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凡人法拉第,天才法拉第 精选

已有 6029 次阅读 2015-12-14 06:38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凡人法拉第,天才法拉第

武夷山

 

Proceedings of Royal Institution杂志1991年63卷第1-17页发表John Meurig Thomas(托马斯)爵士的文章,Faraday the Man, Faraday the Genius(凡人法拉第,天才法拉第)。托马斯爵士1932年生于威尔士,是著名化学家,2010年5月他曾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访问。1986到1991年,他担任皇家研究院(RI,博主也曾将其翻译为皇家科普所)院长,这是法拉第曾经担任过的职务。1987年,他做了著名的圣诞科普讲座,这是法拉第开创的传统。托马斯爵士发表了1000多篇论文,拥有近30份专利,还有7本著作,其中一本是1991年发表的Michael Faraday and the Royal Institution: The Genius of Man and Place(迈克尔. 法拉第和皇家研究院:人杰地灵),该书被翻译为日文和意大利文。

托马斯爵士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简介自己的这本书,他评价说:

 

迈克尔. 法拉第是集知识能力、精湛技艺、深邃直觉与道德完善等诸般非凡品赋于一体的人物,这一点无可争议。

他写书署名时,往往在自己名字的后面列上各种荣誉称号,但他授意家人,自己的墓碑上除了“迈克尔. 法拉第”外什么都别写。

法拉第没有子嗣。其妻子叫Sarah Barnard,她说过,她很乐意做“他(指法拉第)的心灵的靠枕”。

 

博主:下面是我十几年前的短文,由此可以看出,天才的法拉第同时又是多么认真的凡人。

 

一步一个脚印——从法拉第的故事看优秀科普讲座是怎么诞生的
武夷山

(发表于《科技日报》2002,11,18)


   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科普讲座,用魅力四射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37年间,他总共做了126场科普演讲。在英国银行1991年至1999年发行的20英镑钞票上,就用表现法拉第1855年12月27日做圣诞科普演讲的石版画作为背景图案。这次演讲的听众包括威尔士王子和阿尔弗雷德王子。
  在法拉第之前,化学家汉弗雷•戴维已经以擅长科普演讲而著名。他的那些讲座的地点都在坐落于伦敦阿尔贝马尔大街的皇家科普所( Royal Institution)。每当有科普讲座的日子,它的门前就车水马龙,以至伦敦市政府将阿尔贝马尔大街确定为单行街。这是伦敦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单行街。戴维做的科普报告的热心听众中,有一位是当时的书店装订工法拉第。他听了好几场,做了详尽的笔记,后来将这些笔记寄给戴维看,并表示了对科学职业的兴趣。经过戴维的艰难周旋,1813年3月,无文凭的法拉第进入皇家科普所工作。他的科学生涯的肇端就与科普讲座联系在一起,他后来如此热情地投入科普演讲,恐怕也与对科普讲座的感激之情有关吧。
  他开始的工作是担任演讲者的助手,后来才走上演讲台。但经过头3个月的观察,他对构成优秀科普讲座的要素已经心中有数了。他在给城市哲学学会的老朋友本杰明•阿伯特的书信中发表了他的看法。首先,演讲厅的形状很重要。他比较了伦敦3家总体上都不错的演讲厅,最后结论是皇家科普所的演讲厅最好。其次要考虑听众,应根据听众面的特点来决定演讲的选题。法拉第举例说,解剖学就不是个合适的题目。第三,演示仪器极其重要。为了抓住听众的眼睛和耳朵,所有演示过程和演示物品都要让听众看得很清楚。第四,演讲技巧不是可有可无的。语速要不急不缓,不要背对听众,演讲中间不要休息(但总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等等。
  法拉第并不是天生的演讲家,而是苦练出来的。在进入皇家科普所之前,他曾在城市哲学学会做过几场报告,稍微有一点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他于1818年修习了由著名演讲术教师本杰明•汉弗雷•斯马特举办的演讲课程。后来,他还请斯马特对自己进行一对一的辅导。1827年,他请斯马特来出席他的科普演讲,给以现场指导。斯马特对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很欣赏,将1855年发表的一本著作题献给了法拉第。斯马特并不是在提高演讲水平方面给予法拉第帮助的唯一的人。法拉第在城市哲学学会的另一位老朋友爱德华•马格拉斯经常来出席法拉第的讲座,给他挑毛病,并在法拉第演讲过程中不时举起专门让法拉第看的小牌子,上面写着“慢点”、“注意时间”等等。法拉第的助手查尔斯•安德逊在实验演示的准备工作等方面也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拉第科普讲座的成功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拉第无论在科研还是科普方面的成功,皆来自其长期的、一丝不苟的勤勉努力。我国有志于科普工作的人士,不妨以法拉第为镜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43217.html

上一篇:三种技术批评
下一篇:国外部拟减员----日记摘抄(411)
收藏 IP: 219.142.247.*| 热度|

39 徐传胜 钟炳 王涛 姬扬 郭战胜 陈楷翰 代恒伟 田云川 王芳 李竞 罗会仟 王毅翔 赵美娣 李轻舟 徐令予 鲍海飞 侯成亚 田青 李学宽 张能立 史晓雷 李世春 鲍博 陆俊茜 李颖业 刘忠波 魏瑞斌 郭嘉琳 林涛 熊孝波 程少堂 俞立平 吴国胜 李泳 enet37 yunmu aliala luxiaobing12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