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光亮-张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lincn 理想是一种明知不能得到但却必须要有的东西。

博文

我们不知道答案的125个科学问题(115)人种及其形成 精选

已有 3639 次阅读 2025-1-5 17:51 |个人分类:科学教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115. 什么是人种,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

What are human races, and how did they develop?

题记:人类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人种的划分并没有生物学上的依据,但我们人类的基因构成确实会因地理起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关于人种的区分引发了科学、政治、伦理和文化的诸多问题。

人种(races)这个科学问题和人类的发展历史有关,历史之所以难以成为科学是因为它是人类自己的经历,缺少一个能跳出人类群体之外的客观视野。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执笔者刻意书写,必然带有先进主流文化主观的意图和偏见。人种就是一个跨越科学走入历史的问题,所以本文谈论的人种概念充满了非科学的烙印,将尽量站在客观的立场去讨论。

21R-C.jpg

图1 世界人种的地理分布

随着欧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1415年葡萄牙人终于踏上了非洲的土地,他们惊奇地发现一群与自己非常不同的人生活在这里,他们是一群皮肤黝黑生活原始的人,葡萄牙人称这些人为卢索人(Luso-Africans)。虽然这些人的语言无人听懂,但丝毫不影响葡萄牙人依靠先进的工具(如枪炮)轻松占领这块土地并抓住这些落后的卢索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重新被发现的非洲大陆几乎全部被欧洲发达国家占领,此时的非洲人已经被当做优质的劳动力贩卖到了世界各地,他们的身份被称为奴隶,贴上了黑色人种的标签。随着欧洲殖民范围的扩展,美洲发现了印第安人种,澳大利亚发现了澳洲土著人种(Australian Aboriginal people)等等。显然我们今天描述这段“发现人种”历史的立场是以欧洲主流文明执笔者的视角来书写的,可以想象非洲人如果一直依靠生物进化所带来的优势保持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领先,那这段书写种族的历史将是另外一种场景。

无标题.png

图2 葡萄牙殖民者登录非洲后的场景

虽然科学已经证实现代人类属于同一个生物物种(不存在任何物种隔离),都是来自非洲智人的后代,但在人类物种之内到底存不存在更为细致的人种(races)分类?人种论者认为人类根据遗传的生理和行为差异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群,称为种族人种。但20世纪后期的遗传学研究基本上从生物遗传学上的意义上否定了人类存在不同人种的真实性,也就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从基因上是无法再被细分的。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种”只是一种和区域文化相关的概念,反映了从15世纪西欧文明复兴之后,大量欧洲发达国家在征服世界不同地区原住居民的时候,强加给被征服地区人群的一种种族的偏见人种的信念

因此人种的科学含义由于文化因素的介入而变得复杂,人种或种族这个概念也许开始是试图根据身体的差异来对人类进行分类的科学,所以人种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一群身体特征有共同之处的人类群体,这些身体特征主要包括肤色、头发颜色和质地、面部特征和眼睛形状等等。一些人认为人种反映了人类群体中任何可见的身体(表型)差异,不涉及任何文化和政治背景。比如根据皮肤颜色可把人分为:黑色种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见图3),后来又增加了棕色人种等等。

图2-三色人.jpg

图3 根据皮肤颜色进行的人种分类

显然人类身体特征差异与地理上分散居住的人群有紧密的联系,人类身体特征的差异也是地球不同区域气候条件所导致的(如纬度导致的温度、光照等因素),因此生活在不同大陆的人类群体往往又被划分为五大地理人种,如非洲人种欧洲人种亚洲人种大洋洲人和美洲人种等等(见图1或图3所示),以及将地域和肤色结合起来的其他分类:高加索白色种人、蒙古黄色种人、澳大利亚棕色人种、非洲黑色人种等等。然而后来的科学研究发现这种人种分类根本没有生物学上的可靠依据,比如人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等的颜色差异并没有明显的基因对应地理限制,白人皮肤也可以很黑,非洲也存在白色皮肤的人种(所有的基因多样性都来自非洲),即人种从生理形态上的林奈标准并不适用于人类。所以人种一词经常通过非生物的文化差异来划分,比如从语言上的阿拉伯人或拉丁人;宗教上:如犹太人、伊斯兰人;甚至还以政治、民族风俗或习惯、国家等进行人种划分,如爱尔兰人、法国人、西班牙人、斯拉夫人、中国人等,而这些复杂人种的划分因素里几乎或根本没有身体特征的区别。总之人种含义的复杂性涉及到的不仅是科学,还是文化或文明发展的历史观念。

1. 人种及其生物学分类

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种的概念应该是指人类在生物学上的生理差异,也应该直接表现在基因的差异之中。所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世界的科学家们都试图从这个角度去识别、描述和分类人类,并记录人种的差异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些科学家甚至直接用种族或人种一词来指代人类的亚种,而亚种就是指人类的分支。从生物学上讲物种下的亚种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不同的亚种是新物种的起源,亚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都可能进化成不同的物种。

图1-肤色1.png

图4 人类肤色深浅的地理分布

然而17-18世纪第一次对人类的形态分类最后以失败告终,一直到现在,科学家们都没有就人种的数量、用来识别人种的特征或人种本身的含义方面达成过一致的意见。科学家们认为,仅仅根据人类所认为的身体特征上的差异(包括头发类型、头型、肤色、眼睛虹膜、身高等),人类至少可以被分为3-60多个不同的亚种,这显然是极为荒谬的事情。所以人类科学对人种的意义和身份认同缺乏基本的科学共识,一直到今天科学家们关于人种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因此人种一词在人类历史上就从未有过确切的科学含义

尽管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人种就是由身体上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构成的,但20世纪的科学研究已经确定:人类身体上的差异并不符合任何生物学的人种模型。事实上,2003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的DNA分析已经明确,现代人基因上的共性为99.99%,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基因差异不超过1%。人类皮肤或头发颜色的差异不是因为基因不同,每种肤色的人都有产生“黑色素”的基因,皮肤颜色的不同只是黑色素在皮肤上的堆积和分解的速度不同,并不存在基因上可以界定的明确差异。同理,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头发编码基因,而头发呈现各种颜色和质地的原因是因为等位基因2002年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里程碑意义的研究:通过对七个主要地理区域的4000个等位基因的分布来研究人类的多样性问题。研究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等位基因在多个地区、甚至整个世界范围都是共享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群体都具有基本相似的等位基因,因此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种族”群体具有统一、独特的基因特征。此外,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全部人类种族之间只有6%8%的基因差异,而且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生体特征(如肤色、头发质地、身高)的基因序列往往相互重叠很难有效区分,所以科学家从生理上无法将人类归类为不同的人种,现代研究基本得出结论:人种的概念根本不存在生物学上的有效性

WatsonVenterKim-2.png

图5 三个被认为不同人种的人等位基因的比较(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等位基因),右边是等位基因的重叠度

目前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一个明确共识:种族是一种社会建构,而不是一种生物属性。因此现在不同领域的众多学者都已经接受了人类的形态多样性并不存在生物学上的分类意义,人类学家早就明白,仅仅与表型特征有关的人种概念既不能对应于目前种族的社会现实,也不能解释当今社会的“种族主义”现象。特别是在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人种概念当作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而不是生物学现象来研究,并确定人种或种族只是一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步出现的社会文化概念,它最突出的特征来自于种族分类和种族观念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人种的概念是17世纪末欧洲殖民扩张之后出现并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它作为一种民间的意识形态,是对在不同地域聚集在一起的不同人群(如欧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人)的主观界定。19世纪奴隶制废除后,人种一词开始向种族观念演变,并逐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阶层划分和管理的工具。

图3-人种.png

图6 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人的表观差异性

2. 种族及其社会学分类

人种的观念出现在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时期,形成于北美殖民主义的成功实践中,最后种族成为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基本的意识形态,并成为“以人类群体之间自然差异为基础”的基本社会划分模式。从18世纪到20世纪,社会学家对不同种族的信仰、社会政治和风俗习惯的分析和比较,正式界定了种族做为一种意识形态表达了特定人类群体的独特差异。在近代殖民背景下人种意识形态种族世界观已演变成一套系统、制度化的人种信仰和态度,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在生物学上都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离散的、排他性的群体,称为种族。一个人只能归属于一个种族;(2)表型特征(Phenotypic features),或可见的身体差异,是人种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或象征。由于一个人可能属于某个种族但却没有这个种族相关的身体特征,20世纪初的种族学家还发明了“种族要素(racial essence),即一种看不见的种族的内在因素,来解释这种异常现象;(3)每个种族都有不同的气质、道德、性格和智力。因此,在大众的想象中,每个人种都有与其表型相关的独特行为特征。(4)种族是不平等的。种族可以也应该按优劣等级来排序。正如19世纪生物学家路易斯·阿加西(Louis Agassiz)所主张的那样,既然人种存在,那就必须“确定人种之间的相对等级”;(5)每个人种的行为和身体特征都是遗传和天生的,因此是固定、永久和不可改变的。(6)不同人种应该被隔离,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制度、社会和生活方式,并与其他种族分开。

照片.jpg

以上的这些极端种族主义(racism)意识或信念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历史发展中一直都是盛衰不定,并从未完全消失过。它不同于族群(ethnicity)或民粹主义(ethnocentrism),族群和生物学无关,是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类群体,指一个拥有共同语言、文化特征(价值观、信仰、宗教、饮食习惯、习俗等)和共同历史感的群体。而种族则被认为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身份形式,是深刻地植根于生物学现实的,而种族主义是对种族世界观的信仰和推崇,植根于血统之中。种族主义的世界观认为,无论一个人的行为或文化上是否相似,低等种族的成员(通常通过身体特征被认定)永远不能被高等种族所教化或接受这种种族主义的意识在西方曾经依靠殖民主义发展起来的国家中非常流行,即便在当今的美国,依然存在很多有名的生物学家坚持这样的种族观念。从欧洲文明开启殖民历史之后,人种意识就赋予非洲或美洲原住居民较低的社会地位,而且这种意识形态后来逐渐被欧洲主导的人类文明体系所接受,并在许多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实践中被制度化,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机制来强化种族的等级差异,最后影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那种既开放又保守的飘忽不定的种族主义政策

美国隔离墙.jpg

虽然种族或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本身是武断和主观的,但在假定永久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种群概念却成了殖民国家组织和管理不同人群的常见形式。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同样表现出与美国相似的种族意识形态。南非是一个对种族进行系统分类的国家,并因地制宜建立了中间人种的类别(如南非班图人或土著,他们大多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南非种族类别的相对排他性同样得到了制度的强化,南非根据1950年《人口登记法》设立了南非所独有的种族分类委员会,该机构用于裁定或重新分配公民的种族身份。

虽然种族本质上讲是一种虚构的身份形式,但种族主义却植根于人类文明的现实中,它是基于文化异同和它们所代表的种族利益的现实反映。种族是一种在社会文明冲突中被虚构出来的观念甚至信念,在资源有限的地球环境中,它深刻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现实,通过考察近代欧洲殖民历史所经历的种族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种族的分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3. 种族观念的历史演变

人种race作为人类的一个分类术语,首次出现于16世纪晚期的英语中,莎士比亚时代的文学作品偶尔会提到“圣徒种族”或“主教种族”。到18世纪,种族概念被广泛用于对欧洲殖民地人民的分类排名,如欧洲人认为自己是自由人,非洲人被征服认为是奴隶劳工,美洲印第安人被征服认为需要隔离,虽然人种或种族的观念和含义在不断地改变,但它们却被一直沿用至今。

被征服和被奴役的种族在体质上与西欧和北欧人不同,而这种身体差异并不是种族观念产生的唯一原因。首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世界强国的英国人一直将自己与其他地区的人分开对待,即便离英国很近的爱尔兰人,也被视为外来种族。这种由于科学进步所带来的种族优越感体现在17世纪英国对待爱尔兰的政策和行动上。英国人认为爱尔兰是“野蛮人”,无法被教化,应该被征服占领和奴役,但由于爱尔兰人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由此英国把目光转向了其他新大陆去开拓殖民地,他们对待爱尔兰种族的态度决定他们对待非洲人和印第安人的基本态度。伴随欧洲殖民主义进程,种族概念和种族优劣的社会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种族意识形态除了在科学上寻找生物学依据的努力宣告失败以外,它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军事领域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图6-族群.jpg

人类种族观念变化的本质就是不同文明较量的结果,不同文明的较量其实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较量。种族这个能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概念,在欧洲殖民主义进程中出现,并在欧洲殖民主义典范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中形成、发展和变化,所有的这一切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

19世纪60年代,当中国劳工移民到经济发达的美洲去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时,美国种族世界观中需要容纳一个身体和文化上都存在差异的新种族。在美国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主们渴望得到新的廉价劳动力,但普通白人大众却激烈反对,包括政党团体、工会、教会和其他组织强烈谴责引入中国劳工是美国又一个“劣等种族”的移民,于是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排华法案》。

19世纪80年代开始,蒸蒸日上的美国科学成就和塑造了美国先进的社会文明,吸引了世界各地源源不断赶往美洲的大量说着意大利语、希腊语、匈牙利语、俄语和其他外语的种族,那些来自南欧和东欧早先登陆美洲的早期移民(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对此也感到愤怒,要求国会对这些种族移民进行评估,并将他们纳入种族等级体系之中。当时的美国人认为这些“种族”是不能被“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同化,必须制定政策将他们与主流文化区分开来。

图8.png

美国的成功是科学的成功,但却也是种族自由主义的成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才都能进入美国为美国的科学做出贡献而成就自己的梦想,这就是美国文化成功的关键,所以种族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科学在欧洲美国文化中的兴衰不谋而合。欧洲科学的发展也归功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不分种族、宽容自由的教育理想,欧洲吸纳了多种民族的智慧和成果,因此成就了欧洲的工业革命。然而,在20世纪后期,随着殖民扩张和欧洲文明的胜利,种族的等级观念建立,种族不平等的意识形态在欧洲开始蔓延。支持种族主义的都是当时欧洲文艺复兴中富有建树的名人,他们有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休谟以及颇具影响力的美国政治哲学家杰斐逊。这些人不仅支持非洲人低等的种族观念,而且还投资于奴隶贸易或投票给奴隶制度。

欧洲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起注定了欧洲科学文化的衰落,一群在欧洲备受迫害的异教徒分子离开欧洲开始踏上美洲土地,这些殖民者们从此迎来了他们自由发展的机遇,而被殖民的印第安人也迎来了他们全新的命运。美国这个在美洲依靠自由拓荒者精神建立起的崇尚种族自由的社会,迎来了其科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族这个既产生对抗,又产生融合,既带来冲突,又带来合作的主观概念,在如今全球经济快速融合的时代,在全球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断发展的不同区域,它将会扮演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8012-1467360.html

上一篇:我们不知道答案的125个科学问题(114)语言和音乐的进化根源
收藏 IP: 111.21.211.*| 热度|

5 许培扬 汪运山 王从彦 张学文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