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暑假是8月才开始的。而且领导说,没有暑假,是轮休。我晕。除了大清早醒来,趁上班前两个多小时可以手机上写点诗词外,其他时间基本上被办公室绑架了。竟然一个月疏理文字,好在手机于我如日志。一个月的日志太多,且容分批记录。这几天开始写东南佛国文字,正写到得心应手处,每天2000到3000字的一篇。夏日蝉鸣,时有禅悟。从一个月前录入。
[好一个眉妩婉约点绛唇]2017.07.04.
日前友人相约选调填词,先是说起用《点绛唇》,有云此调恐太婉约。我却是不喜小令,只因学词之初,受柳永影响太多,惟小令不合白描铺叙之手法。“点绛唇”词牌来历,原本自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其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之句。所以自五代冯延巳以下,苏轼李清照姜夔许多名家用此调,都写的缠绵悱恻。宋人似乎也有借以写军中升帐,但其本意却是婉约的,在五代花间派词人那里,更适合写绮艳风格。后来也曾提出用《眉妩》词牌,写花总要娇媚一些。这个词牌姜白石写过,言打趣朋友眠花宿柳,不料却引人家夫妻间一些误会。现在看来还是最后选《芰荷香》适合。不过前面两个词牌都没有填过,改日一定试手,如冯延巳李清照姜白石那样,也写得婉约一些。且看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常见小令却是第一次试手]2017.07.05.
夜雨灯影迷濛。西城归来,一把小伞,本欲雨中行,犹豫片刻还是跳上了公车。若有所思,想到日前说起要填小令《点绛唇》,便这么写:
《点绛唇》(夜雨归人)
一点清愁,西城灯影人归去。
正当风雨。今夜如何许。
缭乱心思,都是关情处。
谁与诉?几多辛苦,无奈浮名误。
[节令小暑,高树蝉鸣]2017.07.06.
梅雨过去了,今日小暑。雨一停就听到那棵高大的樱花树上,一片嘹亮的蝉声。真正的夏季来了。昨夜有小令《点绛唇》,今日再填一个:
《点绛唇》(蝉)
高树蝉鸣,黄梅无奈随风去。
布谷残雨。谁将闲情许。
小暑来时,炎夏如何处。
且漫诉。一怀清苦,露重声如故。
[七月七日随便说说]2017.07.07.
如果是农历的话那就有说法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低语时。司马迁写历史和白居易写诗歌一样,经常会想当然人家二人私语。既是私语,又何人可见谁曾听闻?不过今天是公历,是小暑日,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拉仇恨的日子。今天我主持的基地开学术委员会,习惯做实事的人,写不出冠冕堂皇的爱国诗。恰见有老同学一早写小诗,随步一韵。
缥缈浮云天色净,芙蓉碧水荡莲舟。
晨曦照影蝉鸣远,但寄幽怀不许愁。
[院里种了蔬菜书如美芹]2017.07.08.
母亲在小院里种的菜,不大的一片架子下,竟有黄瓜丝瓜南瓜,还有长豇豆四季豆。宅子原本是10年前为老来赋闲所准备的,依山临溪,清流东南环绕而过,向北而去。令人欣然有东篱采菊,悠然见山之思。想到一早曾思及往事,年轻时曾轻抛藏书。其中有方立天的《佛教哲学》,还有罗宗强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都堪称当代一流学术著作。前者是30年前平生第一本佛学书,后者是向当年编辑此书的潘建国先生所讨。此君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来据说也很发达。白天做一份写作提纲,然后网上重新买回这些著作。晚上想就此事写首诗,竟然没有灵感写不出来。真是年少意气狂,但为浮云蔽华章。不觉而今鬓发苍,漫说书中自有颜如玉金屋黄。
[那么多功名竟不如画眉]2017.07.09.
起先说过要填首《眉妩》词,这个词牌来自西汉张敞画眉的故事。我最初知道这个典故,是少年时读唐诗中有“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句子。想张敞一生为官,曾为京兆尹(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素来正直颇有清名。能力很强,却是个性情中人,所以屈居下僚。张敞画眉儿女情,当时京城流传,被告到皇帝那里 。汉宣帝当朝责问,张敞回答道:臣闻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那意思是说,皇上只须问我国家大事做好没,这种儿女之情你管他干嘛?汉宣帝虽爱张敞之才,但终其一生因性情率真也没有得到多少重用。读这段历史突然有所联想,张敞即便是做了宰相,估计那画眉的历史风韵,也要盖过治理国家功绩。随想司马琴台文君沽酒,阮籍醉卧美人膝,又长做青白眼。原来性情之舒更重于功名之事。因以做《眉妩》之词。此调古人所用甚少,姜白石王沂孙虽曾填,但都不能是算上乘之作。今且步白石原韵,格式则如王碧山。
《眉妩》(次韵姜夔)
想从来书史,卷帙陈编,谁为白青眼。
便道风流事,还沽酒、文君轻巧如燕。
柳腰款款。问画眉、君且何感。
是闺阁、缱绻知多少,玉帘隔窗暖。
千古风流云散。往事吹如梦,残片星翰。
纵使功名在,烟尘断、斜阳空系帆缆。
落红万点。写意时、天际悠远。
应携手添香,清韵在、偶然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