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再说爱因斯坦来信的翻译 精选

已有 5741 次阅读 2015-4-22 06:59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气候变化, 李约瑟难题

再说爱因斯坦来信的翻译


又看了几篇对来信的翻译的争议,我真是觉得没有必要。爱因斯坦是大牛,所以他的看法就一定正确吗?他对其他文明的态度,也没有那么多琢磨的余地,人家是犹太人,不像中国人那样拼命琢磨人。中国人看重的格物致知,在新儒家(宋明理学)看来,就是唯心主义至上,走向虚无的关键。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争议的很大的出发点是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问题,这是举国关注的中心议题,很多人对Discoveries的争议,来源于对中国古代对世界科技的贡献有多大的认识。

一般说来,否认中国贡献的人会强调欧洲的贡献,即欧洲中心论。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来自于欧洲开发的逻辑体系,所以看不懂中国的贡献是自然的结果。李约瑟是少有的既有欧洲专业知识的沉淀,又能够从中国角度认识的科技贡献的专业工作者,虽然有不少人否认他的科技史背景。一个人的贡献,与背景有一点关系,但真正的贡献者,往往是外来的,推动革命观念的人,绝对不会是本专业的好学生,比如牛顿,伽利略,都是自学为主,谈不上专业背景的怪才。攻击李约瑟的人,大多他的科技史研究范式出发,认为他拔高了中国科技。比如,他把中国水车的源头定义为王充提到的公元80年的洛阳治水工程上,这一点被人指出了,很可能是误解。但从整体而论,他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认识是深入而具体的,开创了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先河。虽然他在欧洲的体系当中,没有被认可,没有教授地位,这是评估体系问题,与个人的贡献无关。大陆漂移说的作者,是死后才得到认可的,因为后来的技术进展,证明了他的简单推论,所以学术界给予了他足够的荣誉和认可。

李约瑟的问题在于,他提出了问题,但没有给出很好的解答,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争议文章出现。且不谈中国出版的汗牛充栋的李约瑟难题的答案,即使是外国,也有不少大部头的论文,试图探讨为什么欧洲领先的问题。原因很多很多,但这些原因往往是果,不是因,比如清教徒伦理,马克斯韦伯认为这是北欧Technical Leadership的关键,可是为什么清教徒只能在北欧,天主教徒主要在南方?清教徒伦理本身就是文明对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一种适应,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有一点本末倒置了。古代中国的阻碍科技发展的政府机构、考试机构、风水理论、儒释道哲学,无一不是中国社会应对地理和气候挑战的结果,而不是拖累科技发展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的落后和欧洲的崛起?

最近,我看到一本历史学家John L. Brooke的书,《Climate change and the course of global history》,感到很有启发。他认为文明的演化,与生物的演化一样,是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类似于古尔德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进化理论,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影响。这不是废话吗?不是,生物可以不变或突变,人类也可以衰败(如玛雅文明)或通过发明发现而崛起(欧洲文明),取决于对外来条件的响应。中欧的地理条件不同,所以对科学技术的需要也不同,比如欧洲的泵浦到中国,需要拆掉轮子,简化环节,越笨重越受到欢迎。为什么会有这种反技术反智主义的结果(或者说 Technical-lock-in)出现?因为中国位置靠南方,环境湿度大,所以火灾问题是间断性突发的,所以手动泵浦的首要考量不是火场使用效率,而是耐用性和可靠性。如果忽视了中欧之间的地理和气候差异,你自然无法欣赏中国发明对世界的贡献,以及欧洲发明无法在中国得到回应的原因。

李约瑟难题的核心,也是被人议论最多的地方,就是15世纪之前的中国科技领先是否存在的问题。赞成者举例四大发明,反对者否认中国的贡献,认为中国领先是李约瑟虚构的,是一个伪问题。跟他们议论科技贡献,很容易陷入欧洲中心论,因为我们使用的科技术语,都是欧洲发明,日本翻译,中国引进的,你要证明中国的科技领先,靠欧洲的话语办不到。所以,“伪问题”之说,自从老外(李约瑟的朋友)席文提出之后,不竞而走,颇具迷惑力。

我这里根本不谈四大发明,我只需要告诉你,在15世纪之前,中国的生存压力要远远高于欧洲,因此有科技发展的动力,所以科技发达是必然的结果。

第一,  由于气候的脉动性,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每隔30年要发生一次问题,暖相气候人口暴涨,冷相气候草原收成暴跌,两者都造成资源的高度紧张,所以有周期性入侵“中国”的生存压力。在这种经常性的外来威胁之下,有强有力的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  由于气候的脉动性和中国地理条件的水源,中国很容易遭受水旱的干扰,历史上的水旱之灾,罄竹难书。在这种超越地域范围的水旱之灾面前,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是逐步加强的。

第三,  由于中国南方的湿气大,受到气候脉动的变化也大,产生严重的瘟疫难题,几乎也是跟着气候脉动周期走的。三国时期的冷相气候,带来的战争和瘟疫,消灭了中国人口的60%以上,从张仲景的《伤寒论》,你可以感受到当时冷相气候对古人的危险;另一方面,汉人开发南方(赶走越人),最大的障碍是瘴疠(温病),这种温病,曾经在1630年前后,大幅消灭了中国人口。中国人口在公元2年到公元10世纪,基本不变,关键是南方瘴疠和北方入侵对社会进步带来的重大拦阻。

所以,在这三种主要的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动力之下,中国科技领先世界,是可以想见的结果,具体内容可以不用纠结。欧洲文明不就是蒸汽机吗?中国的纸张发明,不亚于蒸汽机对文明的推动作用。

那么,为什么15世纪之后,中国发展落后了呢?

第一,  由于长期的殖民南方,植被破坏严重,所以气候逐步变冷,有利于人口的暴增。也就是说,影响中国人口的瘟疫,受到美洲物种(对抗伤寒和饥饿病)和奎宁(对抗瘴疠),以及气候变冷的制约,中国的生存环境逐步好转;没有生存压力干嘛搞发明?吃饱,是不会撑死的。

第二,  由于草原民族的入侵、入主中国,北方的草原危机基本解除。都是一家人,谁抢谁呢?草原危机最严重的明代,强有力的政府把所有的资源投入长城建设,成功抵抗了威胁,也消灭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外因,所以没有动力发展科技了。

第三,  中央政府高度集权化,消灭了知识的自由流动,彻底剥夺了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所以,有这三条,中国科技落后是可以想见的结果。具体说来,中国文明衰败的转折点发生在公元1421年的中国,朱棣一人身上。欧洲文明上升,体现在1421年第一次阿姆斯特丹大火,标志着欧洲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科技研发的加速。但是,这是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共同推动的结果。

就此而论,李约瑟难题是正确的,可以解决的。他个人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当时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没有到那一步。现在有了文明的阶段性发展的气候决定论,李约瑟难题的最终解决是指日可待的。纠结于爱因斯坦来信的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884218.html

上一篇:说说爱因斯坦来信的文化背景
下一篇:科研灵感之“外来和尚新视角”
收藏 IP: 36.63.207.*| 热度|

14 刘立 刘全慧 李亚平 黄永义 金耀初 袁海涛 贾珍荣 曾杰 韩玉芬 李土荣 wolfgangg cysseufly laijianshan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