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hong52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hong5250

博文

《随机过程》教科书推理逻辑错误:前提与结论概念不一致

已有 13685 次阅读 2024-6-6 21:08 |个人分类:随机过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数学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前提)推出一个新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它可以使我们根据已知推出未知。推理是数学研究获取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和建立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例如,整个欧几里得几何就是由一系列推理组成的推理系统

任何推理都包含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前提是已知的判断,是推理的出发点和根据。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新判断,是推理过程的结果。前提和结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推理形式

同一律是数学推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逻辑基本规则。在同一推理过程中,使用的概念要必须一致,始终保持同一,不能用不同的概念表示同一对象,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确定性和无矛盾性。

如果在推理过程中,不加说明地用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代替原有概念进行推理,就会违反同一律,犯“偷换概念”逻辑错误,导致结论不仅在逻辑上不能自洽,而且与客观事实不符。

以《随机过程》教科书“布朗运动位移服从正态分布”的基本假设为例,分析说明《随机过程》教科书在推理过程中的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逻辑错误。

《随机过程》首先假设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位移X(t)t的连续函数,然后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推出了X(t)N0σ2t)的结论。

显然,上述推理前提中的X(t)时间函数,结论中的X(t)随机变量

时间函数X(t)和随机变量X(t)的数学符号虽然完全相同但它们是两个分别定义在时域T和样本空间Ω上的不同函数,是两个内涵与外延完全不同的数学概念。

因此,随机过程在同一推理中使两个完全不同的数学概念描述同一对象,导致上述推理前提和结论中的概念不一致,产生了“偷换概念”逻辑错误(图1)

逻辑错误.png

图1 《随机过程》违反同一律逻辑错误

牛顿创立《微积分》时曾违反同一律,将∆x≠0∆x=0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相互代替,产生了著名的“贝克莱悖论”,引发了一场数学史上持续150年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微积分》理论险被推翻。

英国大主教贝克莱(Berkeley)严厉批评牛顿是有意识地“偷换概念”,《微积分》理论是“分明的诡辩”,并指出“逻辑错误不会产生科学”。

整个18世纪,数学家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微积分》中的“偷换概念”逻辑错误,几乎每一位数学家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后来柯西(Cauchy将极限概念作为《微积分》的理论基础,才彻底消除了《微积分》“偷换概念”逻辑错误和“贝克莱悖论”,解除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

《随机过程》教科书中的“布朗运动位移服从正态分布”基本假设(公理)是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推出的,必然会导致《随机过程》布朗运动理论与客观事实不符,并且在逻辑上不能自洽,无法正确描述布朗运动现象及规律,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提供了错误的方法、理论及工具。

      

    

参考

[1] Gregory F.Lawler.随机过程导论[M]. 张景肖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何书元. 随机过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钱敏平,龚光鲁,陈大岳,章复熹. 应用随机过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8723-1437174.html

上一篇:非线性直线方程典型应用:陀螺随机游走
下一篇:一图看懂《随机过程》逻辑悖论
收藏 IP: 59.66.100.*| 热度|

23 池德龙 崔锦华 王涛 王从彦 刘进平 郑永军 宁利中 孙颉 杨卫东 朱晓刚 杨正瓴 钱大鹏 曾纪晴 周少祥 孙南屏 钟炳 尤明庆 刘炜 陆仲绩 刘跃 李毅伟 杜占池 叶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