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假如给我三个脑袋

已有 2452 次阅读 2015-9-15 23:55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昨天早上跑步的时候路过一家书店,买了两本杂志和三本书,其中一本是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实我有一种看法,盲人或其它什么残疾人,虽然失去了一部分感官,但却获得了额外的体验。当然,他们常常有大块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步调去学习任何知识。比如说,人们熟知的张海迪,虽然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但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位置移动。她可能看到其他同龄人在学校的学习进度很快,但她不见得知晓,其实多数人都是囫囵吞枣。多数人都在外在的催迫中不由自主地生活着、劳碌着,没有人问他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即便是有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未必有那个时间或自由。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残疾吗?

如果人们回顾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就会感到其中有很多冗余的成分。普通教育是一种漫无目标的教育。其中有很多成分似乎都与“科学职业”有关,但这种教育并没有显示出相应的期望。那些在学术领域有较大成就的人很清楚,他们绝不是通过这种普通教育启迪而获得了自己的成就。他们要么是受到了少数人的影响,要么就是通过自己的领悟而认识并绕开了普通教育的毛病。他们中有一些人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职业历程的准备,就是一种早期的和持续的职业训练。普通教育虽然对这种准备有所贡献,但缺乏定向性。不论什么人,只要是加以适当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在相应的项目上大大超过那些只接受普通教育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教育就是一个大陷阱。它是妥协的产物。这种妥协性造就了很多庸才。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庸才!

在任何国家,只有5%左右的人能够成为“人才”或“有才能的人”。如果推算一下,5%的5%就是千分之三,这应该是“顶尖人才”的比例。但实际上顶尖人才的比例要少得多。举个例子,做数学主要是靠脑力,对于物质基础和外在环境的要求似乎很低,但为什么这个国家就出不了世界范围内顶尖的数学家呢?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这两天报道的“中国第一高楼”。据说这楼的主人在最近的股灾中个人财富缩水800亿。他对此的回应很有意思:真正的富人是不会每天数钱的。很显然,富人归根结底是富在头脑、富在思维方式。只要这个头脑在,财富就会连滚带爬、源源不断地往他的口袋里钻。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象这样的富人,要比最伟大的数学家还伟大一万倍。倒不是说,我掉进了钱眼儿里,而是说,在非常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绝对可以认为是顶尖人才。现在打广告,动辄上亿;盖这么一栋高楼,媒体就会主动给他做广告,一分钱也不用花。

霍金算是科学界里最著名的残疾人了。以他的身体条件,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很快。但这可能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慢慢地想,可能更容易将问题想清楚。就像海伦-凯特,她想要了解一个雕像的样子,就必须一点一点地去摸索,并记住这些局部的片段,然后在头脑中将这些片段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图像。这样做虽然很费工夫,但所获得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对于头脑的训练也是不言而喻的。她有一种天然的机制,迫使她去“用心体会”。而大部分健全的人,对一切都熟视无睹,反而很少去用心体会。再者,一个人独处的时间越多,就越有可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挫折会使人奋力反抗,也会激发人的征服欲。另外,大块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就是一种大尺度效应。这就好比你有一笔巨款,比如一千亿,那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了。有残疾的人因为行动不便,似乎多花费了很多时间,但那都是必须的时间;而在其它方面,他们又避免了很多冗余的事情。特别地,人们一般不会去给残疾人添麻烦;反倒是,他们还可以发发脾气。这种外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说说我自己。我现在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头脑存在某种缺陷。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有三个脑袋。第一个脑袋,用于文学创作。我认为文学比科学更伟大。大多数文学家都希望他们的作品能够接近和影响尽可能多的人。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老少咸宜。在这方面科学家不行。他们总是希望比别人更高明,以拿出令人困惑的作品而沾沾自喜。他们能够照亮的区域是相当渺小的。虽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但这东西也剥夺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条件,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在灯光下加班,以至于损害了身体和眼睛。第二个脑袋,用于艺术创作。我虽然在初中的时候练习过书法,临摹比大多数同学要好,但始终不得要领,不能象书法家那样挥洒自如,写的字也没有什么形状。我认为艺术对于人有很强的归化作用,让人远离浮皮潦草,有利于拔除人们的劣根性。第三个脑袋就用于研究数学。但我不会去学那些所谓的数学家,不论天才与否,他们写的文章没几个人能看懂,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压根就不想让你明白。我希望揭露数学的真相,令每一步推导都象屁一样简单,绝不省略中间步骤。最好能和文学创作相结合,人们漫不经心地读上几章,就能不知不觉地洞悉其中的数学内容,从根本上解决数学难学的问题。智商230的那位又能怎样?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始终认为,作为学者,不能用知识去照亮世界,反倒给人们投下很多迷雾,没有尽到本分,这是不能得到原谅的。凡是这样的,朕封给他们一个名号:臭老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21072.html

上一篇:午夜随想(The weekend)
下一篇:简议谢张之争
收藏 IP: 110.178.89.*| 热度|

2 张忆文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5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