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获诺奖难,中国人获诺奖更难! 精选

已有 5192 次阅读 2012-10-6 22:06 |个人分类:生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人, 诺奖

 
中国人天资聪颖,绝对不比外国人笨!中国人也不乏诺奖获得者,至今已有李政道、杨振宁等多人获奖,但他们都不是中国本土“新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顶尖科学人才。因此,我这个话题的成立必须有两个前提:在中国受应试教育的中国人;在中国现行体制与环境下开展科学研究的中国人!并且把我所涉及的诺奖范围严格限制在自然科学领域内。
中国的应试教育让中国人难以获奖
中国人从小就被驯化成“听话”的人,听父母的话,听长辈们的话,听老师的话,更要听党的话!从进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不停地记笔记、做作业、背书、考试,不敢越雷池半步,创造性思维被完全埋没!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在一个有中外学生听课的教室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但他们考试却总是拿A;外国学生笔试成绩不如中国人好,但他们在课堂上很活跃,肯动脑筋,常常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美国人想方设法把电脑变成人脑,可是中国人却把人脑变成电脑!为什么美国的中小学生并没有经受过像中国学生这么多的统考、统测,但世界高科技的前沿阵地却大部分掌握在他们手中?!为什么旧中国的“旧教育体制”没有象现在这样“整人”反而却出了几位诺奖获得者?!
中国的政府部门常常用升学率考评教育主管单位,教育主管单位也只能用升学率考评学校,学校更不得不用升学率考评教师!因此,教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待遇、岗位,当然就非得死盯住学生的考试分数了。于是,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差不多没了!各种形式的“以考迎考”,形形色色的“周考月测”让教师教怕了,学生学怕了!学生的天性与灵性受到无情摧残,中国的整体创新能力遭到“重创”[1]
诺奖获得者都是科学原创的“领跑者”,他们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取得了别人不敢想更不敢干的科学突破,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在研究中唯命是从、人云亦云,在学习上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呢?要想强国,先从教育入手!要想获诺奖,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人难以获奖
中国文化中并不缺少诚信精神,但中国的诚信注重个人的人格,表现在对人的要求上,偏重于人的内在修养和个人完善;西方则比较注重行为和过程,主要是一种契约行为。就中西方的诚信机制发展的时期和阶段来看,西方社会的诚信机制已经相当的完善,而中国的诚信机制仍然处在一种道德的制约和个人的自觉层次,即道德的“远调控”层面上,面临着制度保障的问题[2]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中国人从小就缺乏“诚信教育”这一环,我们上学时就没有上过这方面的课,“孔孟之道”是受到批判的,而且中国人好“讲面子”,喜欢为了情面、气氛而顾全大局进行“善意的撒谎”。在中国人群中,“撒谎”并非“耻辱”的同义词,更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因此,如今中国造假之风盛行的根子可能要从文化和教育方面找原因。
一个在造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不能抵挡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极大诱惑,也不能忍受长期艰苦的科研工作带来的枯燥、乏味、孤独、寂寞!每个中国学者应该明白,思维上的“独创”、学术上的“纯洁”、研究中的“诚实”是能否获得诺奖的起码要求!
中国的政治体制让中国人难以获奖
中国学者的官本位思想严重,都是中国大学行政化惹的祸!因为有了官位,就有了资源优势,评职称、当博导、拿项目都“一顺百顺”。深圳某大学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做官的利益到底有多大?同教授相比差距几何?对此,教授们自有他们的拿捏和盘算:没有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的权力总是油水多多,官员坐公家豪车,享公家酒饭,自不在话下!然而,当了官的教授恐怕已无分身之力再去投身艰苦的学术创造了,真是“发学者乌纱帽一顶,害学术创造力终身”啊!在权力崇拜的冲击下,诺大的中国似乎没有多少空地能够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说教被当今这个崇尚权力的社会发扬光大到极致!
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好坏我不敢多说,但西方所谓“民主国家”的诺奖提名者与评选人,有那个不是蔑视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的?如果他们把诺奖颁给中国人,岂不是表明他们赞同我们的政治制度?也代表他们欣赏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科学治国卓有成效?
中国的科研体制让中国人难以获奖
施一公和饶毅联合撰文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利益原则不但是科研基金分配原则,也是所有学者的行为准则[3]!就凭个别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推行学术自治、教授治院、学术资源配置不受行政干预就能解决原本有缺陷的科研体制问题吗?学者们天天拉关系、跑项目、争经费,浮躁、比阔之风不止,浮夸、肤浅之人当道!这样也能做出世界顶尖的创新性成果吗?
如果说中国人诚信教育缺乏是“科研骗子”滋生的温床,那么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更容易被科研造假者钻空子!相反,国外的科研评价很严格,有时可以用残酷来形容。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学时就听说我所在的生物工程研究所每五年考评一次,由国际知名科学家担任评委,对每个group的研究工作进行定量评价,由此决定group leader的去留。我就亲眼见过农林学院的一位教授携全组人员“搬家滚蛋走人”!试问中国的科研机构有这样的精英筛选制度吗?据说中科院曾有个别单位搞过类似的国际评估,但评估结果颇受诟病,被人斥为公开作秀!
另一方面,在学术成果的评价上,并不是说SCI有多好,而是中国人在上面发表论文至少经过了一次诚信的考验!君不知现在有多少人拿着国家的钱不干正事?研究结题、成果验收有几个不是走过场?“海龟”在国外也算严谨的学者,但是回到中国这个“大染缸”,他们也很难做到“去污泥而不染”!
获诺贝尔奖难,中国人获奖更难!
 
[1] 费孝林:解决中国“应试教育”难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育教学实践,2007,http://www.jyjxsj.com/news_show.asp?id=222
[2] 张怀承:论中国传统道德的诚信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道德与文明,2007,第二期
[3] 熊丙奇:科研体制之弊,不缺炮轰缺行动. 经济学家论坛: http://bbs.jjxj.org/viewthread.php?tid=120840&fromuid=0


2012年诺贝尔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619891.html

上一篇:塞拉利尼何许人也?
下一篇:吐血翻译EFSA官方声明(全译本)
收藏 IP: 14.215.72.*| 热度|

9 戴德昌 安海龙 王枫 张骅 曹裕波 张云 李宇斌 秦逸人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1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