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姜送友:繁华落尽之美
扶 兰
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这首诗其实在《诗经》中的顺序是在《硕人》之前。鉴于诗家大多认为这是庄姜送卫庄公之妾戴妫(guī)回陈国时所作,也就是庄姜嫁到卫国好些年之后的事情了,按照庄姜的人生历程,这首诗是应该放到《硕人》之后的。
朱熹认为,按照时间顺序,庄姜作《燕燕》在许穆夫人作《载驰》之前,因此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不过也有诗家认为,先秦与秦汉时期的典藉中,并无庄姜作此诗的直接记载,《燕燕》一诗应是卫定公夫人定姜在儿子去世后送无子的儿媳归家时所作(《列女传之母仪传·卫姑定姜》),或认为此诗是卫国国君送其二妹远嫁所作。因这首诗的作者尚有争议,不同于《载驰》一诗明确写下了作者姓名,所以两种说法不妨共存:庄姜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女诗人。
这些争议,并不妨碍我们来欣赏《燕燕》这首诗、来了解庄姜这个人。
《左传》中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这里所说的卫庄公(?—公元前735年)是卫武公(就是那位有匪君子的可能原型)之子,娶了齐太子得臣的同母妹,是为庄姜,庄姜很美,但是没有儿子,卫人为她赋《硕人》一诗。
卫庄公又娶了陈国诸侯之女厉妫。陈国是帝舜后裔,妫姓,封地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地区。周朝新立,封前代三个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是为“三恪”,又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是为“二王”。不论哪一种说法,陈国都是三恪之一。
公元前672年,陈公子完(陈厉公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以田为氏,即妫姓田氏,田氏施德于国人乃至贫困公族,大得人心,史称 “齐之民归之如流水”,于公元前386年篡夺齐国国君之位,史称田氏代齐,并得到周安王的正式册命认可,是为田齐。田氏放逐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
而陈国则早在公元前478年便已灭亡。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卫国好像与这些旧邦之国联姻比较多。许穆夫人的姐姐,便嫁给了宋桓公,是为宋桓夫人。
厉妫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孝伯,但是早死。厉妫从嫁的妹妹戴妫也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卫桓公,庄姜将他作为自己的儿子养育长大。
这里有一个疑问:庄姜嫁到卫国时,有“庶姜”从嫁,是为媵(yìng)婚,这种制度,是为了保证未来的继承人出自齐女之腹,以巩固与齐国的姻亲关系。庄姜无子,为什么不是抱养从嫁的“庶姜”之子?是因为这些姜姓齐女都没有生下儿子吗?还是说,她们只是齐国的宗室女,其身份并不能与陈侯之女戴妫相比,所以只有戴妫所生之子,才能由庄姜认养?
没有找到答案,只有存疑了。
卫庄公还有一个宠妾,生了一个儿子叫州吁,很受宠爱,而且喜欢带兵打仗,卫庄公也不禁止他这种行为,庄姜对此很厌恶。
庄姜的厌恶,恐怕不仅仅因为卫庄公的宠爱“使骄上僭”——宠妾与州吁对她的地位尊严的僭越冒犯,或许也因为她已经察觉到了动乱之缘。
卫国重臣石碏(què)就曾对卫庄公说道:“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庶妾之子喜欢带兵打仗,并掌握了军队,这是动乱的根源。
今人对这句话应该很能理解,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
卫庄公没有听从这番劝告。后来果然因此而造成卫国动乱:州吁纠集党徒,刺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卫君,这是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州吁的上位史并不光彩,又喜欢打仗,不能安抚民众,卫人对他很不满。石碏建议州吁朝觐周天子以取得合法地位,趁机联合陈桓公杀死了州吁,一并被杀的还有州吁的同党、石碏之子石厚,“大义灭亲”一词即从此来。卫桓公之弟公子晋继位为卫宣公。
卫桓公被杀后,他的生母戴妫也被遣送回陈国,庄姜去为她送行,于是有了这首《燕燕》,这也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故而清人王士禛评此诗为“万古送别之祖”。
这首诗命名为燕燕,大约因为,开篇便是双飞的燕子:“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于”,是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差(cī)池:参差不齐的样子。燕子双双飞舞,忽上忽下,在人们的视野里,不断变动位置,翅膀羽毛自然是忽大忽小、参差不齐。
燕子双飞,应该是春夏季节、天气晴朗时比较常见吧。有燕子的地方,常常是有水有树有人家之处,又当春暖夏晴,盘旋飞舞的燕子给这景象更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
这本是一幅很美好的图画。
然而,面对这一图画的人,心情却是低落的:“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这个妇人要回娘家去了,一去永不回。我不辞路远,送她到郊野。她渐渐远去,我伫足瞻望,看着那车队越来越远,终于不能望见,不由得涕泪如雨。
诗家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语,是以乐景写哀:用欢乐的景象来描写哀伤的感情,在强烈的对比之中,使这哀伤更深重更浓厚。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语,便是此理。
一别永不见的哀伤,对比燕燕于飞的愉悦景象,更显得鲜明了。
这样的哀伤,在回环往复的一唱三叹之中,一层层加重加深: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颉(xié):向上飞。颃(háng):向下飞。将:送行。
燕子双双,在空中忽上忽下地飞翔。那个妇人要回娘家去了,我不辞路远给她送行。望着她的车队渐行渐远渐不可见,仍然流着泪伫立在原地不舍得离去。
燕子双双飞舞,鸣叫声随着它们的身影也忽上忽下。那个妇人要回娘家去了,我不辞远路送她到南郊。望着她的车队渐行渐远渐不可见,我的心悲伤得不可自抑,从今往后都要苦苦思念。
对于戴妫的离去,庄姜为什么这样悲伤?
原因可能有三个。
其一,庄姜曾经抚育过戴妫的儿子公子完,后来的卫桓公,也就是说,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儿子。然后,她们也要共同面对州吁的得宠与肆意妄为,以及因此而对公子完造成的威胁。重臣石碏劝谏卫庄公时说,如果真的要立州吁为太子,就要早下决心,不要犹豫不决,爱子反而害子。这样的正话反说,其实也说明了卫庄公对州吁的过分宠信,违背了正常的政治秩序,已经显露出十分危险的苗头。
在这样的处境之中,庄姜与戴妫的情谊,就有点类似于面对共同敌人一起作战的战友了。
其二,卫桓公之死,州吁的篡位,使得庄姜与戴妫都陷入了窘迫艰难的境地。戴妫被遣送回陈国,庄姜虽然有名份与地位的保障,有齐国作为后盾,但是在这样的动乱之中,她与戴妫的处境,其实都是同样的孤独飘零。物伤其类。她们之间的情谊,又有点类似于难友了。
其三,戴妫本人的品格温良高尚,能够得到庄姜的认可。
戴妫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诗中说:“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戴妫排行第二,上有姐姐厉妫,故曰“仲氏”。任:诚实可信任。只: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塞(sè):诚实。渊:深厚。终:既。温:温柔。且:又。惠:和顺。淑:善良。慎:谨慎。
诗中的戴妫,她诚实又可信——可以信任,这一点对于沉浮于宫廷政治里的庄姜来说,太重要了。
她的心胸开阔能够容人——是庄姜对她们共同抚育公子完的经历的感慨吗?毕竟戴妫是公子完的生母,如果心胸狭窄,很容易与养母造成冲突。
她的性格温柔和顺——有的人心地善良,但是性格未必容易相处。温柔和顺的性格,打起交道来,很让周围人舒心。
她的行为善良又谨慎——与人为善的同时又行为谨慎,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一点在宫廷政治中同样重要。某些时候,看到影视剧中那些只凭着一片好心就理直气壮到处莽撞闯祸的角色,真是让人头大。
庄姜赞赏戴妫的成熟、理智、温良、宽厚,其实也映照了庄姜所推崇的品格心性是什么。
这样的戴妫,可谓是庄姜的“诤友”。
诗的结尾说:“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先君:已故的国君,指卫庄公。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国君夫人也可以自称寡人,因而这里是庄姜的自称。
卫庄公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否则也不会有州吁之乱。不过,为尊者讳,为逝者讳,不论庄姜还是戴妫,都对卫庄公表示出尊敬的怀念。戴妫说:别忘先君爱;庄姜则说:你的劝勉我铭记在心。
在分别之际,戴妫的殷殷嘱托,是循正道而行,庄姜的回答,同样也正大光明。
不论庄姜还是戴妫,此时都已是人到中年——在那个人均寿命不高的时代,可能还不止是中年,而是已近暮年,甚至是已入暮年。
她们在卫国宫廷之中的生活,并不风平浪静。
戴妫的这段经历不可考,庄姜的婚姻生活,显然并不美满。
有论者(朱熹)认为,收在《邶风》中开篇五首诗都是庄姜所做,第一首《柏舟》,柏木之舟坚实细密,比喻作者人才出众,但却是飘荡水中的一只空船,就像贤人忧谗畏讥而又难离乱境,忧愁焦虑,无人倾诉,但仍然发誓绝不随波逐流;第二首《绿衣》,黄色尊贵却为内衬为下裳,居于绿色之下,隐喻卫庄公纵容宠妾及庶子、逾礼僭越之事;第三首即《燕燕》;第四首《日月》,是妇人受丈夫虐待而发出的控诉;第五首《终风》,以自然界的狂风与阴晦天气来比喻丈夫的狂荡脾气、喜怒无常,诉说妻子被丈夫嘲笑、遗弃的遭遇以及对丈夫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
对于这一观点,历代诗家尚有争论,大多不太赞同。
但是对于庄姜的婚姻不幸,还是比较有共识的。
经历了不幸的婚姻生活,卫桓公继位后,本来应该是平静的后半生,但是卫庄公留下的祸患终究暴发,州吁弑君篡位,在这春秋时期第一起成功的篡位事件之中,庄姜与戴妫失去了她们的儿子、卫国的国君。
这样的惊天骇浪,余波远未止息。
戴妫被遣送回陈国。庄姜的处境也未必安宁,《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毛诗序》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所作。《毛诗序》对《终风》一篇的解释,可以代表离庄姜的年代相对较近的时代里,人们对庄姜在州吁篡位之后的艰难处境的同情。
在卫国都城之郊,庄姜为戴妫送行。
相伴多年的密友、诤友、战友、难友,从此天各一方、不能相见。
然而,读《燕燕》一诗,尤其是结尾处,仿佛可以看到,她们在这凄凉哀伤的分别时刻,在这前路茫茫吉凶难料的风波之中,仍然有着坚强的内心,镇定自如,从容揖让。
惟一的失态,大约只是在那伫立不舍的身影之中,在那黯然流下的泪水之中,也在那心中的痛苦思念之中?
《硕人》一篇,留下了庄姜初嫁时明丽生动的青春形象。
今人无从知晓戴妫的青春年华是什么样子,不过不妨用《桃夭》一诗来对应一下。
那些心地美好善良的姑娘,她们的青春年华,也有着同样的美好。
《燕燕》一诗之中,不论庄姜还是戴妫,都已经历尽风霜,繁华落尽。
留下来的,是她们坚强的内心,正直的品格,真挚的情感。
还有这首“万古送别之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