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在百年前的观点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过分强调实用,忽视理论和真理的追求精神,喜欢人身攻击忽视客观争论,喜欢盲从忽视独创,喜欢传统理论忽视客观证据。这些问题我们仍不时常犯,应时时提醒,引以为戒。
科学网是中国社交网络中相对比较“科学”的,但是仍然会出现一些让大家感觉很不科学的争论,比如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关于开放杂志是否应该被拒绝的争论,大家一般都是先设定观点,用自己的观点去反驳对方,而不是用证据进行论证。用感情和口号代替学术讨论最终只能仍争论变成吵架,争论很容易演变成骂人伤害人的行为。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安徽省桐城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1897年出生,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1986年3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9 岁。
本文节选自朱光潜1922年3月30日、31日发表于上海《时事新报》的文章《怎样改造学术界》,现被收入《朱光潜全集》(第八卷)。节选时,文字有删减调整,无增补。朱光潜先生九十余年前的这篇文章,对今天的我们是否仍有启发呢?
一.缺乏爱真理的精神
中国学者,多数都还不能超过“学以致用”的浅见。他们以为,学术以有用为贵,真还是第二个问题。学术原本有实用,以前人研究学术也大半因为它有实用,但人类思想逐渐发达,新机逐渐呈露,好奇心也一天强似一天,科学哲学都超过实用的目标,向求真理的路途去走了。真理固然有用,但纵使无用,科学家哲学家也绝不会因此袖手吃闲饭。精密说起来,好奇与求知是人类天性。穿衣吃饭为餍足自然的要求,求学术真理也不过为餍足自然的要求。谁能说这个有实用,那个就没有实用呢?我们倘若要对学术有所贡献,就要趁早培养爱真理的精神,把实用主义放在第二层上。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过分强调科学研究的实用主义,不注重甚至于打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象依然是当今的流行思想。
二.缺乏科学批评的精神
第二个缺点就是武断盲从,无批判的精神,这大概是我国此前学术界“独尊”主义的流毒。武断就是过信自己,盲从就是过信他人。过信自己的固执一种学说,以为这一定是对的,别人与他辩论,他只是老气横秋,充耳不闻。这是对自己无批评的精神。过信他人的总是见风使舵,追赶潮流。这是对他人太无批评的精神。武断和盲从,都因为没有批评的精神,都是学术界的剜心虫。我们应该同这些恶根性作斗争。
说我们没有批评的精神,不是说我们不批评,我们也很好搬弄是非,不过无科学的批评的精神,往往犯逻辑上的误谬。最普通的误谬就是提出一条主张,不举出理由;或者虽举理由,不找出几件事例来证明这个理由。
还有一个误谬是我国学者犯的最多,就是离题攻击。他们对于和私见不合的学说,未曾考究到十分清楚,未曾平心静气的用理由批评,且先把主张那个学说的人乌七八糟的乱骂一番,好一点的也要嘲笑他一番。冷嘲热讽成了某些人的特长。这些人,有些因为智力薄弱,也有些因为故意负气,同敌手抗衡。负气者固然不是,逼令他负气的人也难辞其咎。他们一个违背真理,一个致人违背真理,对于真理同样贻害。真理是个和平世界,里面无种族,无界限,无门户,无成见,向这个世界去的个个是朋友。
武断就是过信自己,有一定成绩的人就树立山头,利用各种优势和资源打击异己。盲从就是过信他人,没有成绩的人过分盲目崇拜他人,毫无主张和主见,迷失自我。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没有科学思想的体现,根本不按照科学的原则方法进行学术交流。
三.缺乏忠诚扎实的精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规律在学术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就自身说,不知是知的导火线,如果假不知以为知,知不复成为目标了。就他人说,以不知为知,他人如果信我,便致以讹传讹。前面是自欺,后面是欺人。自欺欺人就是自误误人。所以科学家主张一种学说,往往以毕生精力去仔细观察实验思考。等到他自己十分透彻,觉得十分靠得住,才把研究成果公之于众。这才是学者的忠实!
现在我国学者的发表热太狂了。许多人对于学术没有下个真功夫,就著书立说来欺世盗名。还有一些人,一种学术自己也不十分透彻,就来道听途说的介绍事业。
忠实精神的另一面,就是不剽窃。是我发明的,才敢说是我发明的;不是我发明的,不应该掠人之美。现在我国著作有百分之几是作者自己独创的呢?有百分之几申明他的根据呢?英雄所见,有时或不期而同。但是在这个过度时代,学术界张冠李戴的把戏实在不少。这件事从表面看,似乎对于学术不生坏影响,但解剖心理,剽窃由于爱真心太浅,虚荣心太重。这两种心理与研究学术的精神根本冲突,我们决要破除这种习气,努力做忠实的工夫。
四.缺乏独立创造的精神
模仿热大于创造热,也是我国学术界的大危机。模仿原本没有十分坏处,但你如果希望学术一天进步一天,你定要有模仿进一步去创造。现在我们所模仿的起初都由创造得来的。如果只能守成,没有新创造,将来环境变迁,我们没有新知识和能力去适应,定会淘汰的。我们占人类四分之一,责任比别的民族都较大些,我们当然不能全然抱着膀子闭着眼睛跟着他人走。
趋附风会的办法,原本不无片面利益。但同时把精力吸收到一方面去,各种学术不能平均发展,就是那种独尊的学问也因而没有“它山之石”,不能继续的进步。这还是小事,模仿还有更坏的缺点。独立创造的精神是学术进化的驱遣者。模仿热太重,这种独立创造的精神渐渐被它剥蚀去了。战国以后二千多年我国学术进步迟缓,就因为这个模仿热战胜创造热。现在我们自问一声,“这个二千多年的老狐狸尾子还没有割去么?”
五.缺乏客观实验的精神
我国学者最普遍的缺点,要算是好理论轻察验。学术上原则定律都要根据事实,事实都要由实地观察和实验来,才真确精密。近代科学发展得快,就因为两个原因。一,就态度说,客观渐比主观占势力;二,就方法言,察验渐比空想占势力。这两个原因在事实上不能分离,惟其重客观,所以尚察验。客观比主观,察验比空想,效力较大,因为主观与空想常易为成见幻觉所误,察验一方面能供给思想材料,一方面可以纠正思想错误,使得结果真确精密。所以近代科学都较重察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