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意识必然,“我”是偶然

已有 3810 次阅读 2007-11-15 21:10 |个人分类:天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首先我们要明白,物理学的感知和心理学的感知肯定是有差异的。实际上,佛教的感知更偏向于广义上的物理学感知一些。

如果要按照亚辉的唯信息论,那么感知实际上发生在任何有信息交换的领域。稍微狭义一点的,我们可以视为任何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地方,即存在感知。

心理学意义上的感知,严格说来也必然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然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却不必然带来心理学意义上的感知,原因在于心理学意义的感知存在最小阈限,低于这个阈限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即不会被“意识”到。

感知确实比意识更本质,因为感知是无序的意识,而意识是有序的感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目前并不关注广泛意义上的感知,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地步。

意识是否粒子构成,已经不重要,意识很可能只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有序结构。这里的意识,实际上是比较泛的,包含但不限于人类的意识。就目前而言,人类意识是最为特殊的“意识”,所以我主要从人类意识的角度去思考。我同意凌阳所言要先定义好“知”,但广泛意义上的意思是超越了人类的“知”的。只要是有序的知,就有意识。从这个意义上,石头是没有意识的,因为石头的知是完全无序的知。

我之所以提出序相里包含意识,主要是我注意到意识的几个奇怪之处:

1、              就人脑而言,两个不同的大脑之间的物质基础极其相似。我们知道,两个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很小,而两个人大脑之间的物质基础差异就更小了。而差异更多体现在智力、情绪和性格上。然而,差异极小的物质基础却形成了无数个完全不同的意识,从来没有相同个,这太奇怪了;

2、              同一个人具有同样的意识,但这个人从3岁到100岁,他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和连接方式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也就是说,他大脑的物质基础在不断的变化,然而他的意识却从来不曾变化,同1对比,这太奇怪了;

3、              要产生一个特定的意识,其概率是极小的。如果说是先有物质基础后有意识的话,那么等于说,没有张三的身体,就没有张三的意识。但是要先有张三,必须先有张三的父母,又必须先有张三的爷爷奶奶,还必须先有张三的曾祖父……一直追溯下去,可以追溯到某只三叶虫身上。这只能说明,要么一个意识的产生是必然而事先就决定好了的;要么意识的产生就是,一个概率小到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结果出现了。这太奇怪了;

意识的这些奇怪之处,其实跟古往今来无人不问的“我是谁”,是一回事。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为什么会有我?

目前我能够想到的解释就是,意识是本来就有的东西,它是一种特定的有序结构,通过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体现出来。

实际上等于是说,意识的出现是必然的,意识出现在何时何地是偶然的。

“我”是肯定会出现的,出现在哪里完全看人品;

“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的“意识”和其他人的“意识”是离散的,所以彼此无法进行意识范畴的交换,必须要借助感官;

“我”是谁?“我”是宇宙中的一个特定结构,它被偶然激发出来,必然还会回到宇宙中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1137.html

上一篇:我对心理学和物理学的粗浅理解--回复余少波老师
下一篇:你问我这世界最远的地方在哪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