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天啦,终于有人敢批“痕迹主义”了

已有 4085 次阅读 2019-3-25 14: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天啦,终于有人敢批“痕迹主义”了


冯兆东(2019-03-25)


一、“痕迹主义”:一个全新的词汇和一个老套的做法。教育成效看笔记、活动开展看影像、执行规定看台账、工作质效看材料,似乎成了有些单位检查考核的“常规动作”和“重要标准”。“痕迹主义者”感觉看不到痕迹,工作落实就缺乏有力佐证,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就有“跑冒滴漏”的可能,就会存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消极现象。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级工作的关注点牵引基层落实的用力点,上面青睐痕迹检查,基层就不得不抽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痕迹管理”,不是千方百计留痕就是想方设法补痕。

二、想方设法补痕:在教育界已经是妇孺皆知的老套做法。一位西北某师范大学的“教研室主任”曾向我叙述了数年前他们迎接上级部门(部或厅)检查的全过程。在实施检查之前,上级明确表示:他们想检查教师们最近三年的教案(当然啦,还有其它许多类似的东西),而且还下达了要查的内容提要(即范式)。于是呢,为了迎接检查(听起来似乎是决定他们命运的检查),他们草木皆兵了数月,将上级要求检查的教案都按上级的要求补齐了(注:如果老师力量不足,研究生和大学生也被动员起来参与补齐活动)。后来,我将此荒唐举动叙说给别的学校的老师,他们都嘲笑我“少见多怪”。

三、“痕迹主义”:后果很严重。李东风先生的博文“为何高校普遍缺乏认同感”道破了目前“高校教师对他们所服务的高校普遍漠视“的真相。我(冯兆东)的博文“也谈为何高校教师普遍缺乏认同感”细化了一下李东风先生观点的“要点”。我的细化:即便一个为了“自己的职业荣誉”而刻苦工作的教师,如果经常在“督导组盯着的状态下”干活,经常被要求“弄好教案,以备随时被检查”,他/她一定会慢慢地发展起一套理念:我干活就是为了“盯着我的人”而干活。慢慢地,他就不会有认同感了,因为他为之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盯着我的人”而干活。例如,给学生上课时,只需按“规定动作”就好,几乎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家长的呼声、社会的呼吁。“规定动作”:完美的教案和按规定动作的讲授,等等。天啦,近乎荒唐了!

补注:对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的引导性“督导”和对责任性不足的“问题老师”的监督性“督导”都是合理的和必需的。

后补:是的,“督导”还是需要的:除了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外,还有责任心不足的“问题老师”。不过,“过份督导”一定会制造更多的“问题老师”:这一点是我上述言论的重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169533.html

上一篇:再推荐一下:曾国藩的东方智慧
下一篇:理科博士们:文献还是要认真读的
收藏 IP: 123.55.159.*| 热度|

19 谢力 丁克强 尤明庆 刘山亮 刘钢 梁洪泽 胡文兵 徐耀 冯大诚 李东风 褚海亮 王成玉 姬扬 毕重增 罗娜 郭战胜 ljxm chenhuansheng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