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寿光火灾看民办消防
这一次寿光胡萝卜车间的火灾非常蹊跷,因为很难想象该车间会有大量的燃料集聚,更不好说是危险品爆炸。光看车间布局,我只能说有违反《生命安全规定》的地方,比如逃生道路被占用,逃生距离过长,逃生标志不够醒目,逃生照明不够充分等,但这些违反内容似乎都不足以造成1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那么,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从地理位置上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7点钟发生的火灾,需要9点半才能扑灭。该工厂的布置地点位于三个地市的中间地带(寿光、广饶和青州),都是城市消防的空白区,因此消防反应的速度对于结果又很大的影响。百里送消防,能不误事吗?美国燃烧领域的大牛,FAWilliams曾经说过,消防安全的最后决定性因素,在于到最近消防站的行动距离。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没有消防队员的及时有效的干涉,消防问题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的。所以,一看火灾发生的位置,你就知道这是消防规划的问题。
一般说来,工业消防很好控制,因为对象很单一,经济杠杆很好使。如果不赚钱,他们还办什么生意呢?只要经济杠杆用得好,工业消防是很容易搞好的。美国自从1911年的大火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工厂火灾了(关键是工厂搬到中国去了)。可是如果不使用经济杠杆,而使用行政命令,就是腐败诞生的温床了。中国自从1991年的广东制衣厂大火以来,工厂火灾屡禁不止,关键是制度的问题。现在世界上经常发生工厂火灾的地方,除了中国就是孟加拉。
说起中国的消防制度,《中国消防通史》上说是1902年学习日本消防的结果,而日本消防是1873年模仿和借鉴了法国的工兵消防的结果。后来日本学习美国搞职业消防,这个世界上只有中法两国办军事消防,而法国的传统是古代罗马传统的延续。那么,为什么只有中法会延续罗马的Vigile制度,而荷兰德国英国和美国都不搞军事消防呢?这又是传统问题。欧洲地理位置和中国相比比较靠北,所以风干物燥火易发,日常的消防任务比较大,所以有常设消防的必要性。而罗马、法国和中国地理位置靠南方,平常湿气比较大,所以日常消防任务并不大,所以更看中短期的人海战术,而不重视长期的日常投入。经过数千年的气候影响,中法两国的军事消防制度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这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选择。按照地理位置决定论,美国应当也是采用军事消防更经济,可是为什么他们最早办职业消防?因为美国的传统来源于英国,英国最早进入工业化,所以消防任务比其他国家都重,因此接受职业消防也比较早,也导致中国唯一一处办职业消防的地方是香港。
既然中国消防制度是长期选择的结果,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问题了呢?要怪,就得怪入世,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其生产规模和燃料集聚已经向17~19世纪的英国看齐,所以火灾风险也就大大增加。火灾具有普及性,任何薄弱环节都需要注意,为此需要消防知识的全面覆盖。这时,中国消防制度的短板就显现了,全社会都仰赖一小批没有经过充分培训的消防队员来垄断消防安全事业,不出事是天气造成(南方湿气大),出事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制度没有发动群众,难以覆盖保障全社会的安全。
消防制度应当免费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似乎在于为全社会提供免费消防,可是免费消防是建立在庞大政府支出的基础之上。付费消防,你只需要养那些消防队员;免费消防,你还需要养一大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后者给你提供免费消防的唯一手段,就是占用压缩你所支付的对消防安全的投入,你说免费消防好吗?表面上,中国有11万支志愿消防队伍,美国只有不到3万队伍,可是美国的志愿消防队伍也有职业化的水平(只不过不要按时点卯,属于工作时间上的灵活性),而且关键的问题是,免费的工作该如何收费的问题。那些鼓吹“免费消防”的人,往往住在城里,享受着最大消防投入的好处的同时,是无法体会农村消防工作的艰巨性的。而那些农村的居民,为了几块钱的好处,不愿办私人消防,仰赖公共消防的结果,就是付出更大的税收和更多的盘剥。中国历代增加消防投入都是靠胡舜举在1158年的办法,给设备给人,不管培训。所以中国的消防问题未来会很严重,因为过去的消防文化根本无法面对气候的挑战。
说起文化问题,中国过去的丰富消防文化是建立在水源丰富和平房防火的基础之上的。环境水分是我们固体燃料的最大保护,当环境湿气大的时候,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灭火和响应。而过去我们没有解决楼房的防火问题,所以中国历代民居都是平面布局,那些吊脚楼和碉楼,都是福建南方水边才有,靠湿气来防火。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居住在高层建筑的空调房间里了,因此过去的防火文化完全不适用了,所以会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因为他们完全没有经验对付空调房间内的火灾,特别是当环境复杂,存在楼梯的时候。国内对付现代化挑战的唯一手段,似乎就是买国外的先进设备,问题在于这些设备是操纵在临时工的手中,距离火灾的距离太大,很难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庄子曾经说过一个寓言,一条水坑里的鱼(“涸辙之鲋”)求水活命,对庄子说,“救救我吧”,庄周说“我到南方去向吴王、越王游说,请他们引长江水接你回东海,好不好?”。我国的以集体为本的消防制度就是采用庄周的办法,我有无限的人力和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只不过远一点,你就将就一下吧。民办消防更靠近被保护对象,可以弥补设备方面的不足。但是,由于文化传统和收费的问题,以及“见火不救”的道德争议,令民办消防在中国难以发展,我深深感到惋惜。为什么世界潮流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中国文化一定要反潮流才能体现“中国特色”?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是一种解释,文化惯性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消防问题其实也是一面体现公民素质的镜子。
说起气候问题,自从2007年以来,世界正在进入冷相气候周期。改革开放的前30年,是暖相气候,风调雨顺,年年多水灾。暖相气候下的火灾,往往因为气流不稳定而发生比较猛烈(如大兴安岭大火是典型的暖相火灾,可以和同时期的缅甸大火、美国的黄石公园大火相比),所以需要更好的设备,改善设备是应对暖相气候的自然选择。而冷相火灾,往往是因为缺水,所以需要提供水源和增加响应速度。公元205年,罗马的公共消防队伍突然人数加倍(500年历史上唯一一次),令众多历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可是他们如果看到曹操在同一时间的说法“闻太原、上党、四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子胥沉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子推独为寒食,岂不偏乎?]且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就很容易理解,因为当时的气候突然变冷,导致风干物燥,失火的概率突然增加,需要增加人数,缩短反应时间,才能应付火场的挑战。也就是说,罗马的消防形势,被同时代的曹操曹大侠一语点破。所以,历史上消防队伍的人数增加,往往是气候变冷的自然结果。一个社会需要应对气候的挑战,增加消防投入,再好的设备也不能代替人员的响应,所以增加人手是冷相气候挑战的一种自然应对方式。虽然国内没有意识到气候带来的消防问题,但是投入总是在增加的,不然看一看典型的独克宗大火就行了。独克宗大火是典型的冷相气候导致的水源危机造成的城市大火,如果在暖相周期是不可能出现的。
不管最终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一火灾中看到一系列制度性问题。一套制度和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有无数环节的无缝连接与冗余保障,我出错,也代表着监督环节也出错,否则咋么会有灾难发生呢?如果有人被判刑,一定有真相被掩盖,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拼什么我需要入狱而他就会逃之夭夭?所以,对制度方面认识的最大拦阻,来源于问责制和人祸论,因为需要问责和人祸(替罪羊),所以调查不能深入,认识也就流于浅薄了。这是另一条妨害中国崛起的文化性痼疾,可以带来一时的稳定,却不能保证长治久安的效果,尤其不适合大国崛起的消防需要。这个话题太大,一时也说不清,但时时发挥作用,处处影响舆论,是所谓的道德问题,不好深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