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对钢铁需求量越来越大,土法炼出来的国产钢铁几乎没法满足需求,进口钢铁成为了晚清沉重的财政负担,当时最早引进国外技术炼钢铁的是贵州巡抚潘蔚。
潘蔚1885年到贵州上任就上奏朝廷说贵州矿产多,尤其盛产煤铁,可以炼钢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朝廷回复:“知道了,认真开办,勿得徒托空言,钦此。”寥寥数语,朝廷支持力度如何,混迹官场多年的一眼就能看明白。
潘蔚的专长是中医,对近代科技了解有限,也不懂企业管理,幸好有贤弟潘露帮助。潘露在广州军装机器局、广州火药厂、江南制造局工作过,有一定的制造业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潘氏兄弟将钢铁厂选址在贵州交通便利的青溪镇,青溪钢铁厂由此得名,派了两名技术人员到英国学习钢铁企业的设备运作和流程管理知识,并负责在英国选购机器设备。
经过两年建设,青溪钢铁厂终于开炉了,潘蔚颇为自豪地向朝廷汇报工作,说“每一昼夜得铁四万余斤”。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高炉事故频发,出铁口与炉渣出口经常堵塞,铁水无法正常流出,高炉爆炸一再发生,仅开炉一个半月,潘露就去世了,青溪钢铁厂随之停工,中国第一座近代钢铁厂就这样夭折了。
潘蔚虽得到朝廷“认真开办,勿得徒托空言”的支持,实则资金紧缺,只靠他个人的能力筹到8万两银子,现炼铁不成,反背上一堆债务,次年,潘蔚以“身体欠佳”为由,心灰意冷地离开了官场。
青溪钢铁厂夭折的同年,张之洞开始筹办汉阳钢铁厂。朝廷没有选懂行的李鸿章办钢铁厂,而是选外行的张之洞,不过是出于政治需要,塑造另一个洋务英雄来制衡李鸿章。
因为是政治需要,张之洞得到朝廷大力支持,据张统计,截至1896年5月,朝廷已投给他568万两银子,这等规模的资金,是潘蔚自筹那8万两无法比拟的。
张之洞出身清流,本来就没有办公司的兴趣,也不懂办公司,从他一系列言行就能看出来。
张之洞向朝廷建议全国各地都要办钢铁厂,撒大网,“粤铁”“闽铁”“黔铁”“楚铁”“陕铁”“晋铁”……,张之洞说:
“中国铁虽不精,断无各省之铁无一可炼之理。晋铁如不能炼,即用粤铁;粤铁如亦不能精,用闽铁、黔铁、楚铁、陕铁。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多置数处,必有一获。”
当时炼钢有两种工艺,酸性法和碱性法,张之洞对此一无所知。他派人到英国购买炼钢炉,英国公司回应:“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铁石,炼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炼各种钢,配何种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未可冒昧从事。”张之洞回应:“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炭而后购炉乎?购买一份可耳。”
果然买错炉,所购钢炉无法去除铁矿中的磷元素,学过金属材料或者热处理知识的人知道,钢铁中的磷和硫是有害元素,会使钢铁脆断。
企业管理上,张之洞完全用官场那套,企业决策全凭一人喜好,随性而为:“忽而细心,锱铢必较;忽而大度,浪掷万金;忽而急如星火,立刻责成;忽而置若罔闻,延搁数月。”
一直折腾到1908年才炼出可用的铁轨,此时距筹办青溪钢铁厂已过去20多年,离广东中山翠亨村的孙逸仙发动辛亥革命只有短短的3年。
晚清办钢铁厂之所以这种结局,或缺乏资金,或缺乏专业知识,或缺乏管理能力,还有政治因素渗入到经济建设中,本质是效率太低。
科斯定律告诉我们,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它能降低交易成本,如果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高于外部,企业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邓公下方江西拖拉机厂劳动时,带了几大箱书去,在江西三年半,邓公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和历史书籍,从他回到北京发表的一系列讲话看得出来,这段经历对他帮助很大,随后邓公为改革开发铺平道路,要求各级干部学习科学技术、经济学、管理学三种知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