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从图书馆借到201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刘庆柱先生文集《从考古走进历史:寻国人之根,固国家之本》,读了其2004年文章“遵守学术规范,促进考古学发展”(P20-34)以及文[0]和相关文献,略写几句以为备忘。
[0] 刘庆柱. 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原文物,2010,(4): 8-12+55; 文集 273-282 页
1 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安阳西高穴M2 为曹操高陵,引起学界和社会热切关注。2010年6月9日,“曹操高陵”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6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中国记忆”栏目现场直播考古发掘,其间恰巧出土“常所用长犀盾”圭形石牌残件。学界对此有种种议论,但也有持赞同态度,如李凭先生(鉴定曹操高陵的各项证据. 史学月刊, 2012,(11):5-13+49 截图如下)。
《曹操墓真相》出版于 2010年5月[1],发掘简报[2]见刊于2010年8月,考古报告[3]则是2016 年出版。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曹操墓真相. 科学出版社,2010.5
[2] 潘伟斌,朱树奎. 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 考古, 2010,(8): 35-45+115+106-107
[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曹操高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0
2 基于发掘简报[2] 徐光冀先生2011年著文[4]:“我个人认为西高穴2号墓的年代应为东汉晚期至曹魏时期,将其认定为曹操墓尚不具备唯一性,还不能定论。因此建议还是按照考古学的惯例,将其称为‘河南安阳市西高穴2号汉魏墓’为宜”,附录“发掘期间三次到现场的过程“。论文集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网上可见潘伟斌先生2013-02-07 “回复徐光冀先生关于曹操墓的几点意见”,自称晚辈而出语稍欠平和。这只是我的感觉,未必准确。徐先生2013-02-20在《中华读书报》重申:“曹操墓”仍不宜定论[5]。两篇文章均收入2018年的自选文集[6],话语节制而有力度。
[4] 徐光冀. “曹操高陵”的几个问题一一《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读后. 见:2011年中国考古学第十四次年会,文物出版社, 2012.10. PP395-402
[5] 徐光冀. “曹操墓”仍不宜定论. 中华读书报, 2013.02.20. 第5 版
[6] 徐光冀. 废墟上的足迹:徐光冀考古与文物保护文集. 科学出版社,2018. 344-357
3 现在能够看到的材料颇为丰盛,但“曹操墓真相“似乎仍难以明了:简单的数字都有多种说法,如潘伟斌先生见到追缴文物圭形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的年代。此外,石圭一件,宽7.4、长28.9 厘米[1],宽7.4、长28.8 厘米[2],宽7.2、长28.8 厘米[3],且算是测量误差。
简报称六边形石牌(55件)“大小尺寸相同”,但文[1~3]数据:长8.3/8.5/8.4 cm,底宽4.75/4.2/4.8 cm,厚0.7/0.5/0.8 cm,这不能归于测量误差吧。
简报[2]和报告[3]多处称墓室主体用砖长48、宽24、厚12 cm,另有楔形砖、小砖等,如墓门券顶用砖长48、宽24、厚9-12 cm (报告 P91),但数据精度不明。不过,《曹操墓真相》说砖长50、宽25、厚12.5 cm (P38,65),似乎可认为数据精确到 5 mm,即可能有±2.5 mm 之内的偏差。但果真是如此吗?
西高穴墓适用尺长24.0 cm 完全没有疑问呢。如依报告[3] 数据,石圭长28.8、底宽7.2、长边 22.8 cm 就是一尺二寸、三寸和九寸半整;六边形石牌长8.4、底宽4.8、长边7.2 cm,就是三寸半、二寸、三寸整,等等。巧合是不容易的。
报告[3] 测算两段骨尺残件尺长22 cm 肯定有误,而骨刀尺残件可见 三寸却未测算;专家竟据此计算石圭长28.8厘米为1.31 寸 、大于王侯所用长一尺二寸,“ 应该是传说中规格最高、皇帝专用的玄圭”,可专家知道皇帝玉圭长一尺四寸。下列博文给出具体说明和图片。
精美的玉石器物有尺寸设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9489.html
4 上面两段话(P30)真是难以理解,一个又一个的“小白点”,想来不能掘开墓道。墓深就算是书[1]所说13米(P35) 而不是报告[3] 所说12 米(P70, 99) 即五十尺,坡角正弦值为13/39.5 略小于1/3;30度 即π/6 的正弦为1/2,不用计算器也能知道坡角略小于20度,怎么会是45度呢。从事田野考古的权威专家可能忘了初中数学,但45度的土坡或可勉强步行向上,步行向下是不容易的——如果有一位专家能面朝前方向下行走十米、用时十分钟之内,我愿意认输而奉上一千元。
徐光冀先生说[4,5],“2009年11月19日我们到该墓参观时,曾问过领队:这座墓是一次下葬,还是有二次下葬。他说不清楚。其实做田野考古的都知道,从墓道发掘的剖面即可确定,我们到时墓道的填土已经发掘完毕。这也是田野工作的疏漏”。
2010年5月出版的《曹操墓真相》确实没有说明西高穴M2 墓道是否有二次打开的痕迹(PP161-162),或许已经知道“疏忽”而做了辩解(截图如下)。
从2016年出版的报告[3] 知道:2011年5月3日一号墓发掘结束,没有卞夫人,仅有铁刀、铁棒和方形陶片各一件,后者四边3.9、3.98、4.5、4.4 厘米,厚1.6 厘米(p254);不过,2011年3月15日启动对墓地二期发掘工作,要解决“(1) M2有没有二次葬的问题” 等等 (P51)。当然发现了二次葬的证据(P54) ——在获得“十大考古发现”的一年之后。不过,西高穴M2 的二次葬痕迹并不能“唯一指向”入葬者为卞氏。
顺便说一句,安阳西高穴M2、洛阳西朱村M1、汉献帝禅陵,墓深都是五十尺(12 米)。就墓道而言,西高穴M2 长39.5、上口宽9.8 米,洛阳曹休墓长35、上口最宽 9.7米而墓深10.5 米,两者平均坡角 皆约17.5 度。西高穴M2上方有沉积地层厚 3 米,曹休墓深10.5 米但上方没有沉积地层而或有剥蚀,原始墓深及墓道长度和宽度或许与西高穴M2 相当。
5 网上见到今年新出的 “唐际根. 此处葬曹操. 中信出版集团,2023” 大量截图,还是 “石圭宽7.4 厘米,长28.9 厘米”(P67) ,以及"青砖长0.5 米,宽0.25 米"(P43),与2010年的《曹操墓真相》 相同,似乎没有注意到最终考古报告[3] 对数字的修订。因有评论说该书 “没有新意 ”而不准备购买;若图书馆将来有,当然会借来读一遍,看看“坡度大概45度” 是否还在。
读了相关报告和论文,不解之处很多。如报告没有给出圭形石牌线图,没有介绍铜链、铜环的尺寸及与石牌的连接;残件M2:86的 圆孔完整而没有铜链,真需要给出解释呢。
我又仔细读了一遍徐光冀先生的文章和潘伟斌先生的答辩,颇有些感慨;觉得安阳西高穴M2 为曹操墓的可能性仍是存在,但可能性真是很低;而西高穴M2 适用魏尺24.0 cm 并非汉尺23.1 cm,在没有证据表明汉朝更改尺度之前,似乎不宜将其称为曹操高陵。
最后列出相关博文而结束这个话题。
考古学内部的行规(?) 怎能说是陋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5987.html
三国该有三个尺长呢(中):曹魏尺度24.0~24.1 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3994.html
西高穴大墓的骨尺和骨刀尺乃魏尺24.0 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4213.html
西高穴大墓适用魏尺24.0 cm (附录:石牌尺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9694.html
地下筑墓与平地建房不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5455.html
曹操大墓及身高1.56 米之真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4878.html
“业内人士说外行话” 也是难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0140.html
敢于直言的“考古界良心”走了 2011/08/18 信息来源:东方早报
https://news.pku.edu.cn/bdrw/137-201291.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