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潭景区位于秋霞圃西南,为原龚氏园部分,中心为桃花潭,故而得名。而桃花潭,推测是用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在几个景区中,桃花潭景区位面积可能不是最大,但景观最为密集。山水楼台,一应俱全。
景区的独立入口西门楼、仪慰厅没有开放,从邑庙处的南门入秋霞圃,经过晚香居(1985年新建)可进入桃花潭景区。有湖石夹土筑成南岗,穿过长约5米的仙人洞,入方形霁霞阁(原在金氏园,1860年(咸丰十年)毁于兵燹,1985年重建)。
桃花潭西南,有池上草堂,面山背水。典出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篇》和《草堂记》。我觉得《池上篇》写景,“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而《草堂记》其实是写心态,“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此堂始建19世纪上半叶(道光、咸丰年间),后堂与额均毁于1860年(咸丰十年)兵燹,1876年(光绪二年)重建,1982年重修。形似舟揖,故又名舟而不游轩。
桃花潭北偏西有碧光亭。三面临水,又名扑水亭。始建年代无考,毁于1860年(咸丰十年)兵燹。1921年(民国十年)由嘉定县城南门外各猪行捐资重建,易名二六亭。亭年久失修,1969年濒临坍毁时被拆除,1981年重建。取苏轼《书林逋诗后》诗句“呼吸湖光饮山渌”之意。
桃花潭北偏东有碧梧轩,亦称山光潭影馆,俗称四面厅。始建年代无考,毁于1860年(咸丰十年)兵燹,1922年(民国十一年)重建,1981年整修。轩名“碧梧”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诗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轩内中楹闸堂板上悬松竹石“三清图”木刻画一幅。轩有“壶峤长春”、“静观自得”、“山光潭影”、“静观自得”、“碧梧轩”、“壶峤长春”等6额。西有曲廊通北山北。碧梧轩始建于康熙年间,毁于咸丰十年兵燹,1894年(光绪二十年)重建,1981年拆除并重建。
碧梧轩东侧观水亭,北临清镜塘。有题额“枕流漱石”,故又名枕流漱石轩,不知典出。更确切的名称或许应该是观绿亭。
桃花潭西北有北山,黄石堆叠而成。因山巅有大银杏,西侧遍植青松,有名青松岭。山顶上六角形的即山亭,原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咸丰十年毁于兵燹,民国11年重建,1974为狂风摧毁,1981年于原址再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9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