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指导学生的形式不需要拘于形式,今天中午,吃过午饭在大学操场散步时遇到一个参加我们课题的一个学生,她请教我一些问题,在交谈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些启发。在这里记录下来,作为从事氢气研究的同行参考。
一、治疗和预防的区别
所谓治疗,一般来说就是针对疾病或伤害因子的对抗措施,最典型的当属于使用抗生素对抗各种细菌感染类疾病,例如使用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是因为青霉素能杀死导致肺炎的肺炎双球菌。预防则包含提高机体自身对疾病抵抗能力的意味。
治疗和预防是从宏观上划分的,从微观角度,或者从细胞角度,并不存在治疗或预防的划分,甚至对一个细胞来说都不存在治疗的说法。因为疾病也一个宏观的概念,或者是系统的概念,细胞和分子层面,只能是疾病的原因,但绝对没有疾病这样的真正含义。比如一个细胞,在一个个体发育和成长过程中,许多细胞生成,同时有大量细胞衰老死亡,对正在衰老和走向死亡的细胞来说,它们被淘汰是维持整体功能的必要条件,如果细胞死亡的机制出现障碍,例如细胞不死亡,或难以死亡,可能就会发生肿瘤。所以,该死亡的细胞,不是疾病,该死亡而不死亡的细胞才是疾病。所以从细胞层次上,细胞并没有所谓疾病,只有所谓的不正常。
预防和治疗有时候也非常相对,具有预防功能的方法和药物,也能作为长期治疗的手段,例如体育运动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强身健体是预防,运动疗法就成为治疗了。生命是一个复杂体系,只有从整体上来认识它,才能找到正确的认识逻辑,还原论的方法必然导致可笑的结论。
二、氢气通过抗氧化发挥作用,不可能有预适应的作用
我开始也是这样看的,因为氢气开始就被认为是一种选择性抗氧化物质,或者简单理解为抗氧化损伤。这种效果这能发生在氧化损伤过程中,甚至没有氧化损伤的时候就不会有效果。
预适应的概念最早是1886年美国学者研究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发现的,对器官进行短暂缺血处理,能减少随后进行的严重缺血损伤,这个现象被成为预适应现象。后来在其他器官如脑、脊髓、肝脏和肾等等都发现类似现象。后来甚至又发现存在后适应和远适应现象。远适应的典型案例就是利用四肢缺血预防心脏和大脑缺血,远后适应更有应用价值,就是利用四肢缺血来治疗心脑缺血疾病。能产生预先效应的处理可以就是预适应因子,开始阶段,因为是从缺血这个处理因素开始的,一般认为只有伤害性因素才能作为预适应因子。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想法值得商榷。因为发现许多几乎没有任何毒性作用的处理因素,例如氦气都能作为预适应因子。
80年代提出的预适应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原始创新,其实免疫学的学术精神就是这个,因为可以利用减毒的菌苗动员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高原缺氧领域,也早就有高原适应和耐受的概念,这些领域都属于利用伤害因子动员机体保护能力的理念。再早一些,进化论的思想核心也是认为生物进化就是适应自然的结果。所以关于预适应因子,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环境因子,这样来看,并没有有害无害的差异。从预适应现象本身看,只要能启动这些过程,并没有是否有害作为前提。而且有毒或有害从毒理学角度只是剂量问题,只要剂量合适,就没有有害,甚至可以是有利。毒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小剂量兴奋效应,这个概念几乎可以将所有的预适应现象全面包括,甚至将许多抗衰老的研究也囊括。
按照这个逻辑,氢气具有预适应效应,甚至许许多多的处理因子具有预适应效应,几乎是一种必然。不过仍然提醒大家,从研究效益角度考虑,必须获得足够可观的表型,才有深入开展研究的必要性。
三、氢气等气体治疗疾病的基础到底何在?
最近我们开展甲烷治疗疾病的研究,基本的逻辑是将这种气体作为抗氧化和抗炎症分子对待。至今缺乏足够的文献证据,我们自己看到的效应也感觉无从下手。我个人感觉,对待一种新效应或者说新表型,不需要过分强调分子基础,有时候即使找到一个效应分子,不一定就万事大吉。在氢气效应研究中,日本学者最近提出氢气能通过促进胃细胞分泌一种饥饿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能保护神经细胞,所以日本学者认为是这种饥饿素保护了大脑内神经元,所以氢水能治疗帕金森病。那么氢气如何能促进饥饿素的分泌,是因为氢气能激动肾上腺素受体。这一发现看上去非常美,但是,如果是这样,氢气对一种非常重要的受体产生促进作用,那么这种受体相关的功能就可能被过度激活,而肾上腺素受体过度激活可以导致心脏缺血的严重后果,但是实际上又没有这种效应。所以,有许多所谓的分子机理,当你不知道时,你非常渴望,但是一旦发现,更多的问题随之出现。我们面对复杂的生物体系,对认识问题的难度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本文可作为回答最近研究生普遍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