织和选取。
(2)范例教学中应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关键性问题”来带动教学。
范例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选择一些基本知识,反对多而杂,力求去芜存精,使学生掌握好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对教材进行分析。分析教学内容的结构以明确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内容对今后教学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选择好的范例可以使学生掌握好哪些相应的基本技能。同时范例教学时应注意范例内容的示范性,反对面面俱到,力求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开导性。正确把握好掌握基本知识这一目标,能促使教师去进一步弄清教材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讨范例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在完成好一尊人物大理石雕像后让其学生一同来欣赏。学生围着塑像转了几圈后连声赞叹:“老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一双完美无缺的手!”结果罗丹听后笑容顿失。立即拿来一把大斧砍掉了那双“完美无缺”的手。显然这双手已成为整个作品中最为抢眼的地方。它很自然地会引导观者只去注意和欣赏它手的完美而忽视了整个雕像的主要内容。而罗丹砍掉双手也是为了突出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组织范例教学时.要紧紧抓住掌握基本知识这一核心来策划、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让重点能真正突出出来。让学生在一堂范例教学课后也能较容易地说出本堂课所获得的基本知识。
(3)范例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范例强调教学内容应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强调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在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智力活动的影响时反对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同时反对让学生觉得过分容易。力求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准备教学时应注意变教案为学案,在教材分析和范例准备中应避免让学生觉得太容易以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可给学生布置过多的讨论和思考的题目。将过多问题在顷刻间都抛给学生,这极易造成范例的失败,同样也会容易使学生对范例教学犯怵。教师在准备范例时应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犹如剥笋一般逐层深入以适应我们的学生将范例的讨论与启发思考的题目分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启发思考题目带领学生深入不同的问题。当学生明白第一个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凭借思维惯性再去思考第二个要研究的问题,最后直至所有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相当活跃的。只要教师准备好适应学生实际的范例。在课堂中组织和把握好,范例教学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来。
(4)注意循序渐进地展开对范例的认识和学习。
范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示范和模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针对范例展开示例、模仿、归纳、总结的过程。范例教学应首先从精选的典型范例人手,通过它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在word教学中教师可选通过已准备好的范例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Word具有的相关功能。展示的同时可向学生示范如何操作。在引起学生兴趣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模仿操作。展开范例的示例模仿后可以使学生对范例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教师也可通过布置相应的练习和任务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对范例的归类和深入认识,让学生从中掌握范例操作的普遍特点,使学生学习从个例迁移到其它相关的教学内容上来。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情况的了解.展开对相关范例的全面讨论与总结。让学生提高对范例操作规律的认识。这样能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好相关的学习内容。
(5)注意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范例教学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客体是教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好教材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与学生这两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活,也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给调动起来。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整个范例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事实上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各环节中.要想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因此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和降低了,而是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范例的讨论、交流和总结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会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因此虽然在范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准备的工作却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教师应重视范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6)应注意解决问题和系统学习、掌握知识与培养技能的统一。
范例教学一般是在按一个一个的课题进行的,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掌握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掌握好学科整体的系统性。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反对不联系学生的实际问题,也要反对不掌握学科的系统性而只让学生获取一些零碎的、孤立的知识与技能。虽然各个课题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相互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点,教师在进行范例教学时可利用这些相似点诱导学生开展思维。从相似点思考、推断相似的结论与本质。例如在word教学中文本区的编辑联想到文本框、自选图形中文字的编辑输入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要时也可打破教材内容原有的顺序,抽取精髓。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学科系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范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只会单纯地按照教师的讲解和书本的内容当好机械人,而是要通过范例和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范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掌握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结合。既要通过范例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学科知识,又要注意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因此在范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加大学生独立上机操作的时间比例,在适当的时候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深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11、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与教育相统一:就是要寓教学于教育,坚持教学的教育性,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等精神领域的教育,两手都要抓。
(2)实现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就是在教学中既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形成一个个的课题,从这此课题出发,围绕课题,解决课题,也要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这此看似独立的课题,应该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学习者学到的知识小只是零碎的、孤立的而是整体的、系统的。
(3)实现主体(学生)与客体(教材)的统一:主体指的是学
习者,客体指的是教材。范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同时也要了解把握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教师才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就是要把传授知识和教授学习方法两者融入同一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习者传授知识技能,又要培养他们思考、学习的方法。将“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范例教学正是力图通过教材的优选和合理组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教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判断能力、行动能力和自发的继续学习能力。
12、对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A、教学内容分析(教师以教材编写者的身份)
a、基本原理分析:分析本课题内容表示和阐明了什么样重要的或者带有普遍性的意义和实际内容,对它的探讨可以使人“范例性”地掌握哪些基本现象或基本原理,哪些规律、标准、问题,哪些方法、技能或态度。
b、现实意义的分析 :分析有关内容或从这个问题中应当获得的经验、认识、技能或技巧,在这班学生的智力活动方面有什么作用,从教育学观点上看它应当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c、未来意义分析: 分析这个课题对学生的未来有什么意义。
d、内容结构分析:分析“内容的结构”是什么。内容的结构既包括组成整个内容的个别要素,也包括个别要素之间的联系。
e、内容特点分析: 分析有哪些特点、现象、状况、常识、和形式,可以使学生对所教内容结构发生兴趣,并且了解和掌握它们。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针对特定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这样就使死的教材采用了活的教学手段,达到了活的教学效果。
B、教学方法准备
a、对教学过程分步骤和分层次 b、选择教学、练习和复习形式
c、采用教学辅助手段 d、保证教学组织前提
13、范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1.范例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面对未来社会,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更新组织。这四种基本能力可以概括为:学会求知能力(学会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由博返约的学习方法),学会做事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在人类的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参与),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范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范例教学告诉学生的是“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备择答案,揭示关键词,相机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备选答案,并积极鼓励学生推断出多种新的答案,也可以提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针对基本概念,提出多种印证基本概念的问题。通过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思维,寻找最佳路径,最终印证基本概念。这最佳路径由于是经过自己大脑思维后从多种路径中选出来的,甚至是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提炼出来的,因而,不仅记得牢,而且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3.范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范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4.范例教学法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途径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各种科目对学生的压力是空前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课业负担繁重,课堂效率低下,课后练习许多也属于机械式的重复劳动。地理教学只能适应时代要求,精选教材,改革教法,使学生学会处理新知识的方法,由原来的“教师教会”到“学生学会”。而范例教学是由“个”到“类”,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学生通过理解一般,就能够把他们碰到的新问题作为已掌握的旧原则例子来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形成学习迁移能力,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的要求,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3、范例教学局限:
(1)范例的选择比较困难
(2)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和需要通过范例形式来获得的
克拉夫基自己也认为,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和需要通过范例形式来获得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在于教材的编排方面,难以使各个课题同整个知识体系有机衔接。
14、范例教学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A、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一要精选基本性的范例,二要强调“教养性学习”
B、在计算机科学、网络学习和远程学习中的应用
C、对学科资源库建设的启示
15、范例教学和案例教学之比较
(1)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郑金洲先生认为:在案例教学中,“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2)共同点:
A、 都重视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B、 都需要运用“实例”进行教学,教学思路都是由特殊到一般;
C、 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之, 两者的共同性在于,两者都是通过一个较为范例的、具体的、典型的例子来讲授一个知识或者交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3)不同点: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两者产生的背景与原因不同。范例教学晚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起源于187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需要,是由于教师在讲解某些理论知识时难以让学生理解,采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而产生的。范例教学则是针对二战后德国教学实践中的弊病提出来的。这些需要改革的弊病是:学校课程庞杂.教材内容繁、难,学生智力活动受到窒息,教学质量下降。德国教学论专家针对这些弊病而提出范例教学的思想。
第二,两者呈现的教学材料不同。案例教学呈现的案例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的生动情境,有一定时间、地点,有完整情节的具体事件,事件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时空性、启发性。范例教学呈现的范例不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成分,而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整体.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开导性,即“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使学生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实现学习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第三,两者主要教学目的不同。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对案例讨论、分析,促进学生决策技能与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范例教学通过学生对范例的剖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迁移等能力.
第四,两者教学实施的过程和步骤不同。案例教学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得出案例报告。范例教学以范例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典型例子理解非典型例子,即通过特殊来掌握一般,举一反三,总结规律,获得经验。具体不同如下:范例教学分四个步骤:1、范例地学习“个”,即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2、范例地学习“类”,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特征。3、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要求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事物发展的规律性。4、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切身经验的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收集班级真实生活情境资料;2、将所收集资料形成教学案例;3、进行班级团体讨论或班级小组讨论;4、讨论中,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者角色;5、归纳各组或团体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进而学习到独立思考、与人相处、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能力。 从教学步骤的差别可以发现,范例教学的实例在一个类别上是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而且是不需要重新来进行总结,它是要运用这个典型例子来说明该类的问题,总结出规律。案例教学是从身边的现象,事情先来总结出这样一个实例,比起范例教学,例子的典型性不明显,但它贴近生活,容易理解并引起共鸣。
16、范例教学案例:
《Word 2000中的表格》
一、案例概述
(一)背景材料
1、使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甘肃教育出版社)
2、模块/章节:第四单元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节 Word 2000中的表格
3、建议学时数:2 课时(每节课约45分钟)
非上机时间 15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 30 分钟
4、适于年级/学段:初一年级
5、上课地点:多媒体机房
(二)案例简介
1、本节课是甘肃教育出版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及软件编委会编写的初中第四单元第六节《Word 2000中的表格》的内容。教材对问题的设计一般都来源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的讲解便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及时转换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当学生掌握了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以后,迅速解决课程表、自我简介表的制作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表格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制作的个人简历表、招聘表、求职表、考核表、工资表等等。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学习者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学习本课以前,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windows的基础操作, word录入、编辑、排版等基本知识,对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使用也比较熟悉,这便为我们今天的深入学习做了知识和技能上的铺垫。
2、初一的学生已经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计任务。
三、教学设计思路
“范例”的构建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策略。因此,提倡在“范例”教学中,形成“范例制作→学生介绍完成范例的方法→教师引导→形成学生作品”的教学
过程。
本节课介绍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按“插入表格—输入数据—编辑表格—修饰表格—表格自套用格式”的思想展开。创设情景,以“课程表”这样一般的规则性表格的制作方法为实例进行讲解,然后引出以“自我简介”这样复杂的不规则性表格,使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和步骤。以范例教学和任务驱动为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知识概括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表
内容类型 | 知识点 | |
知识 | 符号 | 表格和边框工具条中的图标,鼠标在表格不同位置的符号 |
概念 | 能正确说出单元格、行、列等概念 | |
事实 | 了解关于表格的功能、作用及使用范围 | |
技术 | 思想 |
|
原理 |
| |
操作 | 会选取单元格、行、列;会调整行、列的距离及表格的位置;会插入和删除行、列及整个表;会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条中的工具,会使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菜单 | |
方法 | 能在教师的引导掌握制作表格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
人际互动 | 表达 |
|
交流 | 倾听其他同学表格制作设计的创意和技巧介绍,并参与讨论,吸收合理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同时给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 |
合作 |
| |
问题解决 | 发现问题 | 在制作课程表时发现斜线表头无法制作 |
分析问题 | 在表格中划斜线有专门的工具和方法 | |
确定方案 | 分小组网上寻找答案,请教同学最后确定解决方案 | |
解决问题 | 利用铅笔工具或绘制斜线表头菜单完成操作 | |
评价调控 | 要素评价 |
|
过程评价 |
| |
个性化评价 |
| |
调整控制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身心健康 |
|
信息意识 |
| |
作品欣赏 |
| |
行为规范 |
| |
价值内化 |
|
五、过程设计
学段 | 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第四单元 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节 Word 2000中的表格 | ||||
教学目标 | 认知领域 | 1、了解windows基本操作; 2、了解Word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中文字输入法; 4、了解学习、生活中一些表格。 | |||
能力领域 | 1、学会运用Word创建表格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在表格中输入内容、选定单元格、表格行高或列宽和调整、单元格文本对齐、表格对齐、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操作方法。 | ||||
情感领域 | 1、培养学生认识运用word制作表格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表格制作的兴趣。 | ||||
教学准备 |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 在本节课前,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windows的基础操作,通过对word文字处理及图片处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且对文字处理产生一定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新内容教学,即用Word创建表格。 | |||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创建表格,包涵了课本中1节内容,知识容量比较大,学生应掌握操作方法更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①表格创建的方法; ②调整表格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①调整表格基本操作方法。 | ||||
教 学 策 略 | 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教学,首先采用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屏幕上展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创设教学情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结合讲、演、学,练教学模式,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带领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开始过渡至掌握有关操作步骤及技巧。 | ||||
课型与教学模式 |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范例学习与讲、演、练结合 | ||||
教学媒体 |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苏亚星 | ||||
教 学 实 施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1:
课堂
引入 | [投影]将用word做好的课程表通过展示平台投影在大屏幕上。 [发问] 这是一张课程表,请同学们说说还见过哪些形式的表格? | [学生回答] 列举所见过的表格。 | |||
环节2:
任务 展示 | [引导]通过本课的认真学习,同学们也能用WORD制作自己的课程表,相信同学们能做出比我展示更美观的课程表。 [投影]创建表格 [说明课题]说明本节课所学内容。 [投影] 再次展示课程表格。 [说明任务]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用word完成这张课程表的制作,通过制作课程表过程使同学们掌握创建表格和表格调整的基本操作方法。 |
| |||
环节3:
教 学 内 容 讲 授 | [教师操作] 教师演示第一种创建表格方法,边讲边演示。 [教师]更正学生可能出现的口述操作的错误 [教师操作] 教师演示第二种创建表格方法,边讲边演示 | [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1、插入点定位在想要创建表格位置; 2、单击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 3、从显示出的表格左上角第一格开始拖动鼠标向左下方运动,当显示的行列数为8×6时放开鼠标。 [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1、插入点定位在想要创建表格位置; 2、用菜单栏表格项中的插入表格,在行中输入8,在列中输入6,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操作]选一名学生用方法一创建表格,选另一名学生用方法二创建表格。 | |||
[教师操作]边讲边输入课程表中的星期,及星期一、二、三中的课程名称。 | [学生口述在表格中移动光标的方法] 1、当插入点在表内文字的最上、最下、最左、最右置时可用方向键插入点在单元格之间移动; 2、按TAB键可使插入点向右移动; 3、用鼠标单击某单元格,可使插入点定位于该单元格。 [学生操作]选一名学生在空单元格中输入课程名称。
| ||||
[教师布置任务]用4分钟时间看表格的行高或列宽调整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教师总结调整列/行宽的方法] | [学生操作] 1、 调整一列/行的宽度; 2、 调多列/行的宽度 3、 使列宽/行相等
| ||||
[教师提问后布置学习任务]表格中的文字在单元格的哪个位置?能不能使文字在单元格的中间? [教师提问后操作]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在页面中是不是居中?然后操作使表格居中。
| [学生看书后回答单元格中文本对齐的方法] 1、选定要设置文本对齐的单元格或行或列; 2、在选定单元格的任一位置右击,选中快捷菜单上的“单元格对齐方式”项,单击选择其中所需对齐。 [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对齐操作方法] [学生操作] 1、撤消教师操作; 2、重复教师操作,使单元格中的文字居中,使表格在页面中居中。
| ||||
[教师操作演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操作] 边操作,边讲解表格的功能,重点介绍“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教师为下次上课暗示内容] 现在完成的课程表和展示的课程表还有哪些不一样? | [学生观察演示]
[学生回答不同处] | ||||
环节4:
课堂 小结 | 【五】 小 结 教师快速演示制作表格过程。并在演示过程中说明输入内容、选定表格、表格行高或列宽调整、单元格文本对齐、表格对齐、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操作方法。 |
学生根据教师操作再次回忆本节课内容操作方法。 | |||
环节5: 课后 作业 | 【六】 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准备一份表格,下节上机课制作所准备的表格。 | 学生课后准备表格一份。 | |||
|
|
|
|
|
|
六、参考范例
七、设计反思
在范例教学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忽视。在教学中可布置扩展性任务,与同学们一起对任务进行研究和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有效得多。
八、参考资料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李艺 李冬梅主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4、苗逢春博士.信息技术教学的几个好案例.天津教研网“信息技术学科”:http://www.tjjy.com.cn/xkjyxt/new/xxjs
5、信息技术课程网http://www.ictedu.cn/list.aspx?page=2&cid=24
17、参考文献
1、王文庆,《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范例教学的探讨》,硕士毕业论文
2、赵凤华,《范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硕士毕业论文
3、刘洁韵,浅谈范例教学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邵俊峰,中学地理课堂范例教学的研究和应用,硕士毕业论文,200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