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世卫组织官网日内瓦时间17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博士宣布刚果(金)的埃博拉病毒病(EVD)爆发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阿达诺姆称,现在是世界注意并加倍努力的时候。我们需要与刚果(金)方面团结一致,以结束这次疫情并建立一个更好的卫生系统。
埃博拉蔓延至戈马市,该城人口超过万200万。(图截自:美联社)
据报道,世卫组织将全球卫生紧急事件定义为“特殊事件”,该事件将对其他国家构成风险,需要协调一致的国际响应来应对。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简称EV)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简称RV)会导致哺乳动物的急性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
这两种病毒在病毒学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目:单股负链RNA病毒目,但分属不同的科:EV属于丝状病毒科,RV属于弹状病毒科。
这两种病毒有很多共性,也有若干不同特点。
这两种病毒的最初来源都是蝙蝠。如不能根除蝙蝠中的病毒,则病毒传染源头始终存在,无法彻底根除这两种病毒。
全面比较这两种病毒后可得出结论:EV总体来讲较RV更容易控制。除了非洲少数最不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已有足够的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EV的传播。
以下对这两种病毒的传染源、传播方式、危害潜能和控制前景等列表进行比较: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简称EV) | 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 简称RV) | 控制的相对难度 (用< 或>表示) | 补充说明 | |
最初来源和储存宿主, 来源动物的分布 | 有不完全的证据提示大蝙蝠科的果蝠等蝙蝠是最初来源和储存宿主。 直接来源: | 最初来源,蝙蝠。
直接来源和储存宿主: 若干种食肉哺乳动物和蝙蝠。全球分布。 | EV<RV | 这两种病毒的最初来源都是蝙蝠。 由于EV的直接来源是野生非人灵长类动物,这些来源动物只少量存在于非洲少数地区,发生的概率较低,控制相对容易。 |
直接传染源 | 非人灵长类动物和 已发病的病人。 | 人类的狂犬病实际上99%来源于狗, 另有极少数来源于猫 和几种野生食肉哺乳动物。 | EV<RV | 这两种传染病需要控制的传染源完全不同。 对EV主要是管人,对RV主要是管狗。管人比管狗可能稍容易一点? |
病毒在传染源体内的存在 | EV可进入血液, | RV不进入血液, 仅存在于病人发病后(偶尔可出现在发病前1-3天)的唾液中。 | EV>RV | 对埃博拉病毒的控制更麻烦一些。
|
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 在常温下较稳定,有一定的耐热性(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 | 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如甲醛、升汞、碘酒还有酸碱环境下会很快失去活性,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 | EV>RV | |
人体的敏感细胞 | 多种细胞。 | 主要是神经细胞(也可能在某些肌肉细胞内非常缓慢地增殖)。 | EV>RV | EV能感染多种细胞,可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破口等感染。 RV除经直接咬伤外,其他途径和方式感染的概率极低。 |
传播方式 | 直接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 目前尚无经空气传播的证据。 | 直接咬伤,或含病毒的唾液在短期内经新鲜伤口进入体内。
| EV>RV | |
基本繁殖率(传播率)R0 (自然状态下1个病例平均直接传播的新病例数) | 1.5-2 | 狗群中0.8-2 (依赖于狗群密度,小于1时表示可能自然消亡)。 人群中0 (人与人之间通常不传播) | EV>RV | |
潜伏期 | 2-21天(通常只有5至10天,可能长达42天)。 | 多数在1-3个月,也有小于1周,或长达1年的情况。 | EV<RV | 潜伏期和传播能力成正比,潜伏期越长,携带者接触他人的机会就越多,传播的机会也就越多。 |
潜伏期的传播能力, 跨洲传播的可能性 | 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不会传染给他人。 跨洲传染的机率较低,因为患者有内外出血、剧烈呕吐与下痢的症状时,都已病入膏肓,可能无法旅行。 | 部分狗在发病前1-3天可能有传染性。 可能经携带病毒但处于潜伏期的狗而传播。 | EV<RV | 由于EV在潜伏期不会传播,极大地便利了检疫控制的实施。 |
病死率 | 50%-90% | 100% | EV>RV | 死亡率和疾病传播能力成反比, 死亡率越高,携带者越少,传播的机会也越少。 |
发病率 | 通常是零星散发,主要发生在西部非洲几个最不发达国家。 埃博拉病毒的扩散性较低,并且范围有限。 | 全球每年约2-3万人,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和中国。 | EV<RV | 埃博拉病毒传染概率低。 |
疫苗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 目前全球各地医疗机构正在研制几种疫苗,至少2种疫苗已成功注册并投产。 | 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有非常有效的疫苗(是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疫苗),可100%预防该病的发生。 该疫苗经过了不断改进,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更高效、廉价的疫苗也正在研发中。 | EV>RV | 2017年10月,我国独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获得国家FDA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这是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 美国制药企业默克自2018年以来已向世卫组织捐赠了逾19.5万剂被实验证明有效的疫苗,还有24.5万剂疫苗已准备好发货。刚果(金)政府已批准使用该疫苗应对当前疫情。 |
控制的难易 | 主要取决于对人的控制能力。 | 主要取决于对狗的控制能力。 所有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基本控制。 | EV<RV | 除了非洲少数最不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有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EV的传播。 发展中国家要全面控制RV,可能还需要10年的时间。 |
能否根除? | 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疾病都是人兽共患病,除偶尔感染人类外,可在多种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由于目前对野生动物传染源(如蝙蝠)尚无法完全控制,所以这两种病毒所致疾病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无法彻底根除(但可将发病率控制在接近于0),需要随时提高警惕。 |
从以上比较中可见,尽管从不同的角度看EV与RV在控制难度的比较上是各有千秋,但从以上表格中用红色标示的项目看,EV都较RV更容易控制。
全面综合以上比较可得出结论:除了非洲少数最不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已有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EV的传播。
RV较之EV更难控制。但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基本消灭了狂犬病。狂犬病目前主要仅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也可能在10年内基本消灭狂犬病。相比之下,我们应当更有信心迎击当前EV的挑战。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如上表所示,EV也有一些特点使之较RV更难控制,这是我们在满怀信心地迎战EV时,要科学、认真地对待的。
相关博文的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83931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