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前言
很多伙伴以应届生身份加入我们团队,去年7位老员工(也就毕业一年至五年,个别超过五年)带领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从经济上奖励了大家。经济低迷情况下,作为打工人的我,也要节约开支,保存现金流,今年没有从经济上奖励大家。幸好头脑里有点东西,从我2024年读过的书籍中挑选了38本,写了书评和个人感悟,作为思想礼物送给团队,如果有几个人读了我的文字有点收获,我将十分荣幸。
上周分几个模块撰写,陆续登出。今重新整理,对错别字及语句不通之处做了订正,增加了部分内容,重新做了分类,分成历史与传记、科技、领导力与管理、社会与心理学4个模块。分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比如有些传记讲述的是作者的领导力之路,既可归为传记模块,也可归为领导力模块,不必过于纠结分类逻辑上是否严谨,正文8230字。
1 历史与传记
1.《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
2.《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作者:邓榕
3.《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作者:邓榕
邓小平青少年时代在法国勤工俭学就诸事不顺,一生经历多次官场沉浮,历练出刚毅的性格,失意时学会忍耐和等待,就像他喜欢打牌一样,只考虑如何把摸到手的牌打好。
邓公头脑开放,乐意接受新事物,不懂的事他就承认不懂。如何开展工作并无清晰的计划和步骤,只有个大概的框架和方向,正如他一句广为人知的“摸着石头过河”一样,他愿意试一试。他还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不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4.《大清重臣李鸿章》,作者:关河五十州
5.《曾国藩大传(上,下)》,作者:林乾
6.《曾国藩传》,作者:张宏杰
7.《饥饿的盛世》,作者:张宏杰
8.《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作者:谌旭彬
如果把满清比作一家家族超级大公司,这几本书介绍了这家超级大公司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以及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要高管为公司力挽狂澜的过程。无论这些高管看起来如何风光无限,毕竟他们是打工人,权力有限, 只是裱糊匠,有修葺之责,无改造破房之权。裱糊匠东补西贴的“纸片”掩盖不住腐烂的梁柱,一位来自广东中山翠亨村的演说家和筹款人1911年把这所破房子给推倒了。
9.《黄埔军校史》,作者:曾庆榴
孙中山推倒了旧房子,没有建立起新房子。孙中山原名孙逸仙(现在中山翠亨新区还有逸仙路),他擅长的是演说和筹款,这正是领袖的重要工作。演说为团队明确方向,鼓舞人心,筹到款有了现金流公司就不会倒闭,但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很迟他才意识到没有自己的枪杆子是多么被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把希望寄托于当时的海归年轻军官蒋介石,本书主要介绍黄埔军校建校时代背景,办学特点及其结局,蒋介石的性格,心路历程贯穿全书。
后世看来,孙中山没有选对接班人,许多领袖英明一世,最终在选接班人上栽跟头。
10.《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作者:张国刚
中国政治制度早熟,系统复杂,需要高超的政治技巧,如果你带领过团队,可能你会遇到纸面上的流程制度不好用、企业文化挂墙上没法落实等情况。本书提供了很多历史经验,值得学习,不要误解,本书不是权谋书,靠权谋不可能赢得尊敬。
11.《统一行动》,作者:霍夫曼
亨利福特受到屠宰场的启发,开创了汽车流水线生产时代。企业传到家族第四代时,产品质量下降,销量下滑,严重亏损,更重要的是亨利四世无法摆平公司内部政治斗争。本书讲亨利四世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明智退后,寻找职业经理人,以及跨界空降CEO如何面对激烈的政治斗争,临危不惧,统一行动的过程。
12.《林肯与劲敌的幕僚》,作者:古德温
华盛顿、林肯、小罗斯福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本书详细描写了林肯及其他三位劲敌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以及林肯怎么化敌为友,团结同僚。
13.《我看见的世界》,作者:李飞飞
我看见的世界,标题一语三关,既有李飞飞看到的现实世界,也有她内心的精神世界,还有她努力让AI看到的世界。这本书把AI技术、人生阅历和内心世界交织在一起,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个人自传。
洗衣店、中餐馆、心脏病反复发作的母亲、家人一样的高中数学老师萨贝拉(行文层层埋下伏笔,读了很长的篇幅我还以为是师生恋,这种关系很特别,也非常难得),这些是李飞飞面对的现实世界。好奇心、务实、执着、纠结、煎熬是她的内心世界。桌子上一只杯子,桌子和杯子是一体的还是分离的?对三岁小孩来说都不是难事,对AI来说却很困难,这是李飞飞努力要让AI看清的世界。
2 科技
14.《繁荣与衰退》,作者:格林斯藩
这本书是美的总裁方洪波推荐的,方洪波酷爱读书,连深圳书城都知道他是购书大户。
和我五年前(今年回顾了一遍)读过的《美国增长的起落》一样,两本书都是用轻松、快活、幽默的语言介绍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技术发明对激活经济的作用,以及社会制度和环境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相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缺乏技术创新,特别是缺乏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说的破坏性创新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陷入内卷。
15.《世界文明中的技术》,作者:佩西
围绕技术传播、制约条件、工业革命三个主题,概述了数千年世界技术发展历史。
印刷术在技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遗憾的是,书中提到中国在封建时代没有产生出足够的技术类书籍,中国的技术创新是在经验和工艺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技术文献中所注重的分析性思考,仅靠手工艺匠人的操作带来的技术改进很有限。
技术发展还会受制于当时的配套技术,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橡胶工业还很落后,电线绝缘是一大难题,当时是用麻布缠绕电线的。高校和科研所很多科研成果没法转化为产品,很多就是因为缺乏配套技术,企业研发很多时候也是在解决配套技术问题。
16.《浪潮将至》,作者:苏莱曼
作者是负责微软人工智能的CEO,本书回顾了技术发展的历史及规律,认为未来10年我们将被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所定义,人的逐利本性驱动这股技术浪潮的到来,追求它不只是我们想拥有它,更因为我们从根本上需要他们。
即将到来的技术浪潮具有非对称性、超级进化性、通用性、自主性四个特性,可能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涌现效应,甚至无法预测的负面后果,为避免发生重大灾难,最后一章给出遏制的10个关键步骤。
17.《能量与文明》,作者:斯米尔
本书全面分析了从远古采集社会,到现今化石和新能源社会各个时代人们利用能量的特点,以及能量利用水平和文明水平的关系,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法。书中介绍了牛、马、人等的骨骼、肌肉、排汗等生理特点和能量利用、发力、耐力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很好玩。
18.《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作者:斯米尔
人们对某种能源使用越多,依赖性越大,与这种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就越复杂,越庞大,因而转型过程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长,化石能源就属于此类。没有化石能源的世界是个美好的世界,但实现这一理想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漫长的努力和耐心。作者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曾经备受关注的能源转型目标结果与预期相去甚远,大都以失败告终,不过作者也保持开放的头脑,随时准备接受意外惊喜,否定他那些不够乐观的评价。
19.《数实融合:前沿科技如何重塑产业》,作者:杨国安
杨国安是组织管理专家,曾提出组织管理的“杨三角理论”,即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是否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开展工作,我这几年也有意识地使用“杨三角理论”领导团队。
杨国安这几年对前沿科技抱有很大热情,写过几本组织管理与前沿科技结合的书籍。本书将产业重构、战略布局、组织升级、变革领导力等管理学的内容贯穿到未来家居、未来终端、未来农业、未来汽车、未来能源等科技领域。
在数实融合的变革时代,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应该具备洞察、信念、坚韧等品质。
20.《供应链攻防战》,作者:林雪萍
一提到卡脖子技术,人们往往想到加大研发投入,招聘技术大牛,掌握核心科技等。林雪萍认为卡脖子技术本质上是系统失灵,真正卡在设计和制造环境的技术问题不多,主要卡在供应链和市场端,表现为供应链能力缺失,与用户结合不足,规模不经济等。
比如高端海洋传感器高度依赖进口,但这种传感器市场容量小,没有成熟的供应商,企业只能自己研发大部分部件,投入产出比很低。
阅读开拓眼界,林雪萍的观点是不是颠覆了你对卡脖子技术的认知?
21.《新能源》,作者:任泽平
作者认为当下不投资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本书包括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机遇三部分。新能源汽车将在两个方面颠覆传统燃油车:一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替代内燃机,二是软件定义汽车。绿色能源主要指风电和光伏及储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还是“伪新能源”,因为电力主要还是来自煤电,只有未来绿电+储能的模式才算是真正的新能源。
22.《氢能革命》,作者:阿尔韦拉
作者是欧洲某能源公司的CEO,他的部分工作就是思考未来全球能源系统可能变成怎么样,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作者认为氢是能源转型路上的最佳拍档,书中对未来氢在生产,生活可能的应用方式以及氢的储运等展开即大胆也有理有据的想象。
23.《发明,戴森创造之旅》,作者:戴森
24.《创新者》,作者:艾萨克森
25.《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作者:斯坦利
上面3本书与技术研发创新相关,如果你是技术研发负责人,不了解一点技术进化的历史、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需要的组织和文化,你就会把团队带入低水平的瞎忙中。
3 领导力与管理
26.《论领导力》,作者:基辛格
基辛格是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国务卿,为中美建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2023年以100岁的高龄去世,写这本书时已经99岁了,垂暮之年或许提不出多少新创见,但毕竟基辛格是阅历丰富的国务卿,也是见多识广,笔耕不辍的学者,还写过人工智能相关的著作,可见其头脑之开放,涉猎之广泛。
领导力在两条轴线上展开,第一条轴线是连接过去与未来。领导人接手的不是一个真空,而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你接手一个团队,团队的大小、能力、文化等都是既定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首先要接受过去,接受现实,随后才是构想未来,思考自己能把团队带向何方。作者引用了丘吉尔《风云紧急》中的一句话:“呼唤政治家不是为了解决容易的问题,那样的问题经常可以自我解决。当力量平衡摇摇欲坠,轻重缓急迷雾重重之时,才是做出能拯救世界的决定性机会。”
第二条轴线是连接长期价值观与人民的渴望。领导人若想让战略起到激励人民的作用,就必须担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宣讲目标,消除疑虑,争取支持。领导人固然有责备乃至开除员工的权力,但依靠逼迫是领导力不足的表现。
性格至关重要,是领导人始终需要面对的挑战。领导人在履行这些职责时,勇气和坚毅的性格是两个最重要的品质,勇气和坚毅的性格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勇气有助于在复杂的环境中决定前进的方向,坚毅有助于沿着选定的道路走下去,最怕的是,领导人自己都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
大部分领导人都不是目光远大,能够引领他人,改造组织的大人物,而是管理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用流程、制度指导日常工作,推进任务完成。基辛格并没有看轻管理型人才,每个机构都需要管理型人才推进事情的落实,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局时代,维持现状可能是最大的风险。倒下的公司很多都是流程很完善,管理很规范的公司。
书中用了大约90%的篇幅回顾了20世纪包括李光耀、撒切尔夫人、他的老上司尼克松等6伟领导人的故事,他们每一位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导风格,都带领自己的国家走出了困境。
书中最后谈到互联网时代深度阅读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人们固然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信息,但信息过量并未使人增长知识,更别论智慧。深度阅读对领导人来说可以获得保持内心平静沉着的能力,阅读最重要的也许是书籍创造了“代际对话”,书籍记录着曾经果敢行动而大获成功的领导人的故事,也载有因为过于大胆而自食其果的告诫。
有人问丘吉尔如何迎接担任领导人的挑战,“阅读历史,阅读历史,历史中隐藏着治国之道的所有秘密。”丘吉尔如是回答。
27.《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作者:萨提亚
这是一本个人自传,也是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优秀著作,作者萨提亚是微软第三任CEO。
大多数领导人等功成名就,退下来之后才会写自传,萨提亚2014年上任微软CEO,2017年就出版自传。用萨提亚自己的话说:“领导者写书通常是在任期结束之后,而不是在大战的迷雾之中,但是,如果能分享一名尚处于大转型中的在任首席执行官的个人思考,那会怎么样?”
2024年萨提亚还是微软CEO,回头看,他无疑是成功地带领了微软转型,完成了大象再次跳舞的使命。
萨提亚2014年接手的微软是一家已经落伍了的公司,在前任鲍尔默的带领下,错过了很多创新的机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完全落伍了。更重要的是,微软内部政治斗争十分严重,一位漫画家画了一幅拿着枪对着彼此的漫画,暗喻微软内部各部门的敌对状态。
用基辛格领导力两条轴线模型分析萨提亚的领导力之路,在第一条轴线上,萨提亚怎样连接过去与未来呢?霸道总裁鲍尔默有一次把员工手上的苹果手机抢过来扔地上,萨提亚上任一次会议上从口袋里掏出苹果手机,并宣布我们对客户,对竞争对手都有报以同理心。
对,同理心,在我看过的商业书籍中,把同理心当成领导力特质的很少,萨提亚是一个,还一个是斯坦福大学第十任校长汉尼斯教授。
有一次萨提亚把高级管理人员带到远离公司总部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放下手机,在心理导师引导下,萨提亚先开头,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讲自己如何从印度来到美国,讲了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有的讲着还掉下了眼泪。萨提亚还要求大家看《非暴力沟通》,《终身成长》等书籍。
讲讲人生故事可以增进了解,读几本书也许能改变人的一点点性情,但仅此就让团队由对立变成合作是不可能的,萨提亚换了不少人。业务拓展负责人、首席人才官、首席战略官都是外来的,一部分高管离开了,两位中国高管也离开了(原因不明,书中未提,但书中对这两位中国高管评价很高)。
第二条轴线,连接长期价值观与人民的渴望。萨提亚花了很多时间,用很多方式,向微软员工阐述微软存在的意义,以及工作的意义。
战略上,移动为先,云为先,不是个人计算机为先,甚至也不是手机为先。萨提亚是个“无所不学”的人,移动为先,云为先他早就有准备了,2008-2011年他花了三年时间学习云相关的知识。市场销售出身的鲍尔默始终压不对技术风向,可能与他不懂技术有关,鲍尔默收购诺基亚时,萨提亚就投了反对票。
萨提亚热爱阅读,《刷新》这本书就引用了萨提亚阅读过的很多书籍,他引领微软文化变革有一条是从“无所不知”到“无所不学”,他甚至还学习生物学知识。
28.《爆裂》,作者:伊藤穰一
伊藤穰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他是个曾经混迹于夜总会,也没有大学文凭的日本人。这样的人能成为顶尖科研机构的领导,秘诀在于自我驱动式的学习,肯定也少不了雇主的慧眼,没上过大学却教大学生出国英语的名师罗永浩也有这特点。书中介绍了他领导科研团队的九大哲学: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
29.《领导者的资质》,作者: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日本四位经营之圣之一,在中国有很多粉丝。
指明方向并激发起员工的热情是领导者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稻盛特别看重领导者的人格修养,领导者要反复学习圣贤为人处世的哲学,将古今优秀的哲学典籍置于案头,随时翻阅,努力提升人格,把圣贤的教诲渗入自己的理性之中,内心真正地接受和认同,从而弥补自己性格中原有的缺陷。
30.《三生万物》,作者:宁高宁
宁高宁执掌过4家世界500强企业,到哪家公司,哪家公司就活,别以为他是施舍铁腕手段的霸道总裁,他是个儒将,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热爱生活。从全书多达56个“哈哈”你大概就能猜出他的管理风格了:当你想着如果管理员工时,你已经错了,人是不能被管的,只能被引导。
书中回顾了他儿时的经历,特别是兄弟三人的关系,对他影响很大的老师和书籍。如果有些事情你老了后还记得,还会回味,说明这些事情当时刺激了头脑。作者说少年时经历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芽,什么时候发芽,就看个人的醒悟和造化了。
31.《我的财富观》,作者:卡内基
跟小罗斯福善于鼓舞人,给人信心一样,钢铁大王卡内基不懂钢铁,但他懂比钢铁复杂得多的人,卡内基从不骂员工,他只会说员工干得好,卡内基墓碑上刻着:“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机构之中。”《淮南子》有句话:“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非智也!”
32.《罗斯福传》,作者:爱德华史密斯
小罗斯福,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是一位身体残值精神坚毅的领导人。他通过炉边谈话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人们的信心,带领美国人走出经济大萧条。团队陷入困难,员工犯错误时(故意躺平摸鱼者除外)最需要的是被理解,领导需要给他们安慰、鼓励和帮助,最忌讳的是骂,批评。
4 社会与心理学
33.《爱的五种语言》,作者:查普曼
《玖佰玖拾朵玫瑰》是邰正宵的代表作,九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多玫瑰。可是,如果对方的爱语不是礼物,而是希望你多陪她,那么即使早已种下九百九十多玫瑰,最后也是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事湮灭。
每个人需要的爱不同,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同,要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就要读懂对方爱的语言,并用适合的方式表达,避免我都为你好,你却不领情。
送玫瑰不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也未必是对方需要的。作者总结出爱的五种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词语、精心时刻、接受礼物、服务行动、身体接触。
肯定的语言就是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对方,被欣赏是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当我们听到肯定的语言时,就会被激励,被感动,也更愿意接纳对方;精心时刻是两人一起专注地做一件事,比如一起看书或者看电影;接受礼物就是“送玫瑰”,用礼物来表达爱意;服务行动是做对方需要你做的,比如为对方做饭,洗衣服等,通过给对方干活使对方高兴;身体接触就是牵手、抚摸、拥抱等,当你走到下属面前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有被认可的感觉。
书中还介绍了如何识别自己和对方爱的语言,识别它,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它,就会让自己和对方得到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爱的语言并不局限于两性之间,日常人际关系也能用到。台积电现任CEO魏哲家说台积电没有结婚的不能做领导。
真后悔2024年才看到这本书,要是20年前看到就好了。
34.《人性的弱点》,作者:戴尔卡内基
皇帝都希望别人夸他英明,莎士比亚都想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个头衔,以光宗耀祖。要激起别人对你长达数年甚至一生的怨恨,刻薄地批评他几句即可。批评让人心生抵触,并为自己辩护;批评伤害人的自尊心,激起对方的怨恨;批评还会让对方更加相信自己掌握的才是真理。
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实践》也提到,对组织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一味强调员工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不正视员工的能力,只怪罪他们的无能。领导不仅要学会如何说话,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何时沉默。
问题:谁也不得罪,不对员工提出要求,不给组织设定纪律,不批评人,和员工打成一片,是好领导吗?
35.《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作者:布鲁克斯
作者虚构了一对夫妻从出生、成长、求学、创业、婚姻、进入政坛、退休一生的故事。
虚构并非瞎编,作者将遗传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与文化评论和文学结合起来,发现影响人们活动最主要的因素,并不是意识层面的思维,而是潜意识层面的思维。了解潜意识的作用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要想获得美满的人生,就应该关注情感、性格、直觉、道德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刻意练习可以铸就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变成潜意识,书中列举了一些影响人们实现成就的良好习惯:下决心之前先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前寻求不同观点,回答问题前进行广泛思考,将个人观点用证据进行证明,行动之前考虑未来结果,作决定前衡量情境优劣,以及寻求微妙之处和避免绝对主义。
36.《品格之路》,作者:布鲁克斯
跟《社会动物》是同一位作者。书中剖析了从罗斯福新政的幕后女英雄帕金森,到艾森豪威尔总统,到文学家约翰逊,到小说家艾略特等多位杰出人物的品格历练之路:坚定信念、自我控制、终生自律、自我否定的勇气、爱的力量、放下自我、反躬自省。书中最后用清单的形式集中论述了培养优秀品格的15条行为规范。
斯坦福大学第十任校长汉尼斯教授在他的《要领》一书对《品格之路》有这样一条评价:那些我认为很重要的领导力特质都能在布鲁克斯书中所写的人物中看到。
37.《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作者:里德利
观察一下大自然,谁最适合生存?是那些相互斗争不休的物种,还是那些相互支持的物种?似乎是那些养成互助习惯的动物最适合生存。要想证明相互协作产生的力量,蚂蚁,蜜蜂,珊瑚当属最好的例子。在人类社会,亚当斯密最先认识到劳动分工和交换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简而言之,是分工合作促进生产力发展。
问题:如果你是团队管理者,你愿意营造狗咬狗文化还是互帮互助文化?怎样才能营造互帮互助文化?
38.《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的他,有时白天在睡觉,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懒汉。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汉,还是
他的行为被贴上“懒惰”的标签?
~~~~~~~~~~~~~~~~~~~
我从未见过什么傻孩子,
这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始料不及,
这个孩子看法与我不同,
但他不是个傻孩子。
请你在说他傻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傻孩子,还是
他知道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
有些人说的懒惰,
另一些人却说那是淡泊人生,
有些人说的愚蠢,
另一些人称为看法不同。
~~~~~~~~~~~~~~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看法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