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观察与思考(7)缘何有此差距? 精选

已有 6616 次阅读 2012-3-20 10:34 |个人分类:科海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公交优先, 香港交通, 交通标识, 交通法规意识

世博会期间,参加了香港有关单位组织召开的一次绿色交通研讨会(见链接),一直盼着有机会再次实地考察一下香港的交通组织情况。这次我到香港开会,会后顺访城市大学,多逗留几天,当然不会放过就地观察当地交通的机会。

香港是弹丸之地,港岛和九龙半岛地区,人口密度高于上海市城区,而且地形起伏不平,这给交通规划和组织带来很大的难题。此次来港,住在中环,地处闹市。昨天下午在城大做完报告后与老友小聚,回住处已是夜里十点,只见德辅道中依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在地铁出口伫立两分钟,随便一数,开过去的公交车有10辆,整个交通秩序井然。我也曾在交通高峰期出行,马路上机动车密度不低,但绝少见到严重拥堵,路口的车辆通行速度远高于上海市区。

从城市形态看来,香港与上海有相似之处:城市“空心化”比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早晨傍晚同样出现“潮汐交通”;旅游和公务、购物的出行强度与上海不相上下;人均私家车拥有量超过上海;CBD域内的道路平均宽度远小于上海城区;地面快速路长度小于上海。但是,香港的道路通畅程度却远远高于上海。

为什么?为什么同是华人密集居住的大城市有如此不同的交通景象?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公交优先”思路深入人心。以前曾经提到过,港人出行主要靠公交,其比率高达90%,而公交出行者中的90%靠地铁、轻轨。香港的地铁四通八达,管理有序,发车间隔大致为一二分钟;各线路之间的换乘极其方便(经常就在所乘列车的对面,几步之遥);地铁线路和车辆每天高强度维修,极少听到有故障;地铁车站周围大多有公交枢纽,而且兴建了大量停车场,收费低廉,因此,拥有私家车的港人大多将汽车用于从家门口到地铁站的“接驳工具”;市中心的停车场很少,且收费昂贵,因此,在闹市区只见匆匆过往的私家车。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的地铁站,有很多minibus环行线,例如,到香港中文大学,从东铁线“大学”站,到学校的各个大楼,有minibus可以直达。有这样方便、快捷、安全、廉价的公交系统,不去利用才是傻瓜呢!

——交通标识系统健全。在香港,到处是交通标示牌,指引出行者步步到达终点。据我估计,香港的交通告示牌至少是上海的510倍。因此,极少出现因缺少交通引导而盲目乱转的情况。

——港人的交通法规意识远胜于内地居民。一般来说,香港居民普遍守法,尤其是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到了路口,只要是亮着红灯,即使没有车辆横向驶过,一般都会静静等待,直至红灯转绿。偶尔会见到乱穿马路者,你若上前一问,多半是内地访客。由于大家遵守交通规则,路口的车辆通行速度是上海的5倍左右。我多次访问香港,没见到一次交通事故,连碰擦事故都没遇到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繁荣发展,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交通拥堵。作为一个极其繁荣的大城市,香港的交通组织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我就不信,同祖同宗,别人能做得那么好,我们为什么做不好?

 

【链接】相关博文

交通运输组织:我们向香港学什么?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226904.html

观察与思考(1)城市机动车数的惊人增长率说明了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55581

观察与思考(2)看私家车扭秧歌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56394

观察与思考(3)城市交通设施的八大失当之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57204

观察与思考(4)祸起青萍之末:列车司机听不懂缩略语AF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500544

观察与思考(5)惊天大堵与小小忌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500680

观察与思考(6)上上下下的难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523535

 

写于2012320日,香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49658.html

上一篇:学术动态-6:携手勇攀力学高峰——参加沪港力学交流有感
下一篇:周末闲话-14:小学生新课表吹来的新风
收藏 IP: 203.186.144.*| 热度|

17 许培扬 李学宽 周华 张玉秀 杨月琴 刘晓松 陈金华 曹聪 董焱章 王宁 黄顺谋 毛克彪 张士伟 zhouguanghui luxiaobing12 zzjtcm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