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今天新学期第一次上课(科学史)。
讲华罗庚先生及其弟子(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57522&do=blog&id=917430)
心底有个声音对我说:恩师,您在天堂好吗?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难忘一座城市,是因为那个城里有你想念的的人。我最难以释怀的城市是扬州,而那个念及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恩师,姓姜讳涌明。晚年任江苏农学院(扬州)教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几年,却仿佛时常听到他的教诲。
当年(1992年底),我因为分配前景的惶恐不安,遂决定考研。一番辛苦复习,不负有心人,入了先生门下。三年的学习,受益终身。不仅在学业上,同年,有一女生来自河南师范大学,姓李,三年毕业后,一起到南京工作,1996年底成家。于今每每想起,总想写几句,以此表达对先生的思念,却不知从何写起,常常辍笔。
治学严谨,身教重于言教
先生每次给研究生上课,必定提前几天好好备课,不论课程上过几次,并且经常修改,更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几本研究生教材。这对于年事偏高,身体不好的他,已属拼尽全力。
先生对自己的研究生要求很严,并力主研究生必须走上讲台,不仅仅会在实验室做实验。至今记得自己给本科生上的一节课,整整准备了半个月,先生听了几次,直到认为基本可以,才上讲台。故我们虽毕业于一般院校,却从先生那里学到自信,从容。
先生早年毕业于复旦,工作分配到吉林大学。听先生提到,很早就承担科研及教学的重任。然,先生和师母为江苏南通人,久居东北,虽多年,晚年仍然不能适应。故后来回家乡-江苏农学院。先生的回归,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关心弟子,嘘寒问暖
先生的研究生有出国,常常提前他们,并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几个学生留校任教,总是想办法关心他们,甚至主动做红娘。每到节日,必定请所有弟子到先生家里吃饭,先生身体不好,但每次必定喝几杯红酒。让我们有家的感觉。而师母总是能准时做出可口的一席菜,犹记得普通的香菇和青菜,经师母之手,简直是难得的好吃。
后来先生因年事已高,退休在家。学校仍然让他招收学生,也有很多学生慕名报考。凡以先生名义招进来的,他必定安排好。虽不能自己亲自教学生,总惦记老师好实验室,请老朋友悉心照顾自己的弟子。先生仍然不忘时时关心实验进展,乃至毕业帮忙介绍相关工作。
先生经常挂念已经毕业的弟子,对我们工作、学习中的一点进步,都高兴不已。当年我告诉他,考上上了博士,他开心得不得了。
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先生早年患肝炎,身体一直不好。师母没有工作,先生经常提起自己百年之后,无法释怀的是师母。其实先生用行动在尽量延长自己的生命,每天五点左右起来锻炼,从不间断,生活很有规律。
先生退休后,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家中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书橱中满满的书,先生生活简单,家中没有多好的家具,却自得其乐。工作后的某一年,回去探望先生。先生拿出一本小册子,写了自己经历的人生,最后是近几年所有学生的发展,竟然写到我们最近一年的情况,如在南医大的弟子快出教材了,我博士毕业等等。先生对弟子的殷切希望,跃然纸上。
先生于那个夏天故去。先生膝下无子,仅一女,我们一直称为师姐。在先生遗像前磕了三个响头,泪如雨下,一直将先生视为父辈。 凡在国内知道消息的弟子,不论远近,皆前往家中痛悼。也成就了唯一一张比较全的弟子们的合影,独缺先生。在国外的师兄/老师亦打来电话。
先生泉下有知,当无憾。
只言片语不能表达对恩师-姜涌明教授, 感激,怀念之情。谨记!
先生,您在那里还好吧!
注:本文写于2009年5月(有改动),正是科研路上苦苦寻找自己位置的时候。希望此时先生在,至少有师长指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却可以与先生一吐心扉。然此时,已不可能。苏农生活了七年,而真正改变我的是这三年。毕业多年,去了很多地方,最难忘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至于我,有另一番滋味,似乎先生总在。写到这,心底感觉风沙好大...
后记:先生的弟子们(我熟悉的。不全)
隋老师,传说中的大师兄,未曾谋面,久居美国。
史老师(后右1),长子美国上大学,女儿小学。他们曾经回国,相聚扬州,当时我们在南京。
赵老师(后右1), 美国获Ph.D,现某大制药公司,有一聪明儿子,未见过。
姜师弟(前左2), 在美国获Ph.D,现居得州,访学期间见过面。有一子。
王师弟(前左1), Ph.D 江苏高校教授。
李博士(前左3)(女),南京大学Ph.D。上海。本人前右1
王师妹, Ph.D, 南京高校。
陈师妹(前右2), 扬州高校
胡老师(后左1), 扬州(N年前,江南大学的一次会议巧遇)
肖老师(前右3), 扬州(可能)
恩师后排左四
1996年6月26日,硕士论文答辩结束留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