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access与citation 精选

已有 5320 次阅读 2008-3-13 15:46 |个人分类:百家争鸣|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比较忙,博客更新不及时,阅读博客也不及时。武夷山老师3月8日的博文《在“提高科技论文引用率研讨会”上的发言》我昨晚才看到。该文前头已经积压了另5篇博文,怎么办?补课呗。武夷山老师的博文还是必读的。
 
如何提高中国科技论文引用率,武夷山老师提出的几点意见,我觉得都很到位。关于科技期刊编辑部的角色与作用,我个人深有同感,其实何止科技期刊呢,出书也是如此。我出版《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时,书后列了很多参考文献和书目,但责任编辑还是提醒我“精减”,后来变成了中文10种,英文52种。比起老外们的学术专著,动辄上百篇参考文献,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这里面有没有学术传统的东西在起作用呢?科技论文写作我不太懂,拿我熟悉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来说吧,有一点点学术传统的东西在起作用。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钱穆是国学大家,是当代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老师。余英时家学渊源深厚,又在哈佛大学深造过,是中西学术训练兼备的学者。我在读余著《钱穆与东西方文化》一书时,看到二人学术通信若干封。其中一封,余英时请钱穆为自己的一篇长篇论文提意见。钱穆对学术内容提了意见之后,还特别说:弟之论文,索引他人之论著文章至一二百处,实无必要,只需将若干重要观点在文中列出并加以讨论即可(大意)。中西方学术训练和规范之不同,于此可见一斑。
 
我特别感兴趣的,还是武老师的最后一个观点:access与citation。说白了,就是提高论文的“可见度”,一定会对提高引用率有帮助。我觉得不仅是有帮助,而且非常关键,是基础。酒香也怕巷子深,别人无法看到你的论文,怎么能够产生引用呢。武老师在文中说:“英文的文摘和英文期刊很重要,尽量加入一些无论是中国办的还是国际上办的电子数据库比较重要,你要方便让人家读到。”对此我非常赞同,而且深有体会。下面举个例子,算作给武老师的文章注脚吧。
 
中国的科技期刊界都知道爱思唯尔有一个“中国科技期刊合作项目”(简称CJCP),目前大约有近60种中国科技期刊与爱思唯尔签定了合作协议。对这个项目,有很多误解。一是版权问题。有一次我拜访中科院一位领导,他问起这个项目,说你们可不能把中国期刊都take over了。其实,爱思唯尔深知中国科技期刊政策,一直在法律和政策的规范内办事,绝无意收购中国科技期刊。有的时候,人们爱国心切,无意识之中会把版权当成了主权。二是费用。前几天在西安交大与一位教授吃饭,他主编的一份期刊也想与爱思唯尔合作,席间问我:你们收多少钱?我说:不但不收钱,还给钱——前提是通过一系列评估,要确保合作确实符合双方的利益。爱思唯尔中国区专门有一个小组负责期刊合作项目。简单地说,爱思唯尔每年为这些期刊投入20多万美元,还不包括人员的费用。
 
此项目对中国科技期刊有诸多好处,最重要的就是使之登上了ScienceDirect平台(简称SD)。SD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文数据库,爱思唯尔投入了3亿美元开发这个平台,全球有1100万科研人员在使用它,每秒种就有36篇文章被下载。理论上讲,你的文章上了SD,全球范围内就有1100万同行有机会看到你的科研成果,也有机会引用它。去年十月,CJCP在北京召开了每年一次的研讨/培训大会,很多科技期刊编辑部主任告诉我:上SD之前,他们没有外国机构和读者订阅,没有外国作者投稿;上SD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这是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起点。更重要的是,CJCP期刊上的论文下载量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度提高,去年11月份当月的全球全文下载量已经达到了7万多。换句话说,国际范围内7万多同行下载并阅读了这些中国科技期刊上的论文,可以想见,引用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了。武老师在文中提到《中国物理快报》用邮寄的办法把期刊发给国际范围内本领域最关键的科学家,这个点子很有原创性,但在E时代,效率要比进入国际大型数据库差多了。
 
  
 
要想提高引用率,就要使自己的文章容易被人检索到。检索(search)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关键词。前不久,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讨论今后技术发展的趋势,search这个词反复出现在其小标题里。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如何找到相关的重要信息,筛除无用的甚至垃圾的信息,是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的关键。可以说,这一点是Google和其它搜索引擎存在的理由。有人开玩笑地说:“大事不决问老婆,小事不决问Google”,好像Google是万能的。其实很多信息服务商,都在开发一些免费的特别针对科技信息的搜索引擎,比如爱思唯尔的Scirus,在科技信息领域内,比Google Scholar要更精确。如果再要进一步提高检索信息的精确性,就要使用更加专业的工具,比如爱思唯尔的Scopus。我们称Scopus为“信息导航工具”,意思就是让你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时刻保持着正确的方向,避免走弯路,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葛优不是说过嘛:21世纪什么最珍贵——时间!
 
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关心论文引用率的是科研人员,决策是否购买数据库的是图书馆员,给经费的是学校(机构)领导。我们去年拜访了20多所高校的校领导和图书馆,很多学校的图书馆经费不但没有增长,还在下降。看来,access与citation的联姻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科研人员本身也应该重视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图书馆长能不能争取到更多的经费,科研人员说话其实占有很大的份量的。
 
 (下图展示的是CJCP中国科技期刊在SD上下载量的变化趋势。从2007年9月以来,增长迅猛。为什么有个低谷呢?原因是以前我们把CJCP50多种中国期刊打成一个“中国包”China Collection,放在SD上。第一年(2006)免费使用,下载量有一些,但不多。第二年开始收费,下载量马上趋近零!
不能说外国同行睢不起中国,正如武老师在文中所说,咱的科研成果还没得到人家的信任呀。举个相反的例子:Cell的12个期刊也是打成一个单独的包在SD上,每年为公司带来巨额利润。潜台词是:免费让我使用还可以,花钱买就要掂量值不值了。
后来我们改变了策略,把中国包打散,把中国科技期刊放到各门类里去,相当于免费赠阅,下载量这才上去,但比起爱思唯尔其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来说,这点下载量还很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86-18020.html

上一篇:圣迭哥,与“艳遇”擦肩而过
下一篇:世上没有签证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