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国内基金最得人心的应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论是资助方式,管理和验收模式,都可以说是标志着中国科研资助模式的最高水平。不过在验收方式上仍值得商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要求承担人每年都交一份年度进展报告,最后要交一份结题报告。相对于申请书来讲,无论是进展报告,还是结题报告,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获得基金资助,利用一份申请书,主要考察的是申请者是否具备开展科研的能力。至于是否按照申请书的计划开展科研项目,不一定要求的那么死。因为申请后的3年仍完全按照原来的计划几乎不可能,许多真正开展的研究工作并不符合原来的计划。这是符合科研的规律,因为思路有可能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是过时的,过去的思路和计划随时会失去创新价值,例如被别人抢先发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过去的计划进行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允许进行这样的修改。不过,许多人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并不会去申请修改原来的计划。即使实际上已经修改了计划,也会“严格按照原来的计划”完成任务,并最后装模作样地按照计划进行报告和结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如果你申请修改计划,要重新提出修改申请,这显然要麻烦一些。而按照原来的计划,则可以很容易交差,几乎完全不用担心有人会问你现在做的内容是否已经缺乏新意?是否已经有人发表过?因为进展报告对研究的具体细节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审核,即使你报告中的研究结果连发表一篇稍微象样点的文章都十分困难,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对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的审核比一般的杂志对论文的审核要简单地多,管理部门只看是否对照原来计划完成了任务就可以,至于完成的质量,真的没有关系。显然发表论文要远远难于进展报告,有不少连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有,却没有在课题完成方面出现什么困难。总之,目前的基金过程管理方式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另外,有的人从不同的渠道获得各类基金,可能都用在一个课题上。例如有的牛人可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以有重点基金,可有973、863基金,可以有单位和地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大概只围绕几个课题。这样的人,每一个基金都会完成地比较出色,因为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而那些手上只有“孤儿”基金的人,则很难能完成地非常出色。根据我的了解,越是档次低的基金,例如学校级别的基金,完成起来越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许多学校级别的基金都是希望用小钱干大事,都希望用一点小钱能吸引更多的高级别基金。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许多获得学校基金的人,手上往往没有高级别的基金。而由于学校拿出的钱,都不希望“浪费”,一般考核地比较紧。另一个方面,学校内部对自己的人都比较熟悉,想混混顺便交差很不容易。而国家和上级的课题,是学校层面来完成任务,大家都是相互帮忙来完成任务。这就导致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越是级别高的课题,越容易完成,而且要求越低。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脆不要再要求什么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只需要课题负责人每年把发表的文章上传到基金网站上,而且这些文章免费给大家阅读。要知道,发表论文是需要同行评议的,想不干活混基金就不容易了。另外,在整个国家层面,对基金负责人要整体考核。可以专门弄一个网站,所有的基金项目都进入这个系统,文章可以挂许多基金,但在网站上可以很方便地识别出那些是多个基金资助,那些是独立资助的。这样就可以适当减少那些只有“孤儿”基金负责人的尴尬。因为人家就这么点经费,做的稍微差一些,也不一定就不好。从整体效益上,可能一点都不差。而那些拥有大批各类基金的人,就要给公众一个交代,你那么多的经费,都去做什么了。这样作也许能让一些人一些单位收敛一下疯狂无顾及地“吸金”的不良习气。国家的经费,无论那个渠道,都最终来自于纳税人。给大家一个合理的交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要求对各类基金,都给公众一个比较科普的介绍,或者在科学网上写写博客也可以,这也应该是所有基金负责人的一种基本义务。
总之,要简化基金管理过程,只需要从经费投入到最终成果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就可以,而中间的过程尽量不要去管理,管的过多只能是出力不讨好,对基金的最终效益反而有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