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非落后的机制:混龄学校与技工学校
王永晖
当我们谈起来这两种学校的时候,前者对应的是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后者对应的是那些在学习上搞不上去的孩子们,退而求其次,获得点生存技能。
后者,可以参考德国的分流教育体制,这里不讨论,本文想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
混龄的好处很多,为了维护这种机制,其实要重新构建教室,要保证学校建筑面积的人均数值,所以,并非是落后和贫困的代言词。
技工,中学生阶段做手工,少年科技,跟小学阶段是很大不同的,小学阶段,其实玩个泥巴,跟玩所谓的高科技,在大脑训练上没有什么区别,可能玩泥巴的效果还会更好一些。
中学就不同了,我们中国人的遗憾就是,像我自己,感觉中学阶段缺少动手的实践。好像是,只有学生读不好高中了,才去一下技工学校。
我们小教室,每周只有一天,精力有限,估计未来也只能局限在数学上。但是从人口比例上来说,孩子们真正喜欢数学的,不会那么多,但是,真正喜欢手工的,肯定多得多。
另外,从国家需求上也是这样,数学人才应该成为金字塔型,数学也要跟科学技术相结合,所以,中学阶段进行手工和少年科技的人数,应该远远大于学奥数的人数。
从成年人来看,博士科学家们,水平档次,无疑比技工强多了,普通科学家肯定强于普通技工,而顶级科学家,肯定还是强于顶级技工。当然,很有可能的特殊情况是,某些顶级技工,是强于普通科学家的。
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中学生进行很多的手工技能活动,并不意味着他将来就从事技工,即使学校开设了大量的技工课时,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学校就是技工学校,这是从人才培养的规律来看,是模仿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让孩子们有体验,那么他们将来有可能在进行高阶抽象活动时,更有底蕴。
文革时期,我们有些数学家是做农活的,做木工的,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好,但是,这些活动,其实从教育上来看,是有相当价值的,但是文革把孩子们搞成每天都做这个,就不好了,极则错。
不过,手工这类活动,不太容易考试,国外的英特尔大赛很有名气,追求的也是高精尖,并不是大众的,可实际上,手工还是能够针对绝大多数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的。
因为不太容易考试,所以就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中国人也就老是动手能力差,形成恶性循环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