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zzywanglix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zzywanglixin

博文

争论继续:编辑可以直接拒稿 PK 编辑不可以直接拒稿

已有 8215 次阅读 2019-11-19 20: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檀成龙:我前几年多次投稿,大部分都不送审,我认为有稿件质量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编辑“以貌取人”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我不在科研单位工作,也不在高校工作,研究没有得到基金的支持,论点还“比较另类”,甚至要用“非常另类”来描述)。

王立新:编辑滥权不在少数,受害者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年轻或者没有名气的学者,被傲慢与偏见“秒杀”之后,无处伸冤,科学的火种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惜、可叹、…

就连我这样一颗脑袋自带干粮的草寇级著名学者,而且是给本学科的期刊投稿,也是受害者。一年前 IEEE TFS 要出一期“深度模糊模型”专刊,我将我的“等级模糊舆情网络”论文投稿。结果专刊的编辑很快给我回复,说我的论文不属于专刊的内容范围,直接拒稿。我马上给 IEEE TFS 主编写信,说明“等级模糊舆情网络”是典型的“深度模糊模型”,希望他介入此事。结果呢?论文重新进入审稿程序,现在再小修一次就应该可以刊出了。

我相信,上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其他绝大部分学者身上,不会有我这样的结果,一篇原创性很高的论文很可能就这样与领域的顶级刊物失之交臂。

周志军:直接拒掉一些存在明显瑕疵的稿件应该也是编委的工作内容吧。不应该把这部分工作也让审稿人来做(审稿人免费审稿,资源不应该被过度使用)。

王立新:1、“明显瑕疵”可以通过修改来解决,不应该直接拒稿。

2、审稿人免费审稿,因为审稿人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论文投稿人。让别人为你免费审稿,所以你也有义务为别人免费审稿。

3、我做编委时,大多数审稿人是投稿论文的作者,少部分是其他相关学者。审稿人也知道,他们的论文很可能被他们正在评审论文的作者审稿,所以他们会认真对待,有理有据公正评价,因为他们希望审稿人也能这样对待他们的论文。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甘政涛:您可以认为编委直接拒稿是对自由科学精神的肆意践踏,但是自由和效率很多时候是需要的折中的。目前的各领域的顶刊基本都会由编辑(或者advisers)直接拒掉80%,如果如您所说让所有稿件进入peer review,势必让审稿周期翻4-5倍(例如一年以上),这是对优秀稿件作者的极大不公平,也会阻碍科学转播的速度和质量。

王立新:1、让投稿作者之间互审,每篇再附加一至两位其他审稿人,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是这样做的。效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很高,因为审稿人觉得自己的论文正在被审稿中,为显示诚意会认真快速审稿。

2、编委的责任是在收到审稿人的评审意见之后,对其进行专业的分析,给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比如,我做编委,收到审稿人意见之后,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来做决定。我会认真研究所有审稿人意见及论文本身,然后用我的专业知识做出判断、给出结论。我经常拒绝一些多数审稿人同意、少数审稿人反对的稿件,这时我会给出详细的理据,绝不会泛泛的拒稿。被拒稿作者会清晰的知道,作为编委的我认真读过论文,而且是在综合其他审稿人意见之后做出的决定。我觉得这样才是对作者的尊重。

3、正是由于编辑直接拒稿的情况十分严重(你的数据是顶刊80%直接拒稿),所以才要特别强调保护作者、保护科学生态的多样性。因为,如我博文中所说:“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科学发展的基石;科学研究百花齐放,这是科学进步的保障”。

4、按照当下的游戏规则,创新性很强或者跨学科的论文很难进入顶刊的审稿程序。加上各种评审压倒性的看重影响因子,使得研究者们不再静下心来深度思考、去完成那些创新性很强或者跨学科的研究,而是热衷于跟踪热门。这对整个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甘政涛1.这是否会导致潜在的学术不端?如果投稿者互相审稿,是否会有倾向小修录取的可能性?

2.编辑本身也可以是(pre-reviewer)审稿人吧?拒绝明显缺陷的稿件也可以是编辑的责任。一个极端例子,空白稿件也送审么?

3.同意“科学面前人人平等”。

4.这个你说的很好。

王立新:1.这正是编委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我在2中所说:“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会认真研究所有审稿人意见及论文本身,然后用我的专业知识做出判断、给出结论。我经常拒绝一些多数审稿人同意、少数审稿人反对的稿件”。

2.按现行的体制安排,编辑当然有权力直接拒稿。正是由于我非常反对这样的体制安排,所以才有我们现在的讨论。我的核心意见是:论文评审应该基于多个人的审稿意见,不能由编辑一个人独断专行。我觉得这样才是“程序公正”。即使对于你所说的极端例子,也应该走程序,让审稿人去“秒杀”空白稿件,对审稿人也不是负担(“一秒钟”就够了)。

3.所以,编辑和作者是平等的科学人,不能由编辑一个人直接拒稿。

4.说得好远远不够,重要的是用行动来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实状况,让我们珍爱的科学事业能够健康发展。

廖建岗:“编委直接拒稿是对论文作者极大的不尊重,更是对自由科学精神的肆意践踏”。 I would in fact go even further: “拒稿 by anybody and through any means/procedure 是对论文作者极大的不尊重,更是对自由科学精神的肆意践踏”。

王立新:哈,Count me in,Comrade!


相关博文

王立新《编委:我可以很讨厌一篇投稿,但我会誓死捍卫这篇投稿被送审的权利》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206511.html 

蔡宁《学术编辑的遗憾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120627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206776.html

上一篇:编委:我可以很讨厌一篇投稿,但我会誓死捍卫这篇投稿被送审的权利
下一篇:教学影响科研吗?---含泪惜别南科大
收藏 IP: 115.171.134.*| 热度|

11 檀成龙 杨正瓴 苏保霞 谭平连 刘山亮 秦四清 朱志敏 甘政涛 张鹰 黄河宁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8]杨正瓴   2019-12-3 19:14
[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敬请您的指教!
感谢!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7]杨正瓴   2019-12-3 19:12
[求证] 噪声有益成因机理分析的国际优先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653.html
  
敬请您的指教!
感谢!
IP: 165.124.85.*   回复 | 赞 +1 [6]甘政涛   2019-11-21 07:21
其实Nature和Science的编委并不会自己决定是否拒稿,而是会询问一定数量的advisors(由该领域的教授或者研究员组成),根据advisors的反馈和评分决定是否进入peer review,而advisors并不go through所有的文章细节,而是在假设技术层面正确的情况下,评估论文对本学科甚至更广泛学科的贡献或者潜在促进作用。一般advisors会在一到两周内反馈意见。
这是否是你比较赞成的程序正义?
回复  从三个方面讲吧,第2、3个方面更加重要:

1、是的,这符合我说的“程序公正”。arXiv也是这样做的。我反对的是蔡编委那样一个人审稿、一个人拒稿。

2、但是,我觉得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程序公正”是无奈之举,绝不是科学发展的理想程序。问题出在主流科学界(尤其是中国科学界)完全忽略《旧金山宣言》的严正呼吁,以期刊的影响因子(而不是论文本身)来决定论文的质量,这是问题的根源。

3、所以,我们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个“公正的程序”,而是要不断地重申与大力宣传《旧金山宣言》的强烈呼吁。这样,才有可能让研究者们重新回到深度思考的科研正道,不再跟踪热门。
《旧金山宣言》万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166646.html
2019-11-21 18:3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1 | 回复
回复  《旧金山宣言》一出生就直接被拉到墓地给埋了。墓碑上刻着:伟大的《旧金山宣言》永垂不朽!傍边还刻着一首打油诗:

《旧金山宣言》你真坏
挡我出名挡我发财
影响因子我操控
期刊运作由我来

《旧金山宣言》你真坏
粉身碎骨你活该
立碑于此警示后人
谁敢学你就请到这儿来
2019-11-21 18:48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119.189.4.*   回复 | 赞 +1 [5]刘山亮   2019-11-20 16:48
赞同博主观点.
IP: 119.119.86.*   回复 | 赞 +1 [4]王永忠   2019-11-20 15:06
在一般情况下,编辑不应该就直接拒稿。稿子能否发表,主要应该取决于审稿专家的意见。修改意见也应该由专家给出,编辑只是提出格式方面的修改意见。
IP: 202.105.183.*   回复 | 赞 +1 [3]檀成龙   2019-11-20 08:43
对甘政涛评论的看法:
直接拒稿只能减少顶刊的审稿工作量,不能减少全球总的审稿工作量,理由如下:对顶刊来说,直接拒80%的稿件不送审,确实减少了很多很多的审稿工作量,但这部分被拒稿件99.99%会改投它刊,对整个地球系统来说,审稿工作量没有任何减少,只是把顶刊的审稿工作量分摊变成了其它刊物的审稿工作量而已。
对整个地球审稿系统来说,顶刊直接拒稿这种做法,还额外增加了编辑直接拒稿投入的工作量(编辑直接拒稿总要花一定时间吧,直接拒稿花半个小时总要吧,在10分钟内就拒稿不送审是不是太不严肃了?!)。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2]杨正瓴   2019-11-19 22:51
所以,人类已经进入“自我毁灭”的状态!
回复  请教一下你这个查资料的神人:生物物种有哪些“自我毁灭”的成功案例?我们人类从中能学到哪些东西?
2019-11-19 23:1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哈,我想到一个自我毁灭的“物种” --- 癌细胞!
2019-11-20 09:46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人类的本质,就是一个毁灭人类之外生物、甚至是毁灭自我的物种。”
  
《读《三体Ⅰ》| 一个自我毁灭的物种》
https://www.cnblogs.com/lovesong/archive/2019/05/24/10920727.html
2019-11-20 19:463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人类现在也到了这个“年龄段”,应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也是会灭绝的。
因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唤醒“地球成人”,让他们承担起应有的权利和责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07111.html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11月22日)
2019-11-23 19:194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2 +1 [1]杨正瓴   2019-11-19 22:51
“按照当下的游戏规则,创新性很强或者跨学科的论文很难进入顶刊的审稿程序。加上各种评审压倒性的看重影响因子,使得研究者们不再静下心来深度思考、去完成那些创新性很强或者跨学科的研究,而是热衷于跟踪热门。这对整个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回复  《旧金山宣言》的签署者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了。只可惜《旧金山宣言》一出生就直接被拉到墓地给埋了
2019-11-21 19:1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这就是【人类已经进入“自我毁灭”的状态!】的证据之一!
2019-11-21 19:35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8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3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