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时候只读过一位作家的诗词。我这个年纪的人应该知道那位大作家是谁。我们都读过《毛主席诗词》。小红本中有二、三十首吧,确切数目现在记不准了。那些诗词当时都是倒背如流。其实也不是故意要记住,只是不小心记住了。在钢院工作时的同事邢佐宇曾介绍学英语的经验,说是New Concept English的课文,要熟读到无意间记住至少前三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二。我就想到小时候毛主席诗词是无意中全记住了。
诗词能背诵我有印象,但不记得为什么要在外面给不相干的人表演。反正我经常在乘凉时间,在自己家的楼前楼后,给不相关的人就是现在所谓吃瓜群众背诗。通常的七绝、七律还有西江月、清平乐之类短的诗词都显不出本事。总要背沁园春、水调歌头、满江红之类长调。我只是能记住诗句,远不够声情并茂。事实上,我上小学时还有些“大舌头”,“刘老师”和“粮站”我说出来就是“游老师”和“羊站”。诵不够,背来凑。好在听众们不计较,反正也不需要买票。我现在还纳闷,居然还有那么多爱凑热闹的人打酱油。或许那就是当年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也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生活多么缺乏。
背诗完全是种个人爱好。个人爱好有时候也能换来现实好处。就像我喜欢看看书推推公式,就对当教授有所裨益。背诗的好处,除了父母众人的可能夸奖(我不太介意因此没有留意,完全想不起来别人的反应)外,好处我只能记住一件。去理发店理发不用排队。理发师们认识我。见我去了就说,那个背诗的小孩来了。如果人多,他们就让我背诵几首诗词,然后不排队,直接剪头。但是我忘记了,人少不需要排队时,是否也要背诗词。反正那时候,理发的人总是很多。现在想想,其他顾客也真不错,不与小孩子一般见识,让我插队了。或许这就是读书人优越感的最初萌发,把我引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歧途。细思恐极!
能背诵诗词,显得记忆力挺好。我后来想想,也未必是记忆力好。只是心思单纯,阅读量也小,诗词又有韵律,不经意间就记住了。对诗词的记忆力还保持了一段时间。9岁读《水浒传》、17岁时读《红楼梦》,其中的诗词也不小心记住不少。后来就不行了。更晚些看《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其中的诗词就没记住几句。“泯然众人矣!”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