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为何撤离很有序 -- 说说坠机逃生中的几个问题 精选

已有 5922 次阅读 2013-7-9 05:29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安全, 逃生, 坠机

为何撤离很有序 -- 说说坠机逃生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韩亚波音777 的坠毁事故,新闻不断涌出。这里说一说导致逃生过程伤亡少的秘密。

关于逃生的过程,有人是这样解释的:夏令营团一位学生向媒体介绍了坠机时的情况:当时的情况很突然,飞机总共震动了两次,第二次撞击的时候,飞机上放置的呼吸器全部弹出来,整个机舱充满了漂浮物,还有刺鼻的气味。飞机前部的天花板都掉了,但大家都还比较冷静,几个学生眼镜因撞击丢失了,找了一会儿没找到,然后就跟着大家往出口走。大家撤离时都很有秩序,几个学生让两个抱小孩的女士先走后,才离开飞机。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很多问题:

·                   这是机场跑道,没有树木的干扰,这是没有造成大规模火灾的关键。

·                   飞机正在下降,所以大家都系上了安全带,这是受伤不多的因素。

·                   虽然有两次碰撞(第一次是防波堤造成,第二次是向左脱离跑道造成的翻滚。),但间隔时间短,逃生过程还没有展开,所以没有对逃生过程带来影响。

·                   停机后,到起火爆炸发生,大约有半个小时的无干扰时间(有人烧伤,但是基本没有发生爆炸,所以没有动摇逃生信心),所以人们得以从容行动,有序逃生。

 

对比最近发生的俄国飞机造成的波兰总统专机坠毁(全部遇难),和伊春空难(42人遇难,54人受伤),韩亚飞机空难是相当幸运的。是美国的飞机好么?当然有科研的贡献(美国三年一度的空中安全会议,就是研究如何减少伤亡,到现在已经第9届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次空难的幸运之处,没有树木的干扰,是减少撞击的关键。坠机事故的伤亡规模,在于碰撞之后的振动规模。美国1986年曾进行一次燃油防雾化实验,让无人驾驶的波音飞机模拟坠机,看燃油添加剂是否能够抑制燃油的液滴雾生成,后者是造成爆炸的主要因素。燃油泄漏是液相,蔓延速度是可以忍受的,燃油雾化之后是气相,火灾蔓延是爆炸性的,这是火场伤亡的关键要素。

另外,俄国飞机燃料的冰点低,所以气化起来更方便,因此爆炸规模大一点。这一次国际航班的燃油是飞经北极的,因此差别应该不明显。

 

 

那么,逃生过程为什么没有发生常见的恐慌?

200598日,一架阿拉伯航空的飞机在离港过程中听说有炸弹,立即放弃起飞,启动应急逃生程序,结果有一位妇女因姿势不当,被摔死。调查表明,炸弹是虚构不存在的。为什么当时的人那么恐慌?因为9天前,巴格达发生群体踩踏,而巴格达群体踩踏发生的原因,是伊拉克各地的人体炸弹袭击达到高潮,所以当时人们的信念(相信有立即发生的危险),是导致逃生过程发生恐慌的关键。

根据恐慌的特征,完全绝望的人不会恐慌,比如在东京大轰炸期间,那些习惯了困境的东京市民,就很少恐慌,因为无处可藏,这是一种绝望下的反应,也是习得性的反应,是经过第一次第二次轰炸之后,学会了从容反应。

根据恐慌的特征,看不到危险的人不会恐慌。这一次飞机上学生多,平均年龄不大,可是看不到危险(因为飞机已经着陆,最大的威胁已经解除),也不知道飞机即将到来的燃油泄漏和爆炸,所以大家属于看不到危险的人群,因此也不会恐慌。

恐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本来是一种外在的乱象,后来逐步形成代表内在心理决策过程的乱,这种恐慌心理是很难形成的,心理学调查主要依赖询问来发现恐慌。可是经历恐慌的人,总是说自己没有恐慌,因为他看到的信息,与旁观者对全局的把握是不同的,而且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经历了恐慌,所以文献当中基本不承认逃生过程有恐慌,这是定义的问题。如果把恐慌恢复到古代的本来定义,慌就是乱,那么这里的逃生过程还是有恐慌的(比如有人忘了自己的行李,找不到眼镜),只不过恐慌程度轻微,还没有对群体安全带来影响,并没有造成人体的危害罢了。

所以,旅客拿行李是很自然的,只要不是刻意拦阻别人,都是可以的,因为当事人感受不到潜在的危险。对于狭小空间的逃生过程来说,防止恐慌发生即达到逃生成功的一半了,这是此次灾难逃生经验的关键之处。

 

为什么没有发生更大的火灾?

飞机解决终点,燃油快要耗尽,所以发生坠机之后,可以燃烧的燃料量比较少,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燃烧的规模判断。关键还是最后的振动小,没有产生很大的燃料雾化云,后者是大规模爆炸的关键,如波兰事故和伊春空难。另外,华航飞机在Okinawa 那霸机场的泄漏,燃料太多,就造成了很大的爆炸。

 

对于飞机来说,最关键的是飞机壳体的阻燃效果,通常是拿着火炬来烧,看壳体能够忍受多久才会被烧穿。这种测量没有什么理论,但就是要通过“烧穿”实验来证明壳体可以在火场坚持一段时间,有助于旅客的逃生。

 

号称最大的双引擎客机,波音777的逃生设计还是比较讲究的,毕竟有40年的经验在那里。对于机舱安全,我们更在意机舱的照明指示,机舱壳体的抗烧研究,油箱的防爆惰化,座椅的阻燃处理等,这些都是机舱安全性的主要话题。今年费城召开的三年一度的FAA机舱安全会议,或许会研究韩亚飞机的逃生教训。

 

看到波音最先进飞机的防灾处理,国内大飞机的设计是最让人头痛的,安全问题说大不大,摔机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毕竟大家都用的是相同的部件,波音能买,我们也能买),关键是出了人命就破坏了名声,人人不敢坐了,市场前景就完蛋了。最近国产新舟飞机在国外屡屡出问题,还是经验不足的缘故。看了波音飞机的防灾经验,让人怎能不担心国产大飞机的前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706494.html

上一篇:《天下粮仓》有谜团 -- 为何大火救不了?
下一篇:流星赶月为灭火 -- 说说高楼灭火导弹技术
收藏 IP: 139.78.66.*| 热度|

9 赵凤光 孙东科 宁笔 李晓明 应行仁 余世锋 zhangcz07 luxiaobing12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0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