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博文 "曹操墓真相”难明 是读了刘庆柱先生2004年文章“遵守学术规范,促进考古学发展”所写备忘,只是不知道刘庆柱先生及相关专家可能看到。
回复张老师评论 “记得某大学开展‘曹操家族DNA’研究”时说,“西高穴墓有说是曹奂。我觉得,曹奂入墓时将祖上器物带走是可能的,算是曹魏的结束。墓葬与汉献帝相当。当然,魏武王常所用的圭形石牌也可能是现代仿制的”,只是可能啊。对此再略作解释。
曹奂(246~302年)乃曹操之孙,在曹髦被杀之后奉魏明帝曹叡之祀而成为曹魏末代皇帝。据《晋书•帝纪第三》,泰始元年(265年)冬十二月丙寅,晋武帝受禅代魏;“丁卯,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改景初历为太始历,腊以酉,社以丑。…… 己巳,诏陈留王载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这就是说,陈留王的邺城仍是魏国,可以使用魏尺24.0 cm,而不是晋尺24.6 cm。
另一方面,曹操(155~220年)入葬于曹丕受禅代汉之前,现在尚没有发现汉朝将尺度23.1 cm 改为24.0 cm 的证据;曹操生前更改汉朝制度的可能性不大,但并不能完全排除。
安阳西高穴M2 使用魏尺24.0 cm 是肯定的。墓葬形制不足以判断年代(注) ,墓中男性头骨鉴定年龄六十岁左右,与曹操六十六岁、曹奂五十七岁也是相当。不过,两墓相差82年,墓中还有年龄20~25岁和五十岁左右的两位女性,骨尺、骨刀尺等,以及木器和纺织品,都可以取样进行碳14测年——现在取样量只是10 毫克左右(约半粒大米),成组的样本也有助于判断。
测年精度与树轮年代校正曲线有关,若达到 ± 40~50 年,虽不能确定曹操或曹奂,但可 证否其一。 作为参考,清华简两枚无字残简可以判断BC305±30 年,比西高穴M2 要早五、六百年。
主管者想来不会取样进行碳14测年,尽管大家都喜欢说科学考古。倘若能够测年,而又与陈留王曹奂的年代大致相符,那就成了历史研究的经典啦。
注:洛阳偃师杏园M6 和M34 发掘简报[1]判为魏晋时期,张鸿亮先生判断M6 为东汉桓帝至灵帝时期[2]。刘庆柱先生论证西高穴M2 为东汉晚期时,认可M6为曹魏前期,M34 为西晋中晚期[3,4];扫描图片如下。又,同页脚注①和③、②和④以及⑥似不必重复。
[1] 赵芝荃,徐殿魁.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魏晋墓. 考古,1985,(8): 721-735+773-774
[2] 张鸿亮. 试论洛阳偃师杏园6号墓的年代与性质. 中原文物, 2021,(1): 89-95
[3] 刘庆柱. 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原文物,2010,(4): 8-12+55
[4] 刘庆柱. 从考古走进历史:寻国人之根,固国家之本. 2019. PP273-282
两墓皆适用汉尺23.1 cm 。如M6多处顶塌,后室为长方形土洞,长 9.25 米四十尺过1 cm、宽3米十三尺欠0.3 cm、土券高2.3米十尺欠1 cm;对M34 (下图)具体说明如下。
前室为掏挖的拱形土洞,平面长方形,长3.46 米十五尺欠0.5 cm、宽3.9米十七尺欠2.7 cm,顶已坍塌,复原高度约3.5米十五尺过3.5 cm。后室长宽皆2.9 米十二尺半过1.2 cm,穹窿顶高3.5 米十五尺过3.5 cm。
两扇石门宽0.62、0.63 米,即宽二尺七寸(62.4 cm);甬道,石门以外宽1.28米五尺五寸过0.9 cm、起券高1.98 米八尺五寸过1.6 cm,石门以内宽1.18 米五尺过2.5 cm、起券高1.74 米七尺五寸过0.7 cm。
数据多精确到厘米(?)而能以汉尺23.1 cm 规整,想来不是巧合;墓葬形制类于魏晋,想来都是东汉晚期乃至末期,也意味着汉尺沿用至曹魏代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