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专家怎么想呢?真想知道

已有 2731 次阅读 2024-1-16 13:57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杭州M先生对良渚文化使用夏尺15.8 cm有些疑问,因而全面核实了过去的工作。尺长测算没有错误,贴出多篇博文展示更多、更坚实的证据,且在年代和地域略有拓展;发现的笔误和错漏在相应博文的评论栏中贴出勘误。其间注意到何努先生(笔名何驽) 2005年提出陶寺尺长25 cm,其后尽力阅读了相关文献,确认其说不能成立。何驽先生似乎也没有注意到我在20214月所说陶寺使用华尺18.5 cm(原名先周尺欠妥)

 “专家卓见需核实证据:以陶寺圭尺为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7125.html 

器物制作时使用了尺件,判断尺长还是容易的。看了“尺八锅都不知道?”,测量几件青铜圆鼎的口内径,确定商尺19.7 cm和周尺21.5 cm 没有难度。知道尺度之后,以古尺测量古物,就能理解古人的设计思路。

汉尺23.1 cm 几乎没有疑问,专家怎么没有用来测算呢?为此将博文“长度、尺度与尺寸以及规制 ”的第二节送《考古学报》,线条图和原始数据的截图附在文后供审稿人核实。不知道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是否会看到拙稿。曾给考古学会写过信,以多种方式投送;因没有收到回复而贴在博客。

屏幕截图 2024-01-16 123527.png

屏幕截图 2024-01-17 073608.png

墓穴长、宽、高 10.88.09.0尺;

椁室轮廓 9.67.03.9尺;边箱和棺室的内空 9.01.93.33尺;

木棺外形 8.52.52.5尺;内空8.02.02.0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铜钺有着精确的尺寸设计(A4 页面,图上尺寸线长度精确地等同于标注值),关键点A 黄金分割对称轴,展示了先民的数理知识和美学直觉,不值得学界注意吗?且不说依据简单的算术计算即可确定先秦尺长,西华18.5 cm、南夏15.8 cm、东夷17.6 cm、北商19.7 cm以及两周21.5 cm。这些工作难道真要由国外汉学家来确认?我不知道。

容我直言,倘若日本国或高丽国的汉学家做出了这些工作,那就不仅仅是中国考古界的难堪!制度的本意就是“国家确定尺长”呢

E04F94EB-01CD-4EF2-80C2-BD93961BBA06.jpeg

武汉盘龙城铜钺的几何设计 2021-02-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71060.html

下表中秦汉尺23.1 cm、明清尺32.0 cm以及今市尺33.3 cm 可信,其余似不够准确,如三国和两晋皆24.2 cm 有些粗疏。曹魏尺长24.0 cm (或稍大,但肯定小于24.1 cm),蜀汉23.1 cm,孙吴24.8 cm,晋 24.6 cm。作为制度的尺长是精确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8175.html

上一篇:长度、尺度与尺寸以及规制
下一篇:尺度不同的器物或来自域外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33 杨卫东 郑永军 张学文 王涛 刘进平 宁利中 杨学祥 杨正瓴 周少祥 周忠浩 高宏 农绍庄 檀成龙 代恒伟 张晓良 孔玲 段含明 王成玉 武夷山 罗帆 孙颉 张忆文 李学宽 周健 汪运山 王从彦 崔锦华 杜占池 史永文 朱晓刚 葛及 李毅伟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