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上所有的文献摞起来,是爱思唯尔总部大楼的45倍高)
今年是ScienceDirect(SD)的十岁生日。SD成长的十年,代表了电子期刊数据库成长的历程,也代表了科技出版数字化革命的历程。
1999年的时候,我还不会使用email。电脑基本上是打字用的——就连打字,也是刚刚从著名的金山系统WPS转换到Windows不久。那时候觉得Windows真是革命啊!记得第一次接触鼠标时,怎么也对不准屏幕上要点击的内容。汗!
1999年,爱思唯尔首次向世界推出ScienceDirect(SD)——大型全文期刊数据库,这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的电子平台。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老员工Lindi Belfield回忆说,当时很难,因为这种东西没有人做过,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no blueprints, no benchmarks)。后来,他们看到使用量直线上升,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兴奋。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我很佩服当时爱思唯尔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非常识时务地推出了这个电子平台,引领了期刊数字华革命的潮流。
一本纸本期刊摆在阅览室里,一个人借走了,其他人都得等着。电子期刊可以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随时随地供所有人同时访问。效率——数字化革命带来的效率不言而喻。
十年前,在SD平台上下载一篇文章的成本是16美元(CPA全球平均)。CPA(cost per article used)是这个行业很重要的一个指标。现在的全球CPA是2.40美元。下降了多少倍!
(在扫描历史悠久的过刊文献时,需要对文本进行处理,否则无法数字化。这时《柳叶刀》The Lancet 第一期第一篇文章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对比)
最繁重的任务是扫描过刊。爱思唯尔具有400多年历史,《柳叶刀》The Lancet 杂志一直回朔到1823年。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过刊的数字化前后用了6年时间,一共扫描了400多万篇过刊文献。第一次把纸本过刊运到马来西亚去扫描时,全部文献整整装了4个海运集装箱和2个空运集装箱!为此花费的成本,那就不用多说了。
现在的SD,一共提供900多万篇全文文献。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把文献全部摞起来,共有4000米高,是爱思唯尔位于阿姆斯特丹总部大楼(25层)的45倍高。全球范围内,每分钟就有925篇文献被下载。
更重要的是,SD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纸本文献PDF格式的仓库。现在的SD,综合了搜索引擎、Web 2.0、视频、音频和其它各种功能。我的同事Lindi Belfield回忆说,十年前开发SD的时候,图书馆员是最重要的咨询伙伴,当时,他们脑子里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把SD搞得像图书馆手动查阅图书索引一样。现在,终端用户(科研人员)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SD团队拥有30多个研究机构作为合作伙伴,这些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会尝试SD的新功能,并对未来SD的功能和界面提出他们的设想和意见。
SD十年,是科技出版数字化历程的缩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