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听《诗经译注》

已有 3782 次阅读 2021-12-30 22:57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诗经》的语音资源很多。我选听《诗经译注》因为其详略得当,每篇简略的题解之后,就是原文,然后是注释和现代汉语译文。女声朗读,声音非常好,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虽然我不是太介意声音。读得很准确,很少发现错误。相比之下,《柳如是别传》内容多的语音资源字发音错误比较多,《元白诗笺证稿》断句或停顿有时候不准确。更重要的是,译注者是研究《诗经》的大家程俊英。就我个人很有限的阅读而论,我觉得《诗经》最可信赖的当代研究者是程俊英和余冠英。

 

程俊英是“五四”时代北京女子高师的学生。国文部同届同学中有多位女作家,如苏雪林(望洋兴叹—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庐隐(春蚕到死—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和《花开花谢—学界小说丛谈之<海滨故人>)、冯沅君(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云中锦书—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象牙戒指》的女主人公原型是不同级的体育系学生石评梅,也是女作家。《海滨故人》写了被称为“四公子”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四个女生,其中最年轻的“情迷”宗莹就是程俊英,小说上说她娇艳,爱艳妆,喜听夸耀之词,也说些过分的话。1990年的夏天,年逾九十的程俊英写了四万字的回忆录《落英缤纷》作为《海滨故人》的续篇,蒋丽萍将其扩充为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女生·妇人》,其中《女生》是《海滨故人》的重写,而《妇人》则续写了她们婚后家庭生活。“四公子”另三人的原型庐隐、王世瑛、陈定秀婚姻不算美满且早逝,只有程俊英婚姻幸福、学术有成而且长寿。个中原因,《妇人》中借宗莹丈夫之口分析,“你内心坚强,却不以强示人;你渴求爱护却又不盲目;你有很好的学识,但你从不以才女自居;你平日为人热情,但又自律甚严,故而言谈举止俱有度……你是个心智强健的女人,你懂得一种根本的道理,所以,你总是能把握住自己。”“能把握住自己”或许就是秘诀所在。

 

这次听《诗经》,注意到《雅》中有许多不错的篇什。总体上《雅》的作者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似乎都高于《风》的作者,因此思想感情更复杂,不如《风》的简单明快。《颂》中也有不少历史资料。很难判断是否准确,但毕竟聊胜于无。因此,以往翻阅《雅》和《颂》没有《风》仔细,失之人云亦云了。

 

这次听《诗经》,还注意到各地民风的差别。古来就有“郑声淫”(《论语·卫灵公》) “郑卫之音,使人心淫。”(《荀子·乐论》)之类说法。郑卫之地,为商朝故地,郑风和卫风多写男欢女爱。这次还注意到魏国穷困,因此魏风多反抗精神,就是旧说“穷山恶水,泼妇刁民”。中学课本所选《伐檀》和《硕鼠》都出自魏风。秦人尚武,秦风多杀伐之声,当然也有《蒹葭》不能一概而论。

 

程俊英先生的译文基本上都押韵,只是听起来有些民歌甚至儿歌的意味,与听原文的感觉迥然不同。想起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讲的故事,“记得十多年前,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土财主,不知怎么一来,他也忽然‘雅’起来了,买了一个鼎,据说是周鼎,真是土花斑驳,古色古香。而不料过不几天,他竟叫铜匠把它的土花和铜绿擦得一干二净,这才摆在客厅里,闪闪的发着铜光。这样的擦得精光的古铜器,我一生中还没有见过第二个。一切‘雅士’,听到的无不大笑,我在当时,也不禁由吃惊而失笑了,但接着就变成肃然,好像得了一种启示。这启示并非‘哲学的意蕴’,是觉得这才看见了近于真相的周鼎。鼎在周朝,恰如碗之在现代,我们的碗,无整年不洗之理,所以鼎在当时,一定是干干净净,金光灿烂的,换了术语来说,就是它并不‘静穆’,倒有些‘热烈’。”(《“题未定”草七》)。或许听译文的感受,就是《诗经》当时所产生的效果;听原文那种“高大上”感觉,反而不是。

 

《诗经》相对生疏,准备多听几遍。《诗经译注》至少听三遍,然后听没有译注的《诗经》,也至少三遍。听的过程中,有空的话也可以看看《诗经》的对应原文,耳到眼到心到。

 

 

听书系列博文

 

听书

 

青年中年老年--听古希腊古罗马史诗随感

 

管中窥豹的误解--听狄更斯小说随感

 

光芒万丈长—听七部社科类名著随感

 

听《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听《元白诗笺证稿》

 

听《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听《柳如是别传》

 

听《六神磊磊读金庸》

 

蜂围蝶阵乱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师母》

 

重听《元白诗笺证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318877.html

上一篇: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1年
下一篇:南昌之滕王阁远眺
收藏 IP: 101.87.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