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历史人物看真理与意义追寻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2月22日)
2019年2月,美国企鹅兰登书屋发表了保加利亚裔美国学者玛利亚·波波娃的著作Figuring。一方面,figure有“人物”的意思,另一方面,作为动词的figure有“摸索”的意思。本书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思想来探讨一些或抽象或玄妙的主题的,故我权且笨拙地将书名译为《从历史人物看真理与意义追寻》。本书通过4个世纪以来一些历史人物相互交织的生活与思索来探讨爱的复杂性,探讨人类对真理与意义的追寻。
书中叙述的第一位历史人物是天文学家开普勒,他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最后一位人物是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逊,她催生了全球环保运动。
除了这些“主角”,本书讲述了以各种方式与主角发生联系的众多艺术家、作家和科学家的生平与思索,这些“配角”多数是不落俗套的有点古怪的女性,她们通过自己难以名状、令人心碎的人际关系,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体验方式和欣赏方式,从而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这些配角包括:玛利亚·米歇尔(1818—1889),她是美国第一位女性天文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她铺平了女性进入科学之路;雕塑家Harriet Hosmer(哈丽特·霍斯默,1830—1908),她是美国第一位女性职业雕塑家,是女性投身艺术职业的开路先锋;记者和文学批评家Margaret Fuller(玛格丽特·富勒,1810—1850),她是美国女权运动的“吹鼓手”;名垂青史的美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
通过评述这些主角和配角的人生,波波娃引出了一些宏大的问题:好生活如何测度?在不完美世界的改善方面留下永久印记意味着什么?成就和赞扬就足以带来幸福吗?才华足以带来幸福吗?爱情足以带来幸福吗?等等。读者也许还没想过这些问题,也许想过但尚未找到满意的答案,那么,波波娃的思考会给您带来启发。
本书除了关于主角和配角的叙事外,还穿插了一系列的边缘人物(相对于本书而言的边缘人物),如美国文学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英国诗人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的文学家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美国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1817—1895),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不朽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等等。人物之间的影响链条是复杂的,有时是意想不到的。例如,诗人迪金森给作家卡逊提供了不少精神营养,卡逊曾回望天文学家米歇尔的人生,米歇尔的前瞻思考又影响到本书作者波波娃……众多的角色,必然涉及众多的主题:音乐、女权运动、科学史、宗教的兴衰,天文学、诗歌和超验主义哲学之汇流,如何激发了环保运动的诞生等。阅读本书,像不停地转动万花筒,迷人的美景不断呈现。
波波娃既热爱文学艺术,又热爱科学,她博览群书,极其善于“无缝隙”地旁征博引。那么,本书29章的标题都非常富有诗意也就不足为怪了。仅举一些标题为例:只有梦想者才会觉醒;何为失,何为得;有限中的无限;召唤更多之多;直面世界之光;耗尽人的精力亦提升人之境界的事物;被分割然而不可分;肌肉与灵魂之间;艺术与人生之间;生存之乏味;遮掩不朽之光;从浪漫到理性;从恐惧到超越;心灵的环境;精神与物质皆无法拘限者;在存在之黑暗中;追寻完整性;原子尺度与世界尺度之间;追循存在之踪迹;从无根基的种子到星尘。
第29章的标题“从无根基的种子到星尘”是什么意思呢?波波娃在书的开头写道:“存在着无穷多种的美丽人生”。在书的最后,她阐述了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每一个个体会死去,但是,我们的人生与作品(如果有意义)之美将永存。“在人类灭绝之后仍将存在的就只是无根基的种子和星尘了。”按照宋人张载的意思,人生的意义其实是人放进去的,所以人们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波波娃的话说,张载所述的事业(或者低调点,叫事项)是有意义的,是美好的。中国古人与现代美国人的看法一致,并不奇怪,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也。
《中国科学报》 (2019-02-22 第7版 书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