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看八十年代早期的小说,多少都有些沉闷。不是恍如隔世,也是时过境迁。前些天,因为故事背景的亲切,讲到了故事发生较晚的小说《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这次再插入说篇也让我有熟悉感的小说。熟悉的原因主要是,故事发生在我的母校,此外主人公是理工科教授。要谈的是长篇小说《教授罗恒》,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小说记述了罗恒从本科生到教授博导的成长历程,时间和学校都没有明确说。
虽然小说没有说,但故事发生的校园就是我当年就读的东北工学院,现在的东北大学。小说中提到的实习的钢铁企业A钢就是鞍钢。开始时,我就觉得校园的描写似曾相识,学校在东北省城,“在省里部里还都称得上名列前茅 (p. 4)”。学校旁有个公园,就是南湖公园了。后来又有一章写到被男友抛弃的中学女教师到校园搞次爆破,不仅与男友同归于尽,而且还炸死了另一位同学。这是东北工学院当时很著名的事件。只是小说中把这个事件写在工农兵大学生时代,我印象中是80年后,但不能很确定。
至于时间,从入学第二年大炼钢铁,可以推断是1956年入学,结束的时间在90年代,很可能是96年左右(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毕业20年,提到卢刚事件因此在91年后去日本的学生拿到博士学位海归)。这样该书就是写一位冶金教授的40年。
罗恒从湘西考取东北省城的高校,乘慢车到校。开始是所谓白丁,后来因为成绩优秀当了班级学委。“白丁”一词,把罗同学急于当学生干部的迫切溢于言表。当然也说明主人公有上进心。我从高中起一直是“白丁”但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词,虽然读过“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那一届学生,读书时间相对比较短了。入学不久就赶上大炼钢铁,在校园西南角要建成小鞍钢。
该书对教师教学风格的描述还是很有理工科的生活基础。罗恒与同学们一起,注意到不同老师的特点。多数同学喜欢这样的老师,“夏老师语言的确很简练,没废话。细听都能听出标点符号来。(p. 20)”罗恒那样的优秀学生,喜欢的是另外风格。“他挺注重分析,比如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疑难,来龙去脉都有交待。也善于启发,好从不同角度提出些问号来引导你思考。(p. 22)”有些同学则觉得这种讲法有些乱。还有的老师强调科学方法。“要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首先就从实际出发,往往是不实际的;然而,要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首先从不实际出发,却往往是实际的。(p. 20)”典型的例子就是力学模型,类似的话,似乎我在课堂上也讲过。“基础课不仅仅是学知识,很重要的是学习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p. 21)”
罗恒毕业留校,先当见习助教。过的第一关是闭卷试做学生要用的考卷。据说如果考砸了,就好几年抬不起头。然后是试讲。卷子我试作过,但没有那么大压力。试讲当然也讲过。罗恒还当了班主任,做学生工作。参加社教工作队,到西部山区,在哪里入了党。然后罗恒就赶上文革了。大学要办到农村去。罗恒去了城南两百多公里外的大农场。随后被派到欧洲国家(推测是阿尔巴尼亚)当了一年教师。回国后开始给工农兵学员上课,继续做学生工作。带领学生到牧区开门办学。回校抢险河堤。这是现在学校教师很难理解的履历。班主任我也当过,只干了一年,唯一的离开校园是带学生到军队训练。
接着就与现在差不多了。国家公派,到瑞典工作一年,顺访德国和芬兰。用国外老板的报酬给系里买了实验设备。建设实验室,历任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晋升副教授。担任系教学副主任,也管学生工作。到工厂做横向课题。受外方邀请带妻子出访日本。晋升教授。到北美去看望中国留学生。最后心梗,做了搭桥手术,全书结束。
在记录职业成长的同时,也叙述了情感关系的建立和变化。罗恒在大学期间与班上美女于明兰恋爱。毕业分配时被老师拆散。罗恒留校,于明兰有海外关系,会影响他的发展,分配到外地。于忍痛中断了他们的关系,在90年代罹患癌症去世。刚留校任教时,被女生肖艳追求。肖艳主动,罗恒半推半就,也没有拒绝。几经波折,终于没成。在与肖艳还没有完全中断时,有人介绍了同事谢秋怡。之前他在食堂被她吸引,跟踪她知道所住的寝室。不过,两人的关系被肖艳插入,结果罗恒与肖艳和谢秋怡都结束了关系,前者主动,后者被动。肖艳后来成了交际花式的人物;结婚又离婚;当县里某局办公室主任,与局长关系暧昧,局长出事。谢秋怡与另一位同事结婚,与罗恒仍有交往,也是悔不当初;两人有张合影,罗锁在办公室铁柜里;办公室被盗,他妻子去发现合影,大闹一阵。在大农场时,同事介绍了工厂的化验员乔淑芹,两人认识后很快结婚。后来乔从工厂调入学校当实验员。罗恒忙工作,乔淑芹料理家务。好像关系不是很融洽。罗恒似乎瞧不起妻子。“简直像个小市民,外加小心眼儿!他最后把这归结为受教育不够。她没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只能停留在这种层次上。(p. 347)”有“似水流年”而无“如花美眷”,也有些遗憾吧!他们生了一女一子。女儿很优秀,出国留学;儿子比较平常。
总体上,小说风格平实内容可信,确实是一位工科教授职业生涯真实写照。小说风格平实,我比较欣赏,都是身边的具体事情。有些国家层面上的风云变幻,如所谓粉碎“四人帮”,小说中都没有提到,毕竟对那位教授的生活,当时没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个别细节我有些怀疑。例如,在反右之前,也就是在李杨的诺贝尔奖获奖之前,罗恒与室友晚上卧谈就提到他们关于宇称不守恒的工作。作为工科低年级本科生,他们的科学素养真有些高得不可思议。
把这本小说与《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比较,也算相映成趣。该书主人公在研究型大学中基本上还算一帆风顺当了博导,《手记》的主人公在教学型大学多次碰壁在副教授任上离职出国,虽然两人都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生入行。
作者龙午,本名龙凤伦。东北工学院冶金系毕业留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相继担任冶金系实验室主任和教学副主任。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