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zhichao

博文

求知过程中的分歧 精选

已有 5852 次阅读 2025-4-10 12:4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求知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其目的在于追求真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命题。这就意味着求知的结果一旦产生分歧,其中至少有一个与真理相背离。这种情况发生之后,有时又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鉴别孰真孰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事实上,求知过程中采用的推理形式常为“溯因推理”(abduction)。溯因推理由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原词译为还原。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将其英译为abduction,并引入现代逻辑。溯因推理是开始于事实的集合,并推导出其最佳解释的推理过程。

        对于每一个思想家或科学家而言,寻求“最佳解释”的过程就是在努力“逼近真理”。但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人心目中的“最佳解释”可能就不一样,因为“最佳”二字在很多场合下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在数学里,我们要的“最佳解释”是严格证明,因此容易达成共识。自然科学领域相对容易达成共识。但在人文和社会领域,达成共识的难度就会增大。此时面对分歧可以充分讨论,达成部分共识,同时保留分歧。此时每种保留的分歧可以都视为某种“较佳解释”。“较佳解释”也能部分满足我们的认知需要,同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我们也可以等待新的证据对每种分歧进行检验和优化。

        当然,某些情况下学者披着学术的外衣,为了实际利益的需要刻意造假,这种情况下造成的分歧根本就不能视为求知过程中的分歧,也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820-1481397.html

上一篇:输入与输出
下一篇:中学教师的职业选择
收藏 IP: 111.203.210.*| 热度|

8 郑永军 尤明庆 王涛 杨正瓴 崔锦华 赫荣乔 葛及 汤敏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02.102.253.*   回复 | 赞 +1 [1]尤明庆   2025-4-10 15:10
“在人文和社会领域,达成共识的难度就会增大。此时面对分歧可以充分讨论,达成部分共识,同时保留分歧”,
是啊,就该如此呢。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3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