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匈牙利布达佩斯华德福学校访谈记录

已有 8072 次阅读 2011-3-17 22:37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幼儿园, 小学, 匈牙利, 华德福, 布达佩斯

匈牙利布达佩斯华德福学校访谈记录

王永晖

学校名称:Kisnesti Waldorf Iskola
学校情况讲解人:Viucze Erzsebet(这所学校的创办人)
帮助和翻译:郝清新(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和夫人Susan


今天上午,郝清新院长带着我们去参观了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所华德福学校,这所学校340多个学生,从幼儿园直到高中的各年级均有,比较有代表性。

Viucze Erzsebet(匈牙利跟中国的习惯一样,姓在前面),是这所学校的创办人,具有匈牙利民族的智慧/忧伤的眼神和优雅的谈吐,她给我们做了非常细致的介绍。

1920年代,匈牙利就有华德福(Waldorf)学校了,当时德国华德福学校创办人的Steiner先生就来过匈牙利,考虑到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是1919年在德国办的,而Steiner先生是1925年去世的,匈牙利建设华德福学校算是非常早的了。

1933年,匈牙利的华德福学校就关闭了,原因是纳粹。二战之后,匈牙利是社会主义国家了,那些早期接受过华德福教育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了,他们只能在私下里组织一些活动,当时超过8个人以上的聚会就算是非法的,可想而知这种活动是很困难的。

1989年,匈牙利从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80年代开始,政治环境就开始松弛,华德福的教育运动得以展开。第一所正式的华德福学校,是1988年建成的,不在首都布达佩斯,是较远的一个小城市。

他们当时在周末举办家长讲座,一个大厅都会坐满,来两三百人,Erzsebet女士当时就是其中一员,还只是一位3个孩子的家长。

这跟中国最近几年的情况类似,华德福教育是中国当前推动家长教育讲座的最重要的民间力量。不过,与中国不同的是,那个时候,匈牙利的华德福家长讲座,是一分钱不收,完全免费的。

现在,这些匈牙利华德福教育周末讲座,也开始收费了,周末两天为10000Ft(大概为340元),价钱仍然是要比中国便宜一半。

资金,总是筹办华德福这种民营学校的一个重要考量,所以我稍微多问了几句。

学生一年的学费,大概是330000Ft(1.1万元),相当于北京筹建华德福学校的三分之一。

她这所华德福学校,30%的资金来源于匈牙利中央政府的教育人头费,有多少学生,匈牙利中央政府就配备给多少钱。另外70%就来源于学生学费了,对于公立学校来讲,这70%会来源于地方政府,但是她们没有从地方政府手中拿到这些钱,就只好由学生负担了。

匈牙利的经济并不算太好,这个学费对很多华德福热爱者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匈牙利家庭一般都会有多个孩子,不像中国的城市,主要还是独生子女。

Erzsebet介绍,Steiner当年的一个想法是,华德福热爱者开办一些公司,然后这些公司的利润就可以补贴华德福学校,不过具体到她们学校来说,这方面的收入几乎是零,这也是全球华德福学校的一个问题,跟Steiner当年的良善初衷还有很大出入。

这个学校,建起来之后,谁是它的主人呢。Erzsebet回答,她们有一个教师协会,学校本质上来说不属于哪一个人,而是属于这个协会,这仍然是当年Steiner的初衷。这方面,时间有限,我问的不深入,大致来说,对外而言,这个学校还是有一个“法人”。

匈牙利华德福学校的筹建过程中,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先是五六十年代有一位年轻人,Vekerdy Tamas喜欢华德福教育,后来他成为一位心理学家,在80年代促成了匈牙利华德福学校的兴办。

Erzsebet的华德福学校,则是在1995年创办的,得益于所在区的区长,这个区长是一位华德福家长的朋友,排除众议,支持她们办学,批了地,给了房子,法律上要求她们要有预备的一年办学资金,一个公司捐了100万Ft(大概是3万元,对于中国人来说,真少啊,就北京华德福学校一个学生的学费而已),这件事情就解决了。

这所学校,刚开始的地方比较小,后来换到这所比较大的楼,我估算该有5000平米教室面积,户外活动场地明显不足,估计做不到人均5平米,这可以理解,经费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德国和瑞士的华德福学校,可以从国家政府获得大部分资金支持,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忧虑。不过,只要获得政府资助,他们都会忧虑政府的管制,想得到政府的钱,但不想政府管得太死。

这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应该的,我以前就提出,策略应该是去获取科学教育出版界中的顶级学者们的支持,将外界的监督指导权,从政府官员转移到科学教育出版界。这一点上,匈牙利华德福界,也仍然是做的不够,Vekerdy Tamas就是因此被我问出来的,总还算是有一个,中国华德福教育发展,目前有一批硕士学位的民间教育家和家长们支撑,但是再往上,就没有什么院士级别的科学界领袖来支持了。

匈牙利以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借鉴匈牙利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中国也是很有近似性的。从前面的论述来看,匈牙利华德福教育在这二十年里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仅布达佩斯就建了好几所学校,其重要支撑应该来源于四个方面:

家长+政客+学者+商人

这里,商人反而起到的作用是最低的,财政还主要是靠家长提供的学费来支撑。

政客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从Erzsebet讲解时的会心一笑中,我们就可以领会到其中的分量。我以前就认识到,要想政客支持华德福教育或其他类型的培育型教育,就必须先取得学者的认可和支持,为什么,政客们自己也有孩子,在他们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可不会打官腔,他们会相信有声誉的领袖级科学家的意见。

我后面又问了一些深入教学的问题。

它们有家长会,或称家委会,每月举行一次活动,不仅交流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还会讨论一些学校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事宜,这种讨论,应该还是停留在比较虚的层面上,因为我深入问了一下,家长会是否会自治管辖一部分学费,答案是否。

它们沿袭了华德福教育的自制课本的传统,即没有正式课本,学生上课记下笔记,就是课本。我想看看他们学生的数学自制课本,时间关系没来得及看,但很明显,这个学校没有保存学生自制课本的习惯,自制完了之后,没有被学校保存积累下来,说明它们对自制课本的重视度,还是远远不够。

说起数学,陪同我们的华德福家长Susan女士,开车带我们回来的时候,说到点子上:

1. 华德福教育,让孩子们在数学上的练习进行的远远不够。

2. 华德福教育的主课模式,某种程度上加重了1效应。

3. 华德福教育,强调快乐,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华德福教师应该做的是,将传统学校中那种不愉快的学习压力拿去,但是学习内容,还是应该让孩子掌握。

Susan本人就曾经是位优秀的英语教师,现在是全职妈妈,培养的孩子非常优秀,大儿子刚获得了欧洲杯击剑的铜牌,马上要参加世界杯。匈牙利有悠久的击剑传统,它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奖牌,主要来源于击剑项目。

我可以理解Susan的观点,因为跟我以前的认识本来就不谋而合,对于Susan这样优秀的教师来讲,完全是能做到3效应的。

可是,华德福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Susan就告诉我,她当年的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就送华德福学校,主班教师非常好,想多交给孩子们点东西,但是家长们不同意,Susan感觉到简直不可以理解,低年级之后,她的孩子就去了布达佩斯比较强调学术水准的学校。

我们知道,匈牙利素有科学传统,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和计算机工程,创始人中就有好几位匈牙利培养出来的大科学家,直到现在,匈牙利的正规教育,某些方面还跟中国类似,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有作业。

我真地很怀疑匈牙利就是当年的匈奴移过去的,但是遇到的匈牙利学者不认为是这样的,可是生活习惯上,油饼也是他们的著名食物,跟中国的口味完全一致,就是会加上点奶酪,不想加也可以。音乐会上,还能看见一种乐器,跟我小时候在陕西见到的唢呐非常像,音质感觉完全一样。

华德福教育的主课模式是,一门主课,连续教3~5周,每天上午全部时间投入。这种方式,有它的哲学道理,但现在的具体课程设置,是否是这种哲学道理下的最优,我也正在跟国外几位华德福资深教师们讨论和思考。

Susan讲,孩子只在那4周学数学,4周之外,就不再练习数学了。另外,主课教师,什么课都授,从一年级到8年级就是一位教师,他可能可以教好低年级数学,但却不容易教好高年级数学,匈牙利也素有奥数传统,如果不找到好的数学老师,这方面华德福学校肯定是要比同城名校低很大一个档次。

匈牙利的教育历史很悠久,罗兰大学有375年历史,我住所旁边的一个学校(也是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同事说不是很有名,但也有100多年历史了,至于那些名校,培养出的人才,一所中学就好几个Nobel奖。

另外说一句,匈牙利的奥数培训,完全是公益机制的,大学或中学的老师,免费为天才学生做培训。

最后,跟她们又闲聊了几句,参观了各个年级的教室,还有幼儿园的教室,跟其他的华德福学校没有多大差异,就没有拍照片记录,希望这里的文字,能够帮助国内华德福界的教师/家长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423591.html

上一篇:建议:幼龄儿童家庭如何组班学习英语
下一篇:斩断奥数培训的两个利益链条
收藏 IP: 89.134.194.*| 热度|

2 王春艳 吴怡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