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三国该有三个尺长呢(中):曹魏尺度24.0~24.1 cm

已有 2522 次阅读 2023-9-27 11:39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0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对尺长的结论性意见(请参见博文扫描的表格),三国(220-265)与晋(265-420)的尺长同为24.2 cm[0]”不能成立。已说东吴的尺度24.8 cm,再说曹魏尺度24.0 ~24.1 cm 

1  前篇博文说安阳西高穴墓葬[1]适用尺长24.0 cm( 24.1 cm)。两道墓门宽八尺3 cm 七尺,门槽宽一尺,封门墙厚六尺1 cm;甬道长12 3 cm,宽七尺;前室长、宽十六尺1 cm3 cm南侧室长十五尺宽十尺;后室长、宽十六尺2 cm1 cm后室与两个侧室相连的甬道长四尺1 cm侧室皆长十五尺、宽八尺整和2 cm等等前室的北侧室长1.83、2.79米,即七尺五寸和十一尺五寸3 cm 不是整尺,但长宽之差四尺整

[0] 丘光明,丘隆,杨平.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科学出版社,2001 (2020年印刷) .

[1] 潘伟斌,朱树奎. 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 考古, 2010,(8): 35-45+106-107

[2] 刘玉新. 山东省东阿县曹植墓的发掘. 华夏考古, 1999,(1):7-17

[3] 严辉,史家珍,王咸秋. 洛阳孟津大汉冢曹魏贵族墓. 文物, 2011,(9):32-47+1 

再略述两座曹魏墓葬适用尺长24.0 cm需要特别说明的,砖室墓在被盗后可能引起结构破坏,墓壁也会发生位移,故而部分考古测量长度不能满足尺度。

曹植(192-232) 墓[2]的前室呈方形,大跨度横券顶,边长4.35米十八尺过3 cm,高4.80米二十尺;前门道深1.45、宽1.32米,即六尺过1 cm、五尺五寸;后门道深1.20、宽1.65米,即五尺、七尺欠3 cm。后室较小,且券顶坍塌。

曹休(?-228)墓体量巨大,墓圹东西全长50.6、南北宽21.1、深10.5[3],与安阳西高穴“曹操墓相当,只是墓室破损严重(下图,从南向北拍摄)。墙厚之外简报数据都圆整到5 cm,但可以判断适用尺长24.0 cm,如耳室2.4米十尺、宽1.45米六尺1 cm、高1.9八尺2 cm照片上方北侧室长、宽3.6 米十五尺;下方南双侧室长3.6 米十五尺,宽1.65米七尺欠3 cm,中间隔墙厚0.85 米三尺五寸过1 cm;前室残存砖壁厚0.96 米四尺,其余墙厚0.48二尺。

墓室与墓圹之间有空隙,如后室南壁与墓圹之间空隙 4.05 米十七尺欠3 cm、宽0.85 米三尺五寸过1 cm ,南侧室东部空隙长4.2、宽1.8米,即十七尺五寸和七尺五寸。简报[3]称,这表明墓室建筑对最初设计有所调整。

屏幕截图 2023-09-27 095230.png

西南侧室有棺椁板灰痕,长2.15、宽0.95米,即九尺和四尺皆欠1 cm方形印,篆书白文“曹休”,边长2.4、高1.8厘米,即一寸和3/4 寸;从照片判断印面高1/4 寸而纽高半寸。

屏幕截图 2023-09-27 110613.png

2    发掘简报判断偃师杏园村两墓为魏晋时期[4],而张鸿亮先生判断M6 为东汉桓帝至灵帝时期[5]。不过,两墓皆适用汉尺23.1 cm而形制类于魏晋,想来都是东汉晚期乃至末期。这或许意味着,尺长改制在曹魏代汉之后,尽管尚没有直接证据。

[4] 赵芝荃,徐殿魁.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魏晋墓. 考古,1985,(8): 721-735+773-774

[5] 张鸿亮. 试论洛阳偃师杏园6号墓的年代与性质. 中原文物, 2021,(1): 89-95

杏园M6 多处顶塌(下图);后甬道长2.1米九尺过2.1 cm,宽1.02米四尺五寸欠2 cm,高1.4米六尺过1.4 cm后室为长方形土洞,长 9.25 米四十尺过1 cm、宽3米十三尺欠0.3 cm土券2.3米十尺欠1 cm;西北角另掏一土洞耳室,长0.7米三尺过0.7 cm、 宽0.9米四尺欠2.4 cm

屏幕截图 2023-09-27 100731.png

杏园M34,前室为一掏挖的拱形土洞,平面长方形,长3.46 米十五尺欠0.5 cm、宽3.9米十七尺欠2.7 cm,顶已坍塌,复原高度约3.5米十五尺过3.5 cm。后室长宽皆3.9 米,穹窿顶高3.5 米。两扇石门宽0.62、0.63 米,即宽二尺七寸(62.4 cm);甬道,石门以外宽1.28米五尺五寸过0.9 cm、起券高1.98 米八尺五寸过1.6 cm,石门以内宽1.18 米五尺过2.5 cm、起券高1.74 米七尺五寸过0.7 cm数据精确到厘米(?)而能以尺长23.1 cm规整,想来不是巧合。 

3   作为国家制度的尺长是精确的。笔者认为曹魏弃用汉尺另定尺度24.0 cm或可近24.1 cm《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判断曹魏尺度24.2 cm或许偏大,其依据《晋书•律历志》所作计算有讨论余地。

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刘徽注《九章商功》曰:“王莽铜斛,于今尺为深九寸五分五厘径一尺三寸六分八厘七毫” R-C.jpg

王莽铜斛,又称新莽铜嘉量、刘歆铜斛,斛、斗、升、合、龠为一器,皆有铭文说明直径、截面积、深度和容积。如斛、斗的底相同,深度为一尺和一寸。假如现藏 TBGG博物院的器物就是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所测,“ 刘复. 新嘉量之校量及推算. 辅仁学志,1928年,一卷一期” 实测斛深的最大值是231.0 mm:边缘十个值229.0~231.0 mm,平均229.9 mm,内部二十个值226.3~230.3 mm,平均 228.0 mm。下图从“孔夫子旧书店”网页复制。

[0]计算魏尺为23.1/0.955=24.188 cm 偏大,而刘徽尺在24.0~24.1 cm 是可能的。

屏幕截图 2023-09-26 152242.png

刘徽以魏尺测量,深九寸五分五厘,径一尺三寸六分八厘七毫。一厘为0.24 mm 大约是直接测量的精度极限,多个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也可以有“毫”。不过,笔者注意到刘徽所测直径与深度之比为1.43320,而铭文“律嘉量斛,方尺而圜其外,庣旁九厘五毫深尺”,即直径sqrt(2)+0.0095*2=1.43321 尺,真是惊奇;当然,这并不表示赞同章太炎先生的主张。

斯彦莉. 恐以赝器校正史——章太炎先生题注清宫旧藏新莽嘉量全形拓片考. 杭州文博, 2020,(1):2-12 

4    魏尺在24.0~24.1 cm,但何时替代汉尺23.1 cm 尚不能确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3994.html

上一篇:童年的玩具还是入墓的明器
下一篇:西高穴大墓的骨尺和骨刀尺乃魏尺24.0 cm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6 刘进平 何青 宁利中 王从彦 杨正瓴 高宏 段含明 孙颉 李学宽 赵福垚 张晓良 窦华书 郑永军 朱晓刚 杨学祥 刘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