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和研究生们谈论文校对

已有 4908 次阅读 2014-7-13 21: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孟繁树《中国板式变化体戏曲源流研究》封面。关键字“板式”错印成“版式”


   论文写作有许多环节,看来不起眼的校对工作,其实很重要。前几天读孟繁树先生的〈中国板式变化体戏曲源流研究〉时,想起这个题目。〈中国板式变化体戏曲源流研究〉是孟先生的博士论文。孟先生是中国大陆上实行学位制度以来最早获得的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之一(1984年)。他的博士论文在大陆出版时,封面上的关键字“板式”竟然错印成“版式”了。这是责编马虎造成的,校对环节没把好。

  当年,我的博士论文印制过程也出现过封面错字的现象。校样拿来,我自己的名字和导师杨公骥先生的名字双双搞错(当时电脑还不普及,论文是送印厂打印的),好在及时发现,得到改正。去年,我看到一家有相当影响的学术期刊目录上有错字。一篇有关《文选》(即〈昭明文选〉)的文章,目录上误印为〈文献〉。这个错误可能给作者及读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检索不便不说了,作者向单位申报成果时目录与内文对不上,可能产生意外纠纷。

  我们上学时,校对不是大问题。当时文章都手写,下笔一般比较慎重,所以错字少。现在写作用电脑,速度快不少,但错字成几何级数上升。我的博士生李阳同学发的第一篇重要文章,编辑部发回校样,一万多字的文章,校出了103个问题。小自一个标点,大到一段引文。李阳同学对我说,老师要求太严格了。写这篇文章都把我都累得变老了。让一个女孩变老,是我的不对,但后来她在学术上的确成熟起来。现在四川师范大学教书还兼其他工作,独当一面。

   校对能够煅炼人。到出版单位当编辑,第一步要先充当校对。这是有道理的。我的研究生李文慧同学刚进学校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我让她替我校对《诗经三颂与先秦礼文化的演变(增订本)》,她工作很认真。收获很大。针对她校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读古书要读旧注〉。校对结束,她对我说,对学术产生了兴趣。现在她在职读博士生,以后会有前途。


附:校对再认真,错误也难免。名著如世界书局影印的阮刻《十三经注疏》,校对者都是有功名的。在使用过程中还发现不少错误。这不能为校对马虎作挡箭牌,只能说明这件工作不可小觑。

又附:本文上传时省略为《谈谈论文校对》,昨天有博士生来提意见,说都是平常老师和我们谈的内容,为什么要省这几个字。故改回本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811401.html

上一篇:厦门大学的校训(原名《厦门大学印象》)
下一篇:就乔中东文革回忆文章答虞忠衡博主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9 陈楷翰 李伟钢 尤明庆 刘忠波 郭战胜 冯大诚 周春雷 Vetaren11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