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给科学网点个赞,行吗?
冯兆东
2015-05-07
一、 几点说明
1.1.这是我第三次给科学网提建议。第一次是希望科学网完善一下它的“精选”制度(见:能否完善一下科学网的“精选”制度?2015-03-26),第二次是希望科学网的博客作者“绅士化”一下他们的博文语言(见:能否“绅士化”和“大众化”科学网的语言?2015-03-26)。这次(即第三次)是来给科学网点个赞的。这也是我第三次申明:我认为“科学网”真是一个我们大家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集思广益”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它。
1.2.我是一名科学网的新兵,只有9个月“科学网”的网龄(我的第一篇博文发于2014-07-31)。我还没有读过刚刚去世的李小文的博文,也还没有读过刚刚“被禁言”的嵇少丞的博文,也还没有读过据说曾经很“被关注”的饶毅的博文。
1.3.数年前,我的学生向我建议:既然你(冯兆东)对中国目前的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弊端有如此多的“你自己认为还算深刻”的看法,你(冯兆东)为何不在科学网开博,以发表你的看法呢?不过,我的朋友当时却劝告我:你(冯兆东)的话锋有点尖锐,那样要惹到不少学术权威人士的,而那些学术权威人士是你暂时惹不起的。这不,我被朋友的劝告“吓SONG了”(SONG = 尸 字下面一个 从 字)。
1.4.最近,我在学生的进言下开始关注科学网。我发现,我大大低估了“科学网被特殊容许的言论自由”。三条理由鼓舞了我“参与”科学网的信心:(1)科学网对“言论自由”的容许度是够的(考虑到中国的国情),(2)我对“学术权威人士”对我的事业可能构成的威胁已不再担心了(即:我自满了),(3)我有了一点多余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科学网了。
二、 几个点赞
2.1.言论自由问题。
是的,我看到有科学网博文作者抱怨:他们的博文被删除了,可能是由于敏感的政治语言太多所致。我也常常看到在别人的博文评论栏中有“被科学网删除”的字样(虽然我不知道被删除的具体内容)。而且,每当我看到“科学网”来访我的微博时,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担心和不爽”。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就连号称言论最自由的美国也不例外(是的,美国的言论自由的容许范围和限度比我们被容许的范围和限度要大得多)。我常常在遐想:如果二十多年前的那场“追求言论自由”的活动不要走得那么极端的话,也许我们目前对言论不太自由的抱怨会少一些呢?
我的点赞:有不少“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的博文被“精选”了,这证明了科学网的胆识。我们得记着:科学网的管理者和别人一样,也是要接受“书记管理”的。就拿我自己的“转发”博文来说吧。我读了不少郑永年发表在联合早报上的专栏文章,而且我觉得郑永年是用学者的眼光来理智地观察中国目前的政治问题的,因此我转发了4篇郑永年的文章。到目前为止,科学网没有为此而为难过我的。可是如果我在大学课堂上宣传郑永年的观点的话,至少那些被“逆淘汰”剩下的院书记们(注:他们基本上是一群只了解一些红头文件,而对其它知之甚少的人)可能会追查我的吧。
2.2.言论自由谱问题。
这里我说的是谱(Spectrum)。先从美国说起吧。美国的“言论自由谱”算是很宽的啦:从“宗教治国”的极右端到“福利社会主义”的极左端,从“入侵”白宫的极左分子到炸掉俄克拉何马州(Oklahoma)大楼的极右分子。当然,这些极端行为都是被政府防止的和被社会唾弃的。
不过,当右派想将“烧美国国旗”的极左分子治罪时,左派们不干了,因为左派担心,社会的政治文化谱可能会因此而不合理地向右迁移。同样地,当左派谴责极右分子的“宗教煽动”时,右派们也不干了,因为右派担心,社会的政治文化谱可能会因此而不合理地向左迁移。
我的点赞:在我看来,科学网的容量和气度还是可以的。科学网上有诚心高呼毛主席万岁的人,科学网也没有笑话他们呀(实践证明,毛主席没有万岁)。有人宣传西方价值观(有的甚至有点盲目),科学网也没有惊慌失措呀。当然,我自己是喜欢读那些“理智右派”的博文的,无论作者是谁,我都喜欢。我有时也赞同“理智左派”的博文,他们(她们)也在认真地讲道理。
三、 几点建议
3.1.博文作者需要理解科学网的网管和网管的管。第一,他们(网管和网管的管)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一定能跟得上“最右边”和“最左边”的博文作者。第二,虽然中国的言论自由状况真地在改善,但限制因素仍然很多。这些限制因素中有的是“客观需要”(如:不能动摇政府的控制力和担心社会的不稳定),有的是“主观需要”(如:不少处于控制地位的干部真的不理解“为什么言论自由对一个社会如此重要”)。第三,即便是他们(网管和网管的管)想做得更好,那“网管的管的管”容许吗?而且,“网管的管的管”的不容许既可能是“主观需要”,也可能是“客观需要”。
3.2.我们(作者们)尽可能“用责任感”去参与科学网。这样讲,我很不自在,因为我担心,有人会认为:我(冯兆东)太把自己当回事啦。我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高谈阔论”时,有人会说:那些事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应该关心的事。我的回答是:作为学者,我们有责任“既世界地、也历史地”去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众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了问题之后,政治领袖们就有了“吸收众人智慧”的可能。难道这有错吗?
3.3.所以,我建议,我们大家在科学网上的语言应该既是“宽宏大量”的(容许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样),也是负责任的(我们得假定:现在的和将来的政治领袖们也许会从我们的智慧中吸取一些呢)。大家也不要“猜测”别人的动机,只看博文的内容即可。也不要用“骂人”和“恶意攻击”来吸引眼球或找乐子。既然我们是在辩论,我们的目的是“越辩论,道理会越明白”(注:科学和民主真谛的获得是靠辩论得来的)。我们应该有辩论者的绅士风度吧(如果您失了风度,那您就输了辩论)!
不基于道理的规则不是好规则。
不经过辩论的道理不是好道理。
不以理服人的辩论不是好辩论。
不遵循逻辑的辩论不会是以理服人的。
朋友们,如果我的口气有“导示”的微露,我道歉。我只是想与诸位分享我的想法,No More, No Les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