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同事的女儿今年录取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做父母的总是多虑,怕哈尔滨太冷,怕孩子生活不习惯,因我在东北上过学,昨天这位同事特意来问我东北的生活情况。我敢保证,东北的冬天要比南方的冬天舒服。然后话题聊开了,从她女儿成长经历,到高中学习情况,再到大学及日后计划。据我同事反映,她女儿就读的高中在顺德区是比较一般的,班上50人,14人考上一本,二本以下的只有个位数。上周我回了一趟粤北山区老家,听说县重点高中考上一本40余人,其他几所普通高中考上重点总计可能不到10人,如此计算下来,全县上一本线不足60人。顺德一所普通中学一个班就能考上14个一本,一个20余万人的县上一本的不足60人,城乡差别如此悬殊!
难道农村孩子比较笨?我想不是,根本原因可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看看师资对比。我有一位同学研究生毕业在顺德一所镇中学教书,据同学反映,现在顺德普通镇中学招聘教师基本上要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的话只有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国内名牌大学毕业才有机会。顺德只是佛山市下面的一个区,招聘老师门槛已这么高,广州、深圳那些重点中学可想而知,广深重点中学教师中博士学历也不稀罕,程代展老师一位高徒不就去中学做教师了吗?十年前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县重点中学老师有两类,一类是惠阳师专(现惠州学院)大专毕业,属于高水平一类,另一类是中学毕业在县电大进修的。教过我的有两位水平不错的老师,均为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然而在04-05年间这两位老师都跳槽到珠三角。最近几年县招聘的教师大多数是广东省属普通师范学院本县生源毕业生,而且暗箱操作严重。20多年前应试教育没现在这么猖狂的时候,我们县高考成绩还尚可,1986年县里有一所镇中学还出过广东省理科状元,现在的高考指挥棒下,只有解题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更有机会获胜。
看看大学毕业后就业情况,现在是个看出身的年代,求职第一个问题不是学生实际能力如何?而是是否211重点高校出身,即使通过努力获得了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学历仍面临第一学历的问题。不知为什么?在整个高等教育,无论学生,老师还是领导大多处于混的状态下还要看是否211毕业。去年我在北京搞校园招聘的时候,那些自己高考时想都不敢想的著名学校毕业生,对大学学过的知识忘得过分干净,还要狡辩,说大学不是学习死知识的地方,而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拿出一堆实习、兼职、社团经历来证明大学没有白读,但我不买这些帐,请问重点大学比普通大学优势在哪里?实习、兼职、社团这些难道普通大学就没有?可惜,现在大学生面试10家单位可能遇不到一个理性的面试官,几个门槛就把你卡死了。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入社会这条起跑线上农村孩子总体上已大大的处于劣势。现在过得最艰难的可能属于二三十岁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大学学历不但没带来多少经济收入,相反,家里期望还很大,尤其那些来自一个村都没出几个大学生的偏僻农村里的学生,家长的期望更大,亲戚不断来借钱,因为上学时往往受过亲戚的帮助,稍有迟疑还会被父老乡亲说成不孝,压力可想而知。
农村孩子出路在哪里?如果选择了“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则不能把大学毕业证书当成敲门砖,“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投资大,见效慢,许多人望而生畏,它属于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