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李嘉诚为什么办不好大学 II

已有 5003 次阅读 2013-10-10 10:54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李嘉诚, 吴鸿清, 伏羲班

李嘉诚为什么办不好大学  II


王永晖

评点江山,对于我来说是屠龙之术,应该把自己的事干好再说。不过,心情所寄,等所有事都安排好了,可能又没那份心情了,所以,不揣浅陋,还是写下来。


李嘉诚为什么办不好大学    没想到阅读点击量倒还挺大。


光有钱是不行的,更何况,从披露的信息来看,李嘉诚给的钱本身就不够用来建设一所好的大学。


学校由谁而建!其实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学校的根,有什么样的根,就有什么样的后来吧。现在很多人奢谈教授治校,梦想大大,可是,问一句,中国的大学,哪一所是由教授们创建起来的呢。


相比之下,剑桥大学的根就很正,那里言教授治校,本来学校就是不满牛津大学的一批教授们建的么,种种好的制度,导师制,学院制,让他们敢向全世界自傲,尤其是本科生教育水平。


心向往之,但是,中国教授们,哪一个敢站出来说,让我们团结起来,自己建一个大学。


科学网博友们起哄的那种“科学网大学”,不在本文所言范围之内,我们谈的是真干实做,不是意淫。


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我想毛主席当年,就把中国的知识分子们看透了,都是一群软货,知识分子,恐怕是中国各阶层中最软弱的群体,这帮人,享受清福可以,批评时政过过嘴瘾可以,指望他们自己建一所大学,真正干出些事来,难。


我因为孩子的缘故,最近几年接触了幼小教育层面,尤其是接触了民间教育界的一些层面,民间教育界,搞幼儿园,还行,搞小学,就有点吃力了,但是,这帮人有动力,有血气,希望非常大地改变当前教育的局面,他们称作体制内教育,虽然,他们因为学识有限的原因,怎么改变并不是很清楚。


我又想起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们,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但基本上跟现在的民间教育界一样,目光局限在幼小中三级教育,至于第四级大学,他们想都不敢想。


既然没有那个能力,为什么要去想呢,这恐怕是中国人的习惯思维。


可是,李嘉诚是有金钱能力去做了,但是观看他在教育界的所为,身边应该是缺乏深入洞察教育的人士辅佐。。。


那么,谁为主来,谁为宾呢?恐怕,大学这一层面,最好的棋子,还是剑桥大学的教授建校做法,本文的意思也是如此,面对奢谈教授治校的老师们,问一下,你们愿意自己去建个大学么。


建设大学,劈开新局,其实是谋略非常好的一个棋子,譬如我所在的师范类大学,现有师范类大学中的痼疾,已经很难在系统内解决。有些院系,本来不必存在,譬如教育学院,譬如所谓的专门研究教法的老师,他如果是研究数学教育的,他在数学学科方面做研究么,如果不做,为什么不直接去当中学老师。


当然,我的观点比较激进,我这里也不是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只是想说明我的一个观点,如果成立一所新式的师范大学,我认为里面不应该有单纯的教育院系存在,可以有研究教育的老师,但是必须是交叉学科,交叉就不是单纯的、自闭的,研究数学教育的老师,就应该在数学学院当教授,为基本,当然,外聘的中学高级/特级教师除外。


如果教育学院的教师,既不研究数学,又不研究语文外语,也不精通音乐,对这人类的三大语言体系,掌握不到研究的层次,那是干什么呢啊,可能也有意义,譬如教育管理或教法研究,但是又没有教学和管理上第一线的经验,那就不对了吧。


所以,新式的师范大学,我认为,恐怕教育学院要改个名字,体现这种交叉型,譬如从学院体质中刨出,改称教育研究所。


棋局终究是棋局,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必须一批人一个团队完成,而一个时代,恐怕得好几个团队在引领,这才是真正的领袖型人物,不是那种光拿年薪不教本科生的神仙们。


既然指点江山,这里就说道幼小教育界最近出现的伏羲班吴鸿清,我对他并不看好,其一,他的博文中有些教育观点并不恰当,如看重教材多于看重教师素质,这对搞连锁店的广告有用,但对搞教育,从根子上就错了。


吴鸿清把现行教材比喻成“毒奶粉”,这个观点可谓非常激烈,但与这种激烈相对比,他对当前的教师素质却一点都不激烈,两相比较,譬如跟我的置顶博文的观点相比较,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为准备开连锁店做广告基础,将来都用他的教材就好,就不是“毒奶粉”了,教师素质的问题,不严重,连锁店才能开得起来啊。


其二,他最近在全国推出接二连三的伏羲班,恐怕都是些民间教育实践者借用他的名头。不是说教育不能搞连锁店,毕竟我们的生产力发生了变化,进入到了IT时代,但是,搞连锁店,更要注意团队,不能光靠个人的名头。


现在,IB教育在高端教育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里面起作用的,就是团队,而不是单独某个人的名声和思想,相比于民间教育界重视的华德福教育来说,更靠谱些,但是在中国太贵,远离普通白领阶层,更不用说大众了。


如果中华民族有幸,幼小中大四级教育贯成一体,朱清时建设南科大,有不少败笔、漏笔者之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未考虑先建南科大附中、附小,以大学之力,往下建设,是相当容易的事情,这既是当前教育界的实情,像北京的人大附中,西安的西工大附中,但也是百年前的民国教育者们和当今的民间教育者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就是当今教育之势,破局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李嘉诚错矣,吴鸿清辈也错矣。我们的工作坊,为什么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文武双全,就是为了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型基因,不能书读的越多越软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731632.html

上一篇:做作业的根本是什么?
下一篇:工作坊的数学课没有定位在天才教育
收藏 IP: 173.192.170.*| 热度|

4 杨正瓴 曹聪 蒋迅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