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数学思维过程中,不加说明地用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去代替原有概念进行假设、推理或证明,因而产生的违反同一律逻辑错误。如果是有意识地、自觉地偷换概念,就是诡辩。
牛顿在创立《微积分》时偷换概念,在求导过程中不加说明地用∆x=0代替∆x≠0,或用∆x≠0代替∆x=0,产生了著名的“贝克莱悖论”。
英国大主教贝克莱(Berkeley)强烈指责牛顿是有意识地偷换概念,《微积分》是“分明的诡辩”,引发了数学史上持续150年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导致《微积分》理论险被推翻。
后来柯西(Cauchy)将极限概念作为《微积分》的理论基础,才彻底消除了牛顿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解除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
一、《随机过程》“偷换概念”典型案例分析
以布朗运动基本假设的推理过程为例,分析并说明《随机过程》教科书用随机变量X(t)代替时间函数X(t)的“偷换概念”逻辑错误。
随机变量X(t)和时间函数X(t)的数学符号虽然完全相同,但它们是两个分别定义在样本空间Ω和时域T上的不同函数,因此,随机变量X(t)和时间函数X(t)是两个内涵与外延完全不同的数学概念。
时间函数X(t)在t时刻只有“唯一一个”确定的取值,而随机变量X(t)在t时刻有“多个”或“无穷多个”与样本空间Ω对应的取值,随机变量X(t) 在t时刻的所有取值服从某种概率分布。
(1)《随机过程》为了刻画图1所示的“连续随机运动”过程,首先“假设布朗运动X(t)为t的连续函数”,并进一步解释X(t)在物理上表示一个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位移。
图1 布朗运动位移曲线
分析:布朗运动X(t)是定义在时域T上的连续函数,因此,《随机过程》的研究对象布朗运动X(t)是时间函数X(t),而不是随机变量X(t)。
(2)《随机过程》将时间区间[0,t]进行 n等分,并用∆Xi表示第i个时间段内的时间函数X(t)的增量,则布朗运动X(t)可写为
X(t)= ∆X1 +∆X2+…+∆Xn
分析:《随机过程》将布朗运动X(t)表示为“n个时间函数增量之和”。
(3)《随机过程》不加说明地用“n个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增量之和”代替了“n个时间函数增量之和”,并将布朗运动X(t)表示为:
X(t)= n个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增量之和
分析:《随机过程》用“随机变量增量之和”偷偷代替了“时间函数增量之和”,不加说明地将布朗运动X(t)从时间函数X(t)偷换为随机变量X(t)。
(4)《随机过程》根据“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 的中心极限定理,推出了 “布朗运动X(t)服从(0,σ2t)正态分布”的结论,并将其作为布朗运动定义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分析:《随机过程》将布朗运动X(t)从时间函数X(t)偷换为随机变量X(t)之后,又将随机变量X(t) 服从(0,σ2t)正态分布的性质当作布朗运动X(t)定义中的基本假设,从而在布朗运动定义(基本假设)中隐藏了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必将导致《随机过程》理论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事实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大量的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布朗运动位移不服从正态分布,图1所示的“连续随机运动”曲线是功率谱密度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的红噪声(Red Noise)。
二、《随机过程》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随机过程》根据“布朗运动X(t)服从(0,σ2t)正态分布”的布朗运动定义(基本假设),推导出了布朗运动X(t)具有常返性的结论,也就是说,存在任意大的t,使得X(t)=0,即从原点出发的布朗粒子最终一定会返回原点无穷多次。
假设在t时刻返回原点,有X(t)=0,直接计算X(t)的方差,有
D[X(t)]=D[0]=0
显然,与布朗运动定义(基本假设)给出的方差D[X(t)]= σ2t相悖,导致《随机过程》理论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三、结论
牛顿在《微积分》中的“偷换概念”逻辑错误产生的“贝克莱悖论”,引发了数学史上持续150年的第二次数学危机。《随机过程》中的“偷换概念”逻辑错误导致《随机过程》理论在逻辑上不能自洽,也必将引发一场重大数学危机。
参考:
[1]Gregory F. Lawler. 随机过程导论[M]. 张景肖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发现《随机过程》教科书逻辑悖论的原理及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8723-1326016.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