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我对心理学和物理学的粗浅理解--回复余少波老师 精选

已有 5574 次阅读 2007-11-15 12:13 |个人分类:求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余少波老师在留言中动问我对心理学和物理学的一些看法:“照前苏联传统把心理学归之社会科学〔当时斯大林不承认有“人文学科”〕,而欧美传统又归之自然科学。我看还是归之“人文科学”合适。”“不过,如对物理问题,仅仅运用哲学或心理学方法是不够的。从科学方法论角度,你有何体会?”

       余老师是我的老前辈,老校友,即使在闭关中也不能不回复他,同时我也希望看看,我对这两门学科尤其是物理学的理解是否正确,所以也希望听到志东老师、Ising老师、李淼老师、鲍得海兄等物理学学者对物理学的看法,因此回复如下:

    余老师,我以有您和安年老师这样的校友感到骄傲,不知道在校庆110周年或者120周年的时候,是否有缘能够拜会余老师和安年老师?

    关于心理学,我的想法是,自冯特在19世纪末期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同哲学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引入了心理物理法、脑电、心电等医学指标、采用核磁共振仪研究大脑、同计算机结合、广泛使用统计学等数学方法,这些变化使得心理学已经同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区别,当然,二者同源,且在很多领域是交叉甚至等同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心理学归为交叉学科,更为合适,它同传统的人文科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物理学是我从小到大就十分感兴趣的,机缘巧合下没能专业做物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因领域不同而略有不同。

    我在博客里的一些文章勉强可以归结到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范畴,目前就我浅薄所知,大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有这些:借助天文学的观测和结果尤其是微观背景辐射、借助微观世界的实验尤其是电子对撞机的结果、借助复杂的数学工具如离散、拓扑、分形等等、借助思辨和哲学推理。

    这四种方法都是天体物理或者理论物理的常用手段,比如爱因斯坦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哲学+数学。可能还有更新或者更先进的手段。

    我因为工作和知识所限,对于第12种方法都是只能阅读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我自己读不懂天文观测的频谱,数学我正在努力自学中,相信3-5年内我可以通过中等复杂的数学演算来验证、推导一些结果。

    我在博文中关于物理学的探讨,基本限于记录观点和想法阶段,十分不成熟,所以以哲学、心理学层面的考虑较多,我从来不敢把我对物理学的思考归为“研究”,只能称为“思考”,我唯一可以对我的文章寄期望的是,站在爱好者和旁观者的角度,思维所受的束缚较少,一些偶然迸发的观点能够给志东老师等真正的物理学学者一些启发或者灵感。我认为我对物理学真正的研究至少要从35岁开始,现在正在积累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

    这是我对理论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的一些个人感受,请余老师不吝赐教,感谢余老师对后生小辈的关怀、关注,以后要请余老师多多指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1121.html

上一篇:生活只会让我们更好的仰望星空
下一篇:意识必然,“我”是偶然
收藏 IP: .*| 热度|

1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