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通过改造推进理解

已有 1801 次阅读 2019-1-8 21:38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This is an in-mail from TYUST.

                     新入の者--> What is going on ? (redirected) new

                               

本期开始改变画风,搭载数学类学院等有用链接。

今日学院:理学院(杭州师大)。新闻新闻+

.

通过改造推进理解。

(接上回~)  再次温习:证明的Step2.

第二段:准备与归结。

1) MY ~> f ~> z.

---- 核心是得到映射 f.

---- 整个命名为 MY-f-z 算子。汉字标签“”或“锥算子”。

.

MY-f-z 算子的性质:

---- MY 半丰。

---- f  is contractive (Y --> Z)。

---- f factors through Y --> X。

----  MY|s ~0。

---- T --> S。

注:后三条也可看做适用条件(“封装”到性质里)。

助记:MY 和 f 各出现两次;作用对象与 T, S 相关 。 

.

MY-f-z 算子的作用:

MY-f-z(T, S~) = z.

注:S~ 系 S 的 birational transform.

评论:该算子的核心操作是 f,其它的都是外围设置。

.

形象起见,对 f 做如下命名:

f        ~ “”。【性质:f(T, S~) = z】。

f^{-1} ~ “”。【性质:SY ⊂ f^{-1}{z}】。

评论:“”的两个状态:尖朝下曰“”,尖朝上曰“”。

.

加评:以上的准备可概括为“”。

---- 后面只用到“”,即 f^{-1}。但f^{-1}只作用于z,作用结果 f^{-1}{z}也称作“”。

.

2)   KY + BY^+ --> Kx + B^+,  SY ⊂ f^{-1}{z} ==> “It is engouh to show (Y, BY^+) is lc over z.

条件的分析:

---- “KY + BY^+ --> Kx + B^+” 可能只是交待 BY^+的来源。

---- “SY ⊂ f^{-1}{z}” 可以“含”到“”的性质里面。

疑问:第一段的独立命题还包括 “(Y, BY^+) is lc near T”,起到什么作用

疑问:S和 T的关系是什么(期望前者包含后者)。

推测:T is mapped into S, 但 T 并不是 S 的 pullback(理由:“...and f^{-1}{z} contains the pullback of S under Y --> X”,如果 T 是 S 的pullback,可直接写 “f^{-1}{z} contains T”)。

(原作没有明显写出SY,有点奇怪)。

.

归结的含义: (Y, BY^+) is lc over z ==> (X, B^+) is lc near S.

---- “over z” 大概是指 “near f^{-1}{z}” ,或相当于 “near SY

---- 这个归结部分,给个汉字标签“”。

.

加评:整个第二段概括为:锥,定

(暗合“定都于锥”)。

第三段:反证法。

---- 反证假设:(Y, BY^+) is not lc over z.

.

进入论证之前,先回顾 Step1 的有关结果。

---- 一 开始有个(X, B), 取\B/的分量S,得(X, S)。

---- (X, S) 区分 plt 与 “非plt” 两种情况。

---- 通过常见加权,得 Γ:= 1/(1+t) B + t/(1+t) S。

---- 若(X, S) plt,则 (X, Γ) plt。并且,\Γ/ = S。

---- 若(X, S) 非plt,转向 X 的 plt blowup Y.

---- 意味着:(Y, T) plt。T 的角色相当于 S.

---- 特别地,T 是 \BY/的分量。(X, B) 对应着 (Y, BY)。

---- 通过常见加权,得 ΓY:= 1/(1+t) BY + t/(1+t) T。

---- 由于(Y, T) plt,则 (Y, ΓY) plt。并且,\ΓY/ = T。

概括对应关系:

(X, B  ) ~> (X, S) ~> (X, Γ )。

(Y, BY) ~> (Y, T) ~> (Y, ΓY)。

.

走一下该段的论证流程。

---- 当前的起点配对是 (Y, BY^+)。

1. ΘY:=λΓY + (1-λ) BY^+

---- 这是对 ΓY 和 BY^+ 做常见加权。

2. (Y, ΘY) is plt near T...(but not lc over z)

---- 这是从  (Y, ΓY) plt 推出的结论吗?

---- Γ是 BY^的分量吗?

---- 有一点是肯定的:ΓY ≤ BY ≤ BY^

3. non-klt locus of  (Y, ΘY) has at least two connected components near f^{-1}(z)。

---- 原作在头脑中调用了有关结果(大概是基本的)。

---- 简记:nkl~(Y, ΘY)~f^{-1}(z) ≥ 2cc.

---- 命名:nkl 给个汉字标签“”。于是简记化作:

---- 鞭~(Y, ΘY)~螺 ≥ 2cc。或简单地: ≥ 2cc

4. -(KY + ΘY) ... ample over Z.

---- 这是辅助刻画(Y, ΘY)的性质。

5. contradiction by connectedness principle.

---- “连通原理”的内容暂时不知道。

---- 原作给了个文献(研讨会文集),暂时找不来。

---- 推测:矛盾出在 鞭 ≥ 2cc 与  -(KY + ΘY) ample

.

评论: (Y, ΘY) 在证明中扮演主角,即处于核心地位。

----  (Y, ΘY) 的浅表性质:秘而不定(plt but not lc)。

---- 两个后果: 如前。

.

加评:可以看到,配对在这里扮演枢纽的作用。套路:

---- 构造出配对,提取浅表性质(包括从反证假设继承的性质);

---- 考察或导出其它性质,发现矛盾。

.

上面有点太严肃了。

---- 鞭~(Y, ΘY)~螺:联想到 孩童在宫苑内用鞭子抽陀螺(至少得抽上两下吧?),相当于“嬉境”。

---- -(KY + ΘY) ample:出现负号而得到“丰”,联想到“困境”。

---- 嬉境 与 困境 显然不大相容!

---- 好唻,鞭 ≥ 2cc 给个标签“嬉”-(KY + ΘY) ample 给个标签“”。

.

小结:Step2 的证明部分可概括为:锥、定;嬉、困。这部分的命题概括为:妥、协

Leonhard Euler  Carl Friedrich Gauss  Grothendieck   

Glossary (AG) 

*

第一轮读写链接(按目录顺序)

Abstract 8/4

Introduction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1) 8/5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2) 8/6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3) 8/7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4) 8/8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5) 8/9

  Boundedness of singular Fano varieties (6) 8/9

  Jordan property of Cremona groups 8/10

  Lc thresholds of lR-linear systems   8/11

  Lc thresholds of anti-log canonical systems of Fano pairs (1)  8/12

  Lc thresholds of anti-log canonical systems of Fano pairs (2)  8/13

  Lc thresholds of R-linear systems with bounded degree  8/14

  Complements near a divisor  8/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156025.html

上一篇:如何加速理解数学?
下一篇:颠式逻辑
收藏 IP: 223.11.185.*| 热度|

3 张忆文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