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重听《诗经译注》

已有 3888 次阅读 2022-1-29 22:55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把程俊英先生译注的《诗经》从头到尾又听了一遍。注意到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有声读物,难怪朗诵和配乐都很专业,不足只是背景音乐在个别处过响。为了听得更精确,需要时查阅,买了本纸质的书。听过之后,又听了一遍没有注释和翻译的版本,由过去听《柳如是别传》时那位声音好听的男士朗诵。某种意义上,听白本可以算是测验。结果是掌握的不够好。过去熟悉的篇章,依旧很熟悉;不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特别是《雅》和《颂》中的篇目。

 

《诗经》写于两千多年前,当时的活动如种田、砍树、打猎等,只有历史的意义,不太能引起共鸣。但有些情感情绪,如男欢女爱、思远盼归、感时伤逝、明哲保身之类,与现在仍有共通之处。甚至有些生活细节,读了仍觉亲切。这里只说一个例子,早起。

 

早晨起床一般不是愉快的体验。夫妻兴致特别好是例外,如《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妻子说鸡叫了,丈夫说天还没有亮。妻子让丈夫起来,一起仰望星空。丈夫说要出去打猎。妻子说好吃好喝过和谐日子。现代人不需要打猎,只需要挣钱。有了钱,点快递都能买到,仍可以“与子偕老”“莫不静好”。

 

更常见的是早上赖床,如《齐风·鸡鸣》所述。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妻子叫早,告诉丈夫鸡叫天亮,该去上朝了。丈夫贪睡,说不是鸡叫天明,只是苍蝇飞和星光,天没有亮;进而邀请妻子继续睡觉。妻子还是说,朝会要散了,不去遭人怨。

 

仓促起床,可能很狼狈,如《齐风·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上面发了令,天不亮就起床,衣服都穿反了。这没有《女曰鸡鸣》的甜蜜,也没有《鸡鸣》的慵懒,只有打工者的辛劳。

 

辛劳的不仅是打工者,天子也要起大早,如《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

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夜未尽晨未至,诸侯由远及近,天子也要准备上朝。

 

寒假的学期,每周两次早上八点的课,五点就要起床。没有课时送幼儿园,也要六点多起床。听到《诗经》中早起的诗篇,很有同感。

 

这次重听,还特别注意了《大雅》和《商颂》中的周商史诗。重新读了王国维先生《殷周制度论》。体会开首一句,“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我觉得周代商的剧变,似乎有些像斯巴达战胜了雅典,或者是哥特人攻占了罗马城。简朴和划一的文明战胜例如繁华和多样的文明,就是王国维文中所谓“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于是华夏合众国变成了华夏帝国。定于一尊的“家天下”其实现成于周,而不是通常认为的秦。但商周之变这段历史难以发掘真相,因为现有典籍都是周之后,《封神演义》固然只是神魔小说,《史记》中殷商的记载也不可信,《资治通鉴》以周为开篇不涉殷商。《诗经·商颂》虽然是春秋时代作品,但还是有些信息。《殷周制度论》也引用了《诗经》中其他篇什。

 

 

听书系列博文

 

听书

 

青年中年老年--听古希腊古罗马史诗随感

 

管中窥豹的误解--听狄更斯小说随感

 

光芒万丈长—听七部社科类名著随感

 

听《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听《元白诗笺证稿》

 

听《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听《柳如是别传》

 

听《六神磊磊读金庸》

 

蜂围蝶阵乱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师母》

 

重听《元白诗笺证稿》

 

听《诗经译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323344.html

上一篇:北京故宫之九龙壁
下一篇:自笑平生为口忙之驴友年夜饭
收藏 IP: 101.87.42.*| 热度|

4 王安良 周忠浩 郭战胜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