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秀MM给大家出了个写海南文昌石头的题目,我先前也没有在意。后来看湘明兄早早出来交卷,李泳、柏舟世宇、雷栗几位也纷纷交了卷子,今儿个连一向不大露脸的绥阳也作好了。环顾场内似乎就剩下我一个人在磨蹭,搞得自己也不好意思,估计监考的玉秀妹妹大概有点不耐烦了。罢罢罢,俺也不管好坏交上就是。原本想随着李泳写《望海潮》的,感觉这词牌比较吻合,但见得诸位都写《念奴娇》,而且都学苏东坡用韵,俺也只好随大溜咯。写是写好了,不过对老师出题却有点意见。这意见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都不知道那个石头啥啥的,便要俺们去写。这么硬写怎么能写好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么写不是无中生有,就是无病呻吟。毛主席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按照老人家的指示,俺的结论就是:要想写得好,必须得身临其境。
俺交卷晚多做点事情以补不足,剩下点时间就点评一下各位大作:
先说湘明之作。湘君之词一向豪阔,这首《念奴娇》写的也如天风海雨,奇石横空。刘克庄谓稼轩词“大声镗嗒,小声铿镯”,观湘君之词,亦有此感觉。然往往太过用力,落笔之际每每重岩叠错,少了一些缝隙让人觉得密不透风。
再说柏舟之作。柏兄向有子美之心,常常会在其作品中看到一些家国之思,这首《念奴娇》也是借海南石头寄寓南海国事,前后开合颇有章法。诸作之中,柏词应为翘楚。惜由石到人感叹之间略显苍白了一些,少了往日的深沉。
续说李泳之词。李泳自许追慕易安其作却常有小晏淮海意味,这首《望海潮》也是这样的,钟炳先生说他“感物造端,薀藉绵邈,情思无限。”他把自己内心细微的感触投射到想象中的石头,只是写法上有点令人如“雾中看花,终隔一层”。
四说雷栗之作。雷栗写词不像红妆女儿倒像是个须眉丈夫,喜欢刚性的表达,如古人所谓“硬语盘空”。这首词气势浩阔,想象高远而又奇异。然而也正是这种奇异会影响词的意脉,偶有像南宋后期辛派词人刘过、刘克庄辈失之于粗豪。
五说绥阳之作。绥阳词作很注重词意的提炼,最近一个时期又趋于自然的感悟,这首词即是以石参悟,此石非彼石,似石而非石。这首词与其说是写文昌石头,还不如说是写参禅悟道。所以词的意思有点隐晦,也是不容易让人明白。
《念奴娇》
海天寥廓,更东风、吹尽沧桑万物。
潮落沙痕流泪雨,徒有巉岩乱壁。
断楫摧樯,鱼龙潜跃,遗恨何曾雪。
洪波浪涌,葬埋多少豪杰?
寂寞江海蜉蝣,譬如朝露,弹指生华发。
说到英雄无限事,石破天惊云灭。
远影漂泊,往而不返,又有征帆发。
凭栏长叹,乱石空对明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9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