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study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博文

[拾旧]经济学到底是不是科学

已有 3013 次阅读 2010-8-17 23:16 |个人分类:经济思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 范式, 经济学, 证伪

刚才读过了郭松民的《经济学为什么是一位“裸体皇帝”?》和王栋的《惊闻经济学竟是一位“裸体皇帝”》,情绪由悲转喜。

二文讨论的焦点问题是经济学是不是科学,事实上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在学习经济学说史的时候老师也向我们提出来过,我认为当时老师的意见以及我后来思考的心得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种答案。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科学。有没有人为科学下定义,有没有公认的科学的定义?在我所知,关于“科学”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定义,但是有几个较有影响的说法,一般可以作为衡量一门学科是不是科学的标准。一个是马克思的,一门学科只有在熟练的运用数学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里要解释一下,马克思强调数学在科学中的作用,我认为,实际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达到了对于研究对象的娴熟的定量研究,一门学问才达到了科学的境界。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的认识还停留在抽象的定性的阶段、尚未精确化的学问,还没有步入科学的殿堂——这里要注意的是,不是科学的学问不一定不是知识,既然还是知识,就还有价值。举一个例子来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对于这一对象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人的心理是什么,怎么样的阶段,而无法普遍精确到人的心理是多少,到什么程度会怎样的地步,因而可以说心理学还不是科学,有待于更为深入和精确的研究。

还有一个说法是库恩的著名的科学范式,库恩认为,科学就是一个范式,这个范式是大多数人认同并遵循的范式。可能有人要问,范式是什么?范式就是定式,或者说模式、规范。 库恩在他的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并未对它作严格的、 统一的定义,只是给出了范式的二十一种用法,其中包括:范式是“看待世界的运用科学的不同方式”、“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专业教育所规定的思想框架”、“科学实验活动中某些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系统在内的范例”、“共同的信念”、“基本原则”,相信这些说法有助于读者理解“范式”的涵义。现在回到库恩对于科学的定义,库恩显然也无法对“科学”作出科学的界定,但是从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层意思:首先,能够成为科学的学问必须是一个范式,即系统的、相对稳定的架构,这是科学的必要依托;其次,这个范式要获得大多数人、至少是大多数关注者的认可,这个指标看似很“软”,但仔细想想,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的认识成为大多数的知情者的共识,这对这一认识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践上都提出多么高的要求;再次,信奉者要以其所信奉的范式为准则来行事,这也决非易事,而且这本身是对范式的极大考验。

库恩之后,另一位天才波普又对科学提出了证伪的观点,他说科学永远是只能被证伪而不能被证实的,什么怪论?波氏的意思是我们无法证明它是对的,而只能证明它是错的。这话是有道理的,他实际上指出了科学的致命弱点,至于为什么,要讲起来话就多了,难免脱离本次讨论的话题太远,这里打住。

同时我们也打住关于科学本身的讨论,现在要看看经济学到底算不算科学了。

其实,我把这些关于科学的见解讲完以后,读这大概业已有了结论。经济学是最成功地运用数学的社会学科,也是最成功地运用数学的学科之一。这里穿插一个故事,开世界科学大会的时候,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惊讶于对方的数学水平,因为物理学家发现经济学家居然比他们懂得更多的数学,而经济学家则发现原来物理学家在数学如此的无知。另外对于经济学的范式——市场、价格、货币等等——无疑完全是为大多数同行所认同和遵循的——尽管他们在几乎所有的细节的问题上都不同意彼此。

我开头提到的二文的作者,前者是一个搞文学的,后者才是搞经济的。看样子只有真正搞这行的人才能够较好地理解经济学,这或许可以看出科学和非科学的一个区别。

2006年04月05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577-353984.html

上一篇:上财暑期学习的一点总结
下一篇:[拾旧]又一次独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