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观察与思考(9)停车场如何配置?

已有 5673 次阅读 2012-5-13 08:31 |个人分类:科海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停车场, 配置, 公交优先

据新闻报道,上海市将解决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特别是三级医院门口的停车问题。将以瑞金医院为突破口,拆除一批商用临时建筑,两个月内还市民以较为宽敞的交通空间。这是一项惠民之举,值得欢迎。

目前,停车难成了困扰大中城市居民的难点。据称,上海市市区的停车车位有35万辆的缺口,现如今,停泊车辆大量挤占本来就很狭窄的道路,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冷静思考,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并要借鉴境外交通组织的先进经验,其中,必须考虑到的要点是:

1、                以人为本,点面结合。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最大的交通方便,应该成为停车场建设的出发点。目前,停车难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医院和中小学校门口的车辆拥挤状态,必须优先解决;对于城市各个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停车场建设必须以点带面,综合考虑。

2、                坚持贯彻“公交优先”的理念。应该给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公交服务,因此,在公交(包括地铁、轻轨)沿线搞好停车场建设,特别是在大型公交枢纽、地铁轻轨车站有足够的停车设施(包括自行车停车点)。

3、                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3月份,我在香港特别留意了香港的停车场配置,发现在中心城区,并没有大量停车场,只是在大型公共设施附近有足够的停车泊位,而在郊外地铁、轻轨车站附近,集中地建有停车场,有不少是立体式的,这样,实际上给了一定的政策引导,多数居民把私家车作为接驳工具,把私家车停在郊外地铁、轻轨车站,继续出行由公交来完成。我们何不仿而效之?也就是说,通过郊外交通枢纽的停车场建设,引导居民利用公交来出行。国外有些大城市在中心城区极少有停车场,若有,收费也高昂;有些城市实施拥挤收费,把习用私家车的人们往公交车辆赶,这些也是有效的措施。

 

总而言之,兴建停车设施是利民、便民措施,实际施行时,还得用交通科学、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深谋远虑,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写于2012513日晨

 

【链接】同类博文

1、观察与思考(1)城市机动车数的惊人增长率说明了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55581

2、观察与思考(2)看私家车扭秧歌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56394

3、观察与思考(3)城市交通设施的八大失当之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57204

4、观察与思考(4)祸起青萍之末:列车司机听不懂缩略语AF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500544

5、观察与思考(5)惊天大堵与小小忌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500680

6、观察与思考(6)上上下下的难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523535

7、观察与思考(7)缘何有此差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49658.html

8、观察与思考(8)航班为何频频延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5939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70295.html

上一篇:老科学家的婚姻爱情(7)周培源的故事
下一篇:向老校长的倾诉——探访钱先生孔老师安息地记
收藏 IP: 124.79.24.*| 热度|

8 李伟钢 毛克彪 董焱章 蒋继平 张玉秀 陈珍珠 李宇斌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