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医学理论发现与实证的可能性——心解濒湖脉学(之六)

已有 2609 次阅读 2018-3-9 10:52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脉象, 诊断, 中医

现代科学体系,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即使是提出新的理论,也要给出如何加以实证检验的可能性。例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虽然它的理论内涵或许只有少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能够看懂,但它给出了一些加以实证检验的可能性,例如水星进动、星光弯曲和引力波。这就让普通人也能期待,这个理论究竟是不是和它所说的预期事实相符合。

    医学本来是高度要求实证的体系。因为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的成败。但由于生命过程的出乎意料的复杂,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几乎总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迄今为止提出的各种关于生命现象的理论,几乎都只是定性描述而不是定量预测。因此,在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中,都没有办法提出确定的定量预测,因而都可以用逻辑来维持自己的存在,而无法完全借助实证检验。

    中国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面临实证检验的问题。古人对此的解决办法,是每件事必须亲自检验,以确认它的正确性。例如,前人说某种植物晒干后具有某种作用,那么最好的确认方法,就是自己去找来该植物晒干,然后自己品尝一番。对于经络和脉象也是一样。如果前人说这里有条经络具有某种作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身上刺激它,观察它的作用;或者在自己身上体会脉象,观察它和身心变化的关系。这种亲身体验的原则,就是中国医学的实证基础。

    然而,正如在每个领域中,都有可能出现浮夸现象一样。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也总是有一些态度浮夸的学者。他们可能只是从少量的观察或者阅读的文献出发,就开始杜撰各种理论。如果是文采出色的学者,这样洋洋洒洒的漂亮论文,可能就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这些貌似有说服力却没有实证基础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导致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危机。


*************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如前所述,古代医学著作,阅读时一定要以实证的眼光去看。因为很可能,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学者自己杜撰的。】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切脉究竟在切什么?手腕上的脉怎样表达五脏的气?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脉象的种类属于信号分类学范畴。因此,如何分类,在传统上依靠经验,也就是大脑自身的分类能力。但在现代科学中,有可能利用量化的数字分类技术,实现新的定量科学分类。】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韵律诗是最易记忆的形式。自古以来,许多知识都被写成了长诗。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历史甚至都可以用诗的形态流传。诗体使知识有可能脱离文本而传播。】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父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四言举要相当于脉学的总论,讨论了许多关于脉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我们在讨论时,把它放在前面,以便随后关于具体脉象的七言诗部分的讨论有所依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1102991.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信息论:中医四诊——心解濒湖脉学(之四)
下一篇:《濒湖脉学》序——心解濒湖脉学(之七)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